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任意变身 市场监管缺位

  普通鸡蛋贴牌提身份、标称“无抗”玩概念、蛋鸡养殖企业违规用药、兽用处方药随便买卖……如果没有特别在意,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会注意到,一颗小小的鸡蛋背后,能被商家玩出这么多门道。(3月15日 南海网)

  鸡蛋,是消费者餐桌上最常见的食品。媒体暗访披露的一个个问题,不由让人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为何会有这么多鸡蛋在市场上随意“变换身份”,职能部门监管在哪里?

  就以概念蛋为例,海口市场上常见的号称“谷物蛋”的“南渡江”鸡蛋、“飞凰”农庄鲜鸡蛋,经记者走访,发现企业注册地址都是假的,这些都是普通鸡蛋贴牌“变身”的。那么,“南渡江”和“飞凰”是如何在职能部门监管的眼皮底下偷换“谷物喂养”概念的?再如鸡蛋的检疫问题,有多家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的鸡蛋检出了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氟苯尼考等抗生素类药物。这些抗生素类药物都是处方药,购买时有严格的程序。然而,暗访记者却能在无处方的情况下,轻松购买到兽用处方药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市场监管职能部门又是如何规范管理兽用处方药的?

  记者的一番暗访,便轻易戳破了监管严厉的假象,揭穿了一些生产经营者违法的暗疮。鸡蛋虽小,但作为市场销量巨大的食品,其质量直接关乎老百姓餐桌上的安全,也检验着政府职能部门治理能力,需要职能部门能作为、真作为,织牢织密一张市场监管大网,彻底杜绝鸡蛋“任意变身”等不法行为。

  如何加强鸡蛋产销监管,让鸡蛋不能随意“变换身份”。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建立起“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的鸡蛋生产销售追溯体系,包括生产经营企业注册地、资质条件许可、鸡蛋销售去向等。其次,必须严厉查处注册地址作假、随意违规贴牌、滥售和使用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等行为,对被查处的企业、养殖场、药店依法实施罚款等处罚措施,并纳入征信记录,在全社会予以曝光。同时,还需积极拓宽举报渠道,发动社会力量监督,对举报并发现鸡蛋生产经营、销售使用抗生素药物等行为,适当给予奖励。(肖时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