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每年白茶春茶季的大幕,

都是由白毫銀針拉開。

一枚枚銀針破壁而出,

陽光照映下的滿目翠色,

一旗一槍的鮮嫩芽頭,

是茶農的一年以來的翹首以待。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從清明前後開始,

採茶人總是披著晨露出發,

踩著晚霞回家。

喝者無心,採者有意,

這有意,讓茶葉更齊整,

這有意,讓每杯茶都能是好茶,

你知道,需要多少顆的茶芽才能做一斤的好茶嗎?

你知道,為了做好茶,一雙勞作的雙手,

需要承受多少的磨難嗎?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一斤白毫銀針到底需要多少顆芽頭?

白毫銀針的採摘標準是單芽,

1克白毫銀針=38至40顆芽頭,

1斤白毫銀針=500克*40=20000顆芽頭。

假如茶農一次採摘一個芽頭,

這就意味著,

每次以5克為一泡的茶,

需要這雙手在茶樹上採摘200次,

一斤白毫銀針則需要採摘20000次。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每一斤茶的誕生,都來自數萬次重複的動作,彎腰、低頭,只取茶樹末梢芽頭,其中還有溼漉漉的天氣干擾,暴曬,蚊蟲叮咬,皮膚被劃傷......對於茶葉來說“早採三天是個寶,遲採三天是根草”,當下氣溫逐漸回升,茶青採摘一天都耽誤不得。

銀針的採摘費時、費力,最講究茶人的心細與耐心,茶芽在手中不可緊捏;放置茶籃中不可緊壓,以免芽葉破碎;且指甲不能碰到嫩芽,以免影響茶葉的品相,集中精力,摘好每個芽頭。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採茶人踏著露珠結伴而行,腰胯茶簍分佈在青綠的茶山間,熟練的手勢在綠葉間上下舞動,一個個茶芽送入茶簍。

茶農們的辛苦遠不止這些。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採茶,有的茶農都帶著乾糧填肚子,然後繼續採茶。粗糙的手指長滿了繭,皮膚裂開也從來不敢歇。只有緊張的忙碌,大小老少的雙手,沒有詩情沒有畫意,這一雙雙採茶的雙手,緊跟春季的腳步,分秒必爭,只為留住芽尖的香氣。這其中的艱辛卻不是單憑一斤白毫銀針需要多少顆芽頭能計算出來的!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一芽一葉一抹香

一人一簍採茶忙

一杯好茶,靠的是茶農們從源頭把關,細心呵護每一顆茶樹、精心培育茶樹的生長,才能收穫豐富肥碩的芽頭,當然,從一片茶葉到一杯好茶,其中還包括很多道工序,他們都離不開茶農們的智慧和辛勤。

一斤白毫銀針背後是茶農的20000次彎腰!


茶湯裡不僅有沁人心脾的香氣,更有采茶人的執著與渴望。泡上一杯好茶,你是否會想到這雙艱辛的雙手?如果你也想起,請你珍惜每一杯茶,每一顆芽,還有一杯好茶背後的茶農的20000次彎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