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金融投資中的"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又被稱為“生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意思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什麼是金融投資中的


生活中的倖存者偏差屢見不鮮。

抽菸的人,經常說隔壁大爺抽了一輩子,還不是活到了99。不過,那些抽了一輩子煙但是很早死掉的人,是不會站出來反駁的。

很多認為讀書無用的人,經常會說,同村的小學還沒畢業的朋友,不也是混成了百萬富翁。其實,大多數小學沒畢業的人,日子過得並不會太輕鬆,更加不會站出來反駁對方的觀點,他們要麼是覺得無力反駁,要麼是心中愧疚。


為什麼會產生倖存者偏差?

與其說是邏輯上的謬誤,不如說是人性的弱點。一般來說,我們只會關注到結果本身,但對於結果產生的過程卻很少注意到。被篩選掉的信息,要麼是我們不會關注,要麼就是沒法說話。

什麼是金融投資中的

利用倖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

倖存者偏差常會產生一些震撼的噱頭,產生驚人說服的效果。也就是說,倖存者偏差是忽悠人的神器。

下面是一個倖存者偏差的忽悠套路。

對於大家的普遍關注的問題,挑選出一兩個特殊案例,然後渲染案例中的行為特殊性。由此得出,行為的普遍意義,最終說服大家認同並執行。

比如,有人說,祈禱可以治療絕症。身患絕症的患者,為了求生往往什麼都會嘗試,這時候有人告訴他,曾經有個某某祈禱後獲得了神的救贖,最終變得活蹦亂跳。所以,祈禱可以治療絕症,因為這個活下來的人,就經常祈禱。

然而,事實上,因絕症離世的人,其實也祈禱了,只不過,他們是不會說話的。

事實上,除了這些,倖存者偏差在更多領域中潛移默化地發揮著作用,尤其是在金融、投資領域中。只是大多數人根本沒有意識到而已。

在基金投資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基民朋友會犯“倖存者偏差”的錯誤,看到身邊的朋友買基金賺錢了,便不管不顧的跟風投資,最終卻損失慘重,這種現象也被風趣的網友形容為“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捱打”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