會寧:培育鄉土人才 助力脫貧攻堅


每日甘肅網訊 會寧縣緊緊圍繞“人才強縣”戰略,充分挖掘鄉土人才資源,制定鄉土人才教育培訓“專屬套餐”,通過育人才、搭臺子、引路子、壓擔子,打造集聚資源的基地、搭建人盡其才的舞臺,厚植幹事創業的沃土,為助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分類建庫,結對幫扶“育人才”

把培養鄉土人才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落實中央1號文件的強力引擎,下發《會寧縣關於建立鄉土人才數據庫的通知》,按照一個行政村培育不少於20名鄉土人才標準,在全縣培育5680名鄉土人才,讓“田秀才”“土專家”擁有“身份證”,充分發揮本人及團隊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按照“有技術、會經營、懂管理”原則,從農村青年技術人員、行業協會負責人、農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帶頭人中挖掘人才儲備資源,按技術推廣型、能工巧匠型、生產開發型、經營管理型等4大類建庫,制定分類培訓計劃,教育引導鄉土人才盡展其才、盡施所能。結合“三區”人才計劃,統籌市縣資源,選派284名政治素質高、群眾工作能力強、德才兼備的科技特派員到基層一線開展技術幫扶,建立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計劃,每名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教2-3名鄉土人才,其中至少1名90後人才,通過講解知識、傳授經驗、全程指導,為“田秀才”“土專家”增值潤色。

集聚資源,打造基地“搭臺子”

依託紅色資源、產業發展、鄉村旅遊,全方位打造多門類培訓基地。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大墩梁革命烈士陵園、紅嘴山黨性教育基地等為核心,打造黨性教育基地。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縣農廣校、縣農機化學校等專業培訓機構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等為依託,打造鄉村振興優質人才培養基地。以八里安格斯肉牛扶貧車間、楊集中藥材扶貧車間、金富鑫搬遷戶就業扶貧車間、中川萬畝蔬菜產業園建設示範點為模式,打造實地實訓觀摩基地。以大溝深處杏花村·厙弆公益扶貧鄉村旅遊、中川油菜花休閒觀光農業、童家灣美麗鄉村、會寧縣牡丹園“特色產業+鄉村旅遊”等示範點為特色,打造鄉村旅遊觀摩基地。以六十鋪村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及村集體經濟發展、紅堡子村“黨建+黨性”、道口村“黨建+產業”等示範點為樣板,打造“黨建+產業”教育基地。目前,共打造黨性教育基地9個,鄉村振興優質人才培養基地6個,實地實訓觀摩基地4個,鄉村旅遊基地5個,“黨建+產業”教育基地10個。

菜單選學,優化師資“引路子”

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主線,以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核心,按照“缺什麼、補什麼,幹什麼、學什麼”的原則,開展“鄉土人才能力素質提升”培訓,採取“理論+田間”的課堂學習模式和“實地+網絡”的觀摩學習方式,通過“菜單化”選學,定製化開展鄉土人才教育培訓,激發“田秀才”“土專家”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集群發展效應。按照“精準施訓、專項講授、師資共享、全面提升”的培訓要求,以縣委黨校教師為主要師資力量,加大從優秀村黨支部書記、先進模範人物、專業技術人員、龍頭企業負責人中培育和選聘講師力度,通過鼓勵領導幹部上講臺、退休幹部返聘任教等方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發揮專業技術人員優勢,每名專業技術人員聯繫5-10戶貧困戶,實現專業技術人員聯繫鄉土人才和貧困戶全覆蓋,引導鄉土人才學習新知識、樹立新理念、展現新作為。

分級培訓,明晰職責“壓擔子”

按照“誰負責、誰主管、誰培訓”的原則,充分發揮行業部門技術優勢、資源優勢、人力優勢,對標鄉土人才產業發展需要,建立縣鄉村三級教育培訓體系,形成組織部門牽頭抓總、職能部門具體負責、鄉鎮多方聯動的工作格局。鄉鎮整合農業、畜牧獸醫、文化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成立技術服務隊,每月舉辦鄉土人才培訓班,邀請市縣級專家課堂授課、田間實訓,培育一批“技術型”鄉土人才隊伍。按照“定目標、定任務、定時限”的要求,縣林草局負責果樹栽培和林草種植技術培訓,縣衛健局負責村醫醫德醫技培訓,縣文旅局負責鄉土文化人才培訓,縣商務局負責電商人才培訓,縣農業農村局負責種養殖技術培訓,縣水務局負責水務工程專業技術培訓,縣人社局負責農村實用人才技術培訓。同時,鼓勵專業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授課,深入貧困戶開展技術指導,讓鄉土人才發展有方向、成長有空間、幹事有動力。(鄭亞娜 曹小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