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隧道貫通,全長超17公里,也申報了專利!

交通的修建現在是非常的常見,一些地勢相對平臺的地方修建的工期自然也會非常的迅速,但是對於我國的西南山區而言,這樣的交通修建是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畢竟這裡平坦的地方不多,再加上喀斯特地貌以及溶洞就增加了修建難度。

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隧道貫通,全長超17公里,也申報了專利!

這樣的一種常見地形也讓在西南地區修建交通成了一件相對比較困難的事情,而現在最多的一些修建就是隧道以及橋樑的建立,今天要介紹的這一個也是我國修建的一個重點,一起來看一看這一交通的修建又存在著什麼樣的難度呢?

萬和隧道全長17.44公里,位於雲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這條隧道的修建是目前為止全線路段修建過程當中的難點以及重點,只有將這一難點突破了整條交通路線就可以全面投誠,但是同樣的如果這一條隧道不能夠要攻克的話,整條線路也會隨之流產。

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隧道貫通,全長超17公里,也申報了專利!

這條隧道最大埋深586米,最小埋深僅5米,那這樣的一個深度差距都不是這條線路修建的最大難點,它的最大難點在於穿越了2個大斷層,斷層面對於修建朔當來說是最大的一個阻礙,因為工人們不能夠保證再見在挖通隧道之後山體的整體走勢會不會因此坍塌?這也成了修建過程當中,讓工人們提心吊膽的一個地方。

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隧道貫通,全長超17公里,也申報了專利!

整條隧道其實在修正過程當中都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難,其中在初支鎖腳施工中,創新使用鎖腳環裝置,有效控制鋼拱架下沉問題,保證了鋼拱架的問題就能夠在修建過程當中加快速度,並且不會為了這方面做過多的擔心。

在拱頂注漿中,自主研發了應用液位聯通式二襯防脫空監測裝置,避免了隧道二襯脫空等質量缺陷,這一系列的創新工法都是為了能夠讓這條隧道更早的修建成功,同時也申報了很多的專利。

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隧道貫通,全長超17公里,也申報了專利!

​這條隧道的修建打通了中老鐵路的首座萬和長隧,也就是說之前的很多修建都是完全的全新,而這條鐵路卻可以達到與之前老鐵路相結合的模式,也為我國的鐵路聯繫更加豐富了路線。

好了,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到這裡,下一期的cool愛旅遊會帶你去更有意思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