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科委主任:上海診斷試劑出口22個國家超8萬人份

2020年3月16日下午2:00,上海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市科委主任張全、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鄭錦、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衣承東、市藥品監管局局長聞大翔,市科技攻關組專家委員會成員吳凡介紹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上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威主持新聞發佈會。

為應對疫情,上海針對臨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綜合多學科優勢科研力量,加快推進科研攻關。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介紹,上海匯聚各方力量,啟動應急科技攻關機制:

一是以“跨部門協同”推動科研與防控、救治聯動。市科委、市衛生健康委、市藥監局等5部門,組建市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工作組,成立專家委員會,設立專班,聚焦“臨床診治”“藥物和疫苗”“病原學與流行病學”“醫療器械及診斷檢測試劑”等四個方向,先後佈局了兩批18項應急攻關任務。同時,在藥物和疫苗研發領域,上海牽頭承擔2項,參與5項國家科研攻關應急任務。

二是強化“醫教研用協同”,促進各類創新主體“聯合作戰”。針對臨床救治和防控急需,組織動員高校、院所和科技企業,與醫療機構緊密合作,迅速開展科研攻關、產品生產和防控應用。同時,發揮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國際化基礎,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比利時、日本等13個國家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圍繞流行病學、診斷技術、疫苗和藥物研發等領域,開展42項合作攻關,攜手抗擊疫情。

此外,上海聚焦“四大主攻方向”,強化疫情防控支撐。

在臨床診治方面,以臨床應用為導向,開展了“新冠肺炎感染防治”“創新性抗病毒治療”“臟器功能保護”“阻止輕症向重症轉化”等科研攻關,為“一人一方案”精準施治提供了科技支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上海新型冠狀病毒病綜合救治專家共識”。在臨床檢測上,應用了更全面的檢測指標體系;在治療過程中,形成了輕症、重症、危重症以及輕症向重症轉化的針對性治療方案;中西醫結合救治覆蓋92%患者。在愈後支持上,突出及時跟進、過程管理。

在醫療器械及診斷檢測試劑研發方面,上海有3個檢測產品獲批並應用於臨床。截至3月15日,累計發貨442萬人份,上海診斷試劑出口德國、日本、韓國、沙特等22個國家,數量超過8萬人份。目前,本市企業生產的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獲得歐盟CE認證。

上海研製完成的多個新一代檢測產品,已進入國家審批程序;上海研製成功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有望成為行業標準“量具”。

我們還推動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以及智能機器人、醫療器械裝備、紅外測溫監控系統等新產品研發,在一線的規模化應用,為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提供支持。

如,聯影醫療累計向全國25個省提供了486臺各類影像檢測設備,向9個國家出口了19臺各類影像檢測設備,並配套提供了AI運用、研發了方艙CT、遠程分級診療等體系化方案。微工院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出貨量達400餘萬顆,訂單超3000萬顆,有力支持了全國的疫情防控工作。

在藥物及疫苗研發方面,堅持“老藥新用”與“新藥和疫苗研發”並舉。“老藥新用”研究有序展開,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研究列入國家應急科技攻關專項。截至到3月15日,羥氯喹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研究,累計入組184例,參與醫院21家。

同時,“新藥和疫苗研發”穩步推進。抗體新藥研發取得積極進展;通過178萬樣次化合物的篩選,得到了一批活性化合物;多路線部署推進的疫苗研發均取得良好進展,mRNA(信使RNA)疫苗,已啟動靈長類動物毒理和藥效預實驗,預計4月中旬臨床試驗;病毒樣顆粒(VLP)疫苗,小鼠免疫實驗已產生特異性抗體。

在病原學與流行病學研究方面,上海科學家團隊分離出新冠病毒毒株,為診斷技術的快速推進和藥物疫苗開發奠定基礎;上海病毒學和流行病學的專家依託P3實驗室開展學科交叉研究,著力破解病毒特性與傳播致病機理。流行病學研究團隊圍繞新冠肺炎的傳播模式、發展和擴散趨勢等,持續開展研究調查,並就本市疫情傳播趨勢、返城人群疫情防控、輸入性疫情防控等方面研究提出應急預案和對策建議。

三、回應社會關切,打好防疫科普“組合拳”

在內容創制方面,圍繞“科學防疫”“心理疏導”等主題,發揮科學家、醫務工作者和專業科普機構作用,向公眾發佈科學防護、科學生活的倡議和共識,以權威聲音回應市民關切。此外,各類科研單位、科技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目前,本市承擔各類國家和本市重大創新項目和工程的科研單位已全面復工,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復工率達9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