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时下,茎叶肥厚、多汁多浆、体态娇小,被称为“多肉”的植物成为年轻人的宠爱,它们以萌宠的姿态俘获了年轻白领的心,占领了他们的办公桌、阳台甚至所有的狭小空间。身量小巧、样貌呆萌,再加上易于养活,宜室宜家,多肉迎合了一众小资、都市宅、技术控的审美情趣和喜好,再借由互联网聚众分享的特点,迅速拥有了大票“肉友”。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商机。沈北绿馨花卉基地负责人潘莲香把沈阳以及周边的多肉种植户整合起来,经这群籍籍无名创业者的摸索尝试,在短短数年中发展成东北知名的花卉集散地,带动百人创业万人就业,拉动了一方经济。

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农妇将“小多肉”做成大生意

阳春三月,沈阳依然寒意逼人、冰天雪地。可在沈北新区尹家街道105国道旁,占地1800亩的温室大棚的花卉种植基地——绿馨花卉基地里却春意盎然。雪莲、静夜、露娜莲、蝉翼玉露、吉娃娃……一盆盆形态多样、可爱萌萌的“多肉”植物让人流连忘返。“除了多肉,我们的君子兰现在在东北的花卉行业也小有名气了,未来我们还要打造东北最大的君子兰产业基地。”说起未来的打算,潘莲香信心满满。

1962年出生的潘莲香祖辈都是农民。潘莲香从小就喜欢花,2006年,潘莲香创业建大棚养花,做起花卉租摆生意。她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地侍候着一盆盆鲜艳的仙客来。然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暴雨将潘莲香的大棚全部冲淹,她的花儿未能幸免。

第一次创业失败。心痛地大哭一场后,潘莲香琢磨起出路:养花比种地效益可高多了,既然自己养不好花,不如让懂花会养的人来种,而自己可以为他们提供大棚租赁。

听说她要承包土地建大棚搞租赁,丈夫头摇得像拨浪鼓,可潘莲香却像吃了秤砣铁了心。2010年,她四处筹资在尹家街道承包了1800亩地,盖了700多个高标准温室大棚。了解到不少创业者因资金不足而不敢进驻,她果断推出了一项优惠措施—— “两年免租金”。

很快,创业者聚集而来。有青年农民,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城里退休职工,还有留学归来的年轻人,他们在基地里开始了创业致富的梦想之路。如今基地的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

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60多青年创业者扎根在基地

1989年出生的冯子轩是退伍军人。“我摆过地摊,也在夜市卖多肉微景观,自己也扣过大棚试着种过多肉植物。”冯子轩说。真正有创业想法是在两年前,听“肉友”介绍沈北有个潘大姐免费提供大棚,便试着过来创业。

冯子轩卖掉了婚房,把自己的铺盖卷搬到大棚里,一门心思研究多肉。当时,媳妇庄丽君气得差点和他离婚。如今,媳妇已成为冯子轩的得力助手。赶上旺季,他们的网店一天一两百件的销量,一两万元的营业收入让小两口心里乐开了花。只干了两年,他们当年投资的婚房钱已经收回了成本。

34岁的刘晓驰是基地的“名人”,2015年他从英国留学归来,拒绝了一家企业年薪10万元的邀请,在绿馨花卉基地开始了创业之路。

“我走遍了世界各地,可以说什么都见过了,但最终还是选择自己创业,种植多肉植物是我最爱的行当。”最初,刘晓驰种植的多是市面上常见的多肉品种。“普通的多肉植物虽然深受市民欢迎,但单纯地复制后并不具有优势。作为后来者必须出新品、精品才能在圈子里立足。”于是,刘晓驰一边在网上搜索引进世界各地的多肉品种,一边通过杂交培育新的多肉品种。如今在刘晓驰的大棚内,有不少另类的、价值不菲的肉植。这些奇花异草都是他钻研杂交出来的新品种,有的是市面上没有的新物种。“独一无二’的优势让我的‘粉丝’慢慢地多了起来。”刘晓驰说,“从2016年开始,销售量直线上升。”对自己的“原创”植物,刘晓驰信心满满,他的多肉花友如今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聚集在沈北绿馨花卉基地的创业者有近百户,其中青年创业者有60多人。“扎根在基地的60多名年轻人,就是基地的最大财富,也是基地的未来。”潘莲香说。

沈北“小小多肉”带动一方产业

“小多肉”带动百人创业万人就业

“因为我们走的完全是网红经济的路子,主要靠网络售货。所以今年的疫情对我们的影响有限。除了物流发货不及时,导致很多下单的花草滞留在花窖外,影响最大的是那些身材高大的绿植,花市闭市,这些大花草大量积存在家。”每天都要挨个大棚走走看看是潘莲香多年来的习惯,哪家有好创意,哪家有新品种,哪家销路广,她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如今,基地里种植多肉的温室大棚有500多个,多肉种植品种达3000多个。除了多肉,如今绿馨花卉基地还增种了君子兰、蝴蝶兰、绿化花草等植物。

多肉种植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活了花卉市场,而且带活了附近财落、尹家、石佛地区的农民家门口赚钱,带火了快递,也拉动了一批网店微商悄然壮大,还带动了花盆业务……据不完全统计,仅绿馨花卉基地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万人。

沈阳晚报、沈报融媒记者 王彩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