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小孩明白大人的不容易,好好读书?

发哥发嫂生活日记


这点也是我作为一个父亲的痛点:现在的孩子根本不懂得珍惜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作为一个教师的父亲,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习优秀,比一般的家长的愿望更为强烈,我尽量试着给她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环境,学会自律自强,但是收效甚微,有时带她去艰苦的环境中去体验,但她叫苦连天不参与其中的活动,有一次我从网上搜集到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艰苦生活的视频,让她感受一下未来不学习的苦果,你猜她是怎么回答我?难道你希望你的女儿也将来远嫁穷山僻壤吗?我不明白她为什么是这样的反馈呢?我一时无语啊!我怒火万丈,但我是一个做老师的父亲,我不可能拳打脚踢。后来我就开始写作,写我的童年,写我的求学时代,写我工作的心路历程,写我成家立业的感悟,……更多的是写对孩子的希望,孩子在我心中的地位,孩子在我们这个家庭的作用,偶尔有一天她看到了,她好像长大了许多,变得喜欢和我交流,懂得能够给爸妈倒一杯茶,有时还会主动地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看到她点滴的进步 ,她首先能够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不会和家长来顶撞,有事情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和父母商量……,这些都让我很欣慰,再后来,学习略有进步,不光是成绩,更重要的是过程。说实话,她的学习呢,根本比不上我带的学生的成绩……不知道我的做法对大家有作用吗?我想我会坚持做下去,用自己的笔墨,来记载她的成长轨迹, 让她体会到大人的良苦用心 不知道我的做法对大家有借鉴吗?


心灵之灯nchj1972


想起之前做咨询的一组家庭,孩子明明一直不愿意好好学习,买的衣服不是名牌,都不肯上身,和同学们比吃比穿。

明明妈妈说他一句,他能顶妈妈一百句:大人多舒服,不用上学,想玩就玩,想穿什么穿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我再也不想上学了!

那年暑假,明明妈妈决定给儿子找一份工作,锻炼锻炼孩子。

她对儿子说:“你先试试,如果你真得觉得上班感觉非常好,你就可以退学!”

明明去了一家小饭店给人家端盘子,也干洗碗、扫地等杂工。

每天晚上回家都很晚,一到家就累得倒头睡觉,明明说:“上班天天都要跑,特别是晚上人多,被客人呼来叫去,都是等客人走得差不多了,自己才能吃饭。”

不仅如此,还经常被刁钻的客人投诉,有一次客人要冰的矿泉水,明明听错拿来了常温的,被客人骂了半天。

上一个月的班,明明赚了一千五百块钱,一分没花全交给了妈妈,说:“当我下学期的学费吧!”

经过一个月的打工,明明的性子收敛了很多,再也不像以前似挑三捡四,也再也没有说过不上学的话。

父母要明白,生下孩子就要负责。尽最大的可能的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这的确是父母的责任,但是比给他们好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

教育他,懂得付出,懂得回报,懂的感恩。

给孩子再好的教育,都不如让他亲自去感受一下,成人世界的“不容易”!


小小思维家


这次疫情爆发,我倒是看淡了一点,就这样吧,身体健康第一,成绩第二,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给孩子所能提供的最好的生活!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我是卖童装的田田。





恰依宝贝童装田田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是两个宝宝的爸爸,很高兴我分享一下个人经验!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很少小孩子明白读书的意义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爱上读书吗?

  • 分享自己的经历,我出生在农村家庭,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相对来说懂事比较早,我经常把我个人的经历讲给孩子听,孩子也比较感兴趣,慢慢的也理解了我的一些不容易。
  • 分享名人传记,我给他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历史;给他讲解放军战士为了新中国牺牲自己,让他明白我们今天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要好好的读书,将来好为祖国效力!
  • 分享当前热点,就当今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给孩子讲中国的医疗专家为了让我们健康生活,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一线,希望小孩子能够明白,大人们多么的不容易,为了我们的生活,不惜牺牲生命,希望他们能够好好读书!

总之通过身边的一些实例和个人的成长经历来给孩子沟通,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家人的不容易,明白读书的意义!

欢迎各位发表自己的观点,喜欢的请关注转发评论


文凯爸育儿


早年的时候,这个同学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的优秀,每天和大多数的同学们一样,该玩耍玩耍。

有一年暑假过后,这位同学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非常努力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后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若干年以后,偶然相遇,谈起这件事情,问同学为什么一个暑假,变化会那么多大,同学说在暑假期间,他父母把他送到了一个做小生意的亲戚家,在亲戚家他需要帮亲戚干活,经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能够赚到的钱却极为有限……

经历过那个暑假之后,他发誓要好好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免将来过上那样的生活……

让人明白事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去亲身经历,然后才会有切身体会,有所改变!


宇丽盛感悟人生


首先是大人们自己要做好。

作为孩子的父母,你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其中尤为关键的一点是,不能自己懒惰,让孩子勤奋。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事件,一个孩子的父母在下午三点半以后就不再看手机。为什么?因为孩子三点半放学,三点半以后都是他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这个孩子相处的时间里,他或读书,或劳动,让自己忙碌,孩子看到他的行为,会不自觉地效仿。

如果大人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看手机看电脑看电视,或者无所事事。作为一个孩子,会很好奇你在干什么?他在好奇中,很容易就学会了你懒惰或者不好的习惯。

这就是为什么书香门第的孩子,容易学习好,考上好大学,最终成才的原因。

让孩子多亲身实践。

如果可以的话,让孩子跟着你上一天班,过一天你的生活,了解你的工作。这样在你与孩子的交往中,孩子亲身实践,再把你工作的辛苦说出来,孩子会深刻理解到你的不易。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多参加社会实践。一些比较实在的,有些体力劳动的社会实践。

今年春节在老家,由于不能回去,我和儿子就在地里锄地。锄地是一件比较辛苦的工作,一边锄地一边给孩子讲粮食的来源。锄地开始的时候,儿子很感兴趣,干劲儿很大。可是没过一会儿,就干不动了。这个时候我便鼓励孩子加油,一起努力,制定一个小目标,完成它。

完成目标以后,你不用说,孩子自己都会感叹道: 真累呀!那天锄完地以后,孩子自己说,我还是回去写作业吧。这样的教育效果显然要好很多。

所以说,在实践中给孩子讲道理,孩子更容易理解。

让孩子多读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读书和实践缺一不可。

有一个很明显的现象,如果我回家,空闲的时间看书,孩子也会拿一本书跟着看。如果我在玩手机,孩子则会看电脑或者看电视。

所以,作为父母,在孩子的面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孩子面前看书学习尤为重要。培养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4天,所以作为父母至少要坚持一个月以上,一个月里,坚持在孩子面前看书,让孩子也跟着看书。直到孩子养成自觉看书的习惯。

孩子养成看书的习惯以后,作为父母就要轻松的多。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道理。孩子的看书的过程中会学到很多人生的道理,看书多了,孩子自然会越来越懂事,而且知识面也会越来越宽广,好奇心会越来越大,从而自觉地学习,看更多的书,认识这个世界。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身教胜于言传,实践和读书缺一不可。


不说话只钓鱼


怎么让小孩明白大人的不容易,好好读书?

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拼命地工作,什么都做,试图让孩子明白,家长太不容易了,你要理解家长的苦心,要好好学习,但很奇怪的是,家长越劳累,孩子越不知情,越不懂得珍惜。

让孩子知道家长的辛苦,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知道努力,首先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比如引导孩子做家务,管理家庭事务,孩子做得多,动手能力就会提升,同时会懂得家长的艰辛。少溺爱,有东西大家都有份,不能形成吃独食的毛病,长大了也知道懂得与别人分享,知道换位思考,否则,他认为什么都应该是他的。

一个从小溺爱大的孩子,什么都不缺,上学了家长要求孩子学习,孩子问为什么要吃苦学习,家长说学习可以改变命运,孩子说,我现在要什么有什么,通过吃苦要什么没什么,命运这样改变的话,我才不改。听着是个笑话,但反应了很现实的问题。

再就是学习是一个爬坡的过程,要让孩子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价值感,总失败,就不会喜欢学习。


霍体清


首先为孩子树立正确读书观念!要让孩子充分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读书就像读生活,生活当中分360行,书中也分360行,总有一行是孩子喜欢看的,愿意学的。我不要求你,成绩满分。我只想让你,在学习的年龄段多读书,步入社会做一个有用的人。

你喜欢什么行业?你喜欢的行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等等问题,读书都可以告诉你正确答案。

给孩子树立读书观念之后,我们带孩子去实践。

多问孩子步入社会做什么?然后父母带孩子去工作实践。我相信每次实践后孩子都会有新的体会,也能够理解父母早起晚归,生活不易,但是很充实。(实践之后父母做好正确引导,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只有孩子实践的多了,接触的多了,才能更多的理解父母。



悠悠早教


人之所以好好吃饭并不是因为别人饿了,而是自己饿了自己需要。同样,不可能有孩子因为觉得父母辛苦而好好学习,这就是我们看到网络报道很多贫困家庭孩子逼迫父母为自己购买时髦衣服、时尚玩具、高档化妆品与昂贵手机的根本原因。

成长陪伴

1、父母的痛楚不能”转嫁”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

有很多家长自己感觉生活不容易,往往就寄希望于孩子能够学有所成“出人头地”。另外,一些家长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拼命地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补习班,还要求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大有“大跃进”式培养孩子成长的意味。期待孩子能够为自己赢回生活的尊严,实现自己未尽的理想。殊不知孩子并不是父母身体里的“蛔虫”,根本不可能体验到父母的痛楚,父母的生活痛楚也不可能成为孩子成长、进步的动力。孩子们拥有他们自己的生活爱好和成长兴趣选择,他们有属于自己认知世界的视角和认知高度。

朋友聚会人们时常爱玩一项“传话筒”的游戏,给定一句话从某人开始,然后依次传递,过偶不了几个人,原本的那句话就会变得“面目全非”。这是在同龄、同辈人之间传递短暂的讯息,尚且存在讯息快速“衰减”的现象。那么,对于人生成长目标这么宏大的目标,孩子又是如何能够深入理解家长对人生成长的理解呢?更重要的是父母作为成年人,对社会认知的思维已经固化,对生活的认知也就是农民就已经以种植为主、工人以做工为主.....您又如何一定要求按照自己的方向,继续让孩子“子承父业”呢?

播种希望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伟大领袖毛主席说:“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刘少奇”,家长三天不学习赶不上孩子的情景正在现实生活中不断上演,孩子的学习题目让身为大学高才生的父母“摸不着头脑”的例子比比皆是。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更是学校教育的前站、补充和放大器。有家长认为应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交给学校,孩子上了学了,只要做好孩子学习中的“后勤部长”保障孩子身体健康、吃饱穿暖即可。于是将孩子的学习成长事项全权托付给了学校和老师,殊不知正是因为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撑、配合,学校是不可能独自把孩子教育成才、成人的。学校教育提供的是标准化的服务,有区别也仅仅是孩子上课时与老师距离的远近,然而教学活动中同班孩子在学习上所呈现出的高低起伏“天壤之别”,关键在于每个孩子成长在不同的家庭,享有的家庭教育不同。专家认为,父母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从提升自身素质开始为孩子成长做榜样,家庭教育需不断与时俱进,家长只有努力和孩子一起成长,才能适应孩子成长需求、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成长环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我们对孩子提出诸多要求时,请先想一想自己是否已经做到?让孩子学习自己是否有拿起书本学习呢?如果您自己的未能做到的事情,您让孩子做到他们会怎么想,孩子内心会平衡吗?要求孩子有修养、有礼貌,而自己却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合适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镜中影”,透过孩子就能了解其父母的为人和修养。也就是说,作为父母应该先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之后再要求孩子模仿自己的言行习惯。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想要培养高素质的孩子,仅仅靠说教是根本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调整孩子的成长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世界上有众多学科,却唯独没有为人父母的科学,这是因为每个家庭都是不同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针对孩子的家庭教学活动需要父母与孩子们一起从做中学、与孩子一起成长。

体验收获

2、你的痛不可能成为我的痛

家长有应付生活的烦恼、干好工作的难处,这是孩子无法理解的。同样,孩子也有诸多的成长烦恼,比如孩子之间谁和谁成为朋友、谁在****方面最棒.....这些孩子的成长烦恼也是家长无法理解的,也就是说家长与孩子之间存在“你的痛不可能成为我的痛”。这也是很多孩子和同伴儿无话不谈,而回到家中就成为“木鱼”的根本缘由,家长不理解孩子、不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而出现亲子间交流“断代”。

以我自己为例,小时候家在农村,家庭条件差,很多同伴儿都因家庭困难而无法完成小学【那时还未实行义务教育】。我们家父母算是对孩子上学上心的,无论如何都想办法借钱为我们交齐学费,让我们能够上学。但是,他们也有落实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一直教导家庭有多不容易、借钱有多难,总是期望我们能够好好上学、不辜负他们的培养。由于家庭条件限制和认知上的差异,我们的学习被限定在课本范围,家中没有增加任何课外书籍,也不鼓励我们学习与课本无关的知识。因此,无论在家还是在学校,学习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其他内容。小学时间还好,乡村小学考试也都是小范围的出题,学习也没有什么压力。可一到中学就开始感觉学习乏力了,课本知识学习好了,但是缺乏课外知识,更是在于同学交流过程中逐渐显得有“代沟”。久而久之,性格就变得孤僻起来,学习上也就变得不轻松了,学习思路打不开、成绩与见识也上不去。

俗话说:“处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成长烦恼。家长与孩子分属不同时代的人,在各自的成长道路上行走,很难得找寻到较大范围的交集。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应主动“变频”,变到能够与孩子有更多交集的那个频道,以同理心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实现人生第二次高速成长。教育从来都是双向的,我们教导孩子认知世界,孩子也会反馈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角度,让我们能去重新审视、认知这个世界

教育是最高阶的储值方式

3、找到同频之道

人生学习成长的更不目标就是获取相对于同伴的成长“优越感”,克服自身成长历程中的“自卑”心理。人生成长受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综合影响,成长既需要从家庭中获取能量,有期待能够摆脱家的“束缚”,特别是来自父母的管教“束缚”;人生的成长是社会性的,需要从社会中获取成长资源,也只有参与社会分工劳动才能获得社会对个人成长进步的认同,增强融入社会生活的参与感是每个人成长进步最大的动力源泉。

陪伴孩子成长、自我成长,家长与孩子最大的生活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获得更多的成长资源,更好的融入社会群体生活,孩子融入他们的同伴而圈、父母结识更高能量的朋友。成长的终极目标就是成为更好的自己,陪伴孩子成长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予孩子成长示范,与孩子同步成长,在成长、进步的道路上找到更多的交集。所以,教导孩子好好学习的关键就是给予孩子良好的学习环境【准备好孩子学习的物质保障与知识保障】,与孩子一起学习,成为孩子学习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引导孩子悟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成长进步之道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以邻里互助,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一项公益普惠的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即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


育邻人


现在的孩子,总之来说都比之前娇惯,不会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有边读书还得去地里干活的经历。原来的孩子是老大先当家,现在是老大比老二更矫情,所以想让他们明白大人的不容易,得注重方法:

一,现在有一个专门的兴趣班叫孔圣班,他主要是教给孩子古代的一些礼仪,里面就会涉及对家长要尊敬,要听话,要好好读书等内容。

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所谓独立性,就是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都靠妈妈。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把自己的事情干了,还为家长帮忙。在不知不觉中,他就会体会到大人的不容易,心里相对会成熟一些。

三,平时也得刻意锻炼一下孩子,多帮家长干活。让他们知道每天家长上班,回来还干那么多活,多么累啊!什么活都得让他们体会体会,尤其是男孩儿,绝对不能省着,男孩就是要历练,锻炼他的自主能力,自理能力,培养他坚强的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