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宣揚“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哪個最重要?

柏拉圖《理想國》中致力於尋求的就是正義,他認為,正義是他的理想國的立國之本,是達到社會和諧穩定的基本原則。他想要建立的城邦國家的目標,不是為某個階級的幸福,而是為了全體公民的最大幸福。這樣建立起來的城邦必定是完善的,因而是智慧的、勇敢的、節制的和正義的。這就是極力他宣揚“四主德”,即智慧、勇敢、節制和正義。

智慧與知識相連,但不是製造銅器或生產穀物的具體知識,而是治理整個城邦的知識。只有少數的統治者才具有這種知識。

勇敢“就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堅持法律通過教育所建立起來的關於可怕事物—— 即什麼樣的事物應當害怕——的信念”,即堅持關於可怕事物和不可怕事物的符合法律而又正確的信念。這種勇敢這種美德主要體現在軍人、戰士、衛國者身上。

節制是指一個人的靈魂中的天性好的部分控制壞的部分(反之,則是無節制和做自己的奴隸)。節制不像智慧、勇敢那樣分別存在於城邦的不同部分之中,而是延展貫穿於城邦的全體公民之中,把他們聯合起來,造成和諧。

柏拉圖宣揚“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哪個最重要?


上述“四主德”之中,那個最為重要?柏拉圖認為,正義最重要。正義使另外三種德性在城邦內產生,並使它們得以保持。所以,正義是“最能使國家善”的德性。

正義是一種美德,也是建立城邦的總的原則,是指“每個人必須在國家裡做最適合他的天性的工作”。每個人幹他自己份內的事,不干涉別人份內的事。“正義就是做自己份內的事和擁有屬於自己的東西。”反之,違背這個原則,就是不正義,就會危害國家。正義意味遵守法律,實施社會契約,不去傷害他人。城邦中的人享有平等的權利,法律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公平和公正的。

柏拉圖將人的靈魂分為三個部分:理智、激情和慾望,這三者與智慧、勇敢。節制三種德性有關,但不能簡單地將它們一一對應起來。

理智是智慧的,為整個靈魂而謀劃,在三個部分中起領導或統治作用。激情是理智的天然輔助者、盟友,它服從並協助理智,好比牧羊犬聽命於牧羊人一樣。慾望的本性是貪婪,它佔據每個人靈魂的大部分,但理智和激情經過良好的教育培養,就會聯合起來監管慾望。所以,慾望並不直接對應於節制,但是,當一個人的靈魂的三個部分彼此友好和諧,理智起統治作用,激情和慾望一致贊成理智的統治作用而不反叛,那麼,這樣的人就是節制的人。

柏拉圖宣揚“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哪個最重要?


柏拉圖上述觀點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正義是人的本性的,正義植根於人的內在的靈魂,而且以理性居統治地位,正義是內在的德性。正義可以說是美德的同義詞,美德是靈魂的一種健康、美好的狀態,而邪惡則是靈魂的一種疾病的、醜陋的、虛弱的狀態。二是在倫理道德和社會政治領域,柏拉圖還是重視實踐的,在他看來,一個城邦國家的正義、德性,不是從人的靈魂的正義、德性之中推論出來的,是要通過城邦公民的行為實踐來達到的。而一個人的正義、德性也不是現成地存在於靈魂之中的,也是要通過實踐、行為去做到的,之所以能做到是因為這符合靈魂的自然本性。

柏拉圖的正義觀與他的社會分工理論有關。柏拉圖認為,城邦起源於人類生存的需要,首先是衣食住的需要,人的生存的需要是很多的,不能單靠自己達到自足,人們需要互相幫助,互相提供自己的產品,大家住在一起,形成一個聚居區,稱之為城邦。產品交換和買賣必導致市場、貨幣,產生商人。

柏拉圖說,一個繁榮城邦不僅有生活的基本必需品,還要有較為高檔的生活消費品;就精神生活而言,必須要有由各種藝人、藝術家提供的文化藝術生活;重要的是,由於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和發展,從事非生產人數的增多,原先供養居民的土地不夠了,為了要有足夠的的耕地和牧場,就得從鄰邦那裡搶奪土地,於是就“走向戰爭”。這就導致城邦的“護衛者” (軍人)的出現,他們抵抗和驅逐入侵之敵,保衛城邦居民的生命和財產。

柏拉圖宣揚“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哪個最重要?


統治者是城邦的最高層次的治理者,他們是從護衛者中選拔出來的最優秀者。統治者既要有護衛國家的智慧和能力,又必須關心國家利益,能堅持任何時候都必須為國家利益服務的原則。雖然主張做統治者要有天賦,但並不認為統治者是天生已就的,而是十分強調後天的訓練和培養,而且主張要從小開始選擇和鍛鍊。

柏拉圖所設計的城邦國家中的社會成員分為三個等級。最高的是統治者;其次是軍人護衛者,他們是統治者的“輔助者或助手”,執行統治者的法令;第三是農、工勞動者和商人及其他服務人員。當然,此外還有大量的奴隸,他們從事最艱苦的勞動,但沒有公民的資格和權利。


柏拉圖宣揚“四主德”:智慧、勇敢、節制、正義,哪個最重要?


為了強化這種以社會分工為基礎的等級制度的論證,柏拉圖編造了一則“高尚的假話”:社會成員原本都是在大地母親的懷中孕育陶鑄而成的,他們為一土所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神在鑄造他們的時候,在有些人身加入了黃金,這些人因而是最珍貴的,是統治者。在另一人身上加入了白銀,成為輔助者(軍人)。還一些人身加了鐵和銅,這是為農夫和其他手藝人。

這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它蘊涵著柏拉圖的城邦國家的等級構成理論的思想。首先,城邦國家的社會成員的等級劃分既是由於人們生存的需要,同時也植根於人的靈魂的本性。第二,柏拉圖過分強調人的天賦與職業之間的對應關係,但不能據此簡單化地將其判定為“血統論” 和“命定論”,所謂神給人加人金、銀、銅鐵,是比喻人的天賦才智和能力,但並不意味著這是世襲和固定不變。第三,柏拉圖對等級的劃分是十分嚴格的,決不允許僭越,而對具體的個人來說並非永恆固定的,等級可以有變動。第四,柏拉圖將城邦國家的整體利益置於首位,他強調統治者必須以國家利益為重,對統治者、護衛者的要求十分嚴格,尤其要求統治者必須德才兼備,這就是他一貫主張的賢人執政的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