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很多人知道張愛玲,很多文章寫過張愛玲,寫她的驕傲,她的戀情,她的才華,卻又很少人知道她完整的一生。

她到底有什麼魅力,讓大家都對她情有獨鍾、念念不忘?

有人說,“張愛玲的存在,不僅是因其才華,更是因為她是中國女性的某種精神符號,智慧,美豔,驕傲,獨立……”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1954年,張愛玲在香港英皇道蘭心照相館拍攝了這張經典照片)

我個人覺得智慧可能算不上吧,但精神符號卻是真的。對很多寫作的人有很大的影響,悲涼的一生有著絕對的警醒和啟示意義。她淒涼的人生經歷,造就了她的性格,也讓她筆下的文字都帶有“張愛玲式“的驕傲和淒涼美,開創了自成一派的文藝風格。

很多人知道的她那句——“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是在她如花的年紀寫下的句子,卻在冥冥之中暗示了她的人生悲劇。晚年的張愛玲患上了一種可怕的心理疾病:恐蝨症。總覺得房間裡、衣服裡有蝨子爬來爬去。這個病也讓她晚年受盡折磨,不停搬家。這就像生活對她的一個巨大諷刺。

曾經是民國作家中最炙手可熱的作家之一,很多人拿她和林徽因作比較。為什麼林徽因收穫了名聲與愛,張愛玲的結局卻大相徑庭?這個和她的原生家庭有關。

每個人都樂意談一談她和胡蘭成的愛情故事,她的愛情觀,但從她的家世經歷中卻能管窺蠡測她悲苦的一生。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

張愛玲的家世很顯赫,這一點毋庸置疑。祖父張佩綸是晚清名臣,祖母李菊耦的父親是李鴻章,母親黃逸梵的祖父是長江七省水師提督黃翼升。和很多大家族一樣,傳到她父母張志沂手裡,吃喝嫖賭抽大煙,沒落到不可救藥的地步。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母親黃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就在這樣的家世背景下出生。她的母親黃逸梵是個性格要強的新女性,在張愛玲4歲時,因為無法忍受丈夫糜爛的生活習性,藉口小福子張茂淵出國留學需要陪讀去了歐洲。張愛玲丟給了家裡一位女僕撫養。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幼時張愛玲與弟弟)

1930年,母親回國帶來很多漂亮的衣服和洋娃娃,這些東西也對張愛玲以後的新式審美奠定了基礎。很不幸,剛要幸福起來的人生,因為父母整天吵架破碎,母親堅決離婚,離婚後父親娶了36歲的大齡剩女,時任內閣總理孫寶琦的七女兒孫用藩。對張家人來說,肯定是好的。但對張愛玲姐弟倆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由以前的男子單打,到了男女混合雙打的地步。

從小缺愛的張愛玲,人生觀也是晦澀的。受傷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癒。

唯獨一個人的出現,讓她的生活亮了。這個人就是胡蘭成。不顧他有家庭,為了他對她的那一丁點好低到塵埃裡。所謂“一見胡郎誤終生”,胡蘭成在當漢奸的逃亡路上還不忘與別的女人風花雪月,風流成性,於是張愛玲小說裡的所有男性角色都是多情且無情,這是張愛玲看世事的角度,消極且犀利。

說到筆下的人物角色,她小說《半生緣》裡的顧曼璐裡有她自己的影子。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當舞女的顧曼璐看透了男人本色,卻還是為了祝鴻才奮不顧身。張愛玲也曾一度奮不顧身過,明知他有妻兒家室,還是陪他四處招搖,不喜應酬露面,卻偏偏去他的座談會上坐坐,雨中黃包車坐在他的腿上,在胡蘭成所在的汪偽政府岌岌可危的時候,與他領了婚書,一夜之間大紅大紫的天才作家,變成了“願為漢奸妻”的無恥女人。

胡蘭成逃亡溫州,丟下張愛玲自己留在上海,1946年2月,不見胡蘭成一封來信的張愛玲憂心忡忡不顧兵荒馬亂隻身尋夫,卻在溫州看到那個男人用自己寄給他的稿費養著別人家的姨太太。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一生愛旗袍)

這是一個女人的執迷不悟,況且,她還知道自己的執迷,清醒地寫下來。

這樣算愛了吧?

不,她愛的只是奮不顧身愛這個男人時候的自己,一邊自虐,一邊享受虐愛帶來的快感。

這場她全力以赴最後破產的愛情之後,她再也沒有寫出讓世人驚豔的文字。

愛和恨,才情和生命力,都隨他去了。女人越是用力愛,越是證明她有多麼希望“被愛”。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畫的插畫)

1956年,張愛玲在美國遇到了第二任丈夫賴雅,一個過了氣的作家。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的結合,更像是涼薄世間的相擁取暖。

與賴雅結婚後,是張愛玲一生少有的窮困時期,母親去世,她連一張去倫敦的機票也買不起。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晚年在美國)

41歲的張愛玲決定回到臺灣希望能尋找機會發表作品。但不久卻接到賴雅中風的消息,為了一張回美國的機票,拼命寫劇本到眼睛出血。回到美國,賴雅反覆中風發作,兩年後去世。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與賴雅)

告別賴雅,張愛玲才47歲。可沉重的生活經歷,讓她覺得自己是一個滄桑老者,避世不出。1995年9月,一直獨居的張愛玲在洛杉磯孤獨去世。

張愛玲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什麼大家對她念念不忘?

(張愛玲《異鄉記》手稿)

年輕時“愛就愛了,愛就是了”有著轟轟烈烈愛情觀的張愛玲,就像曇花一樣,絢爛一下,最後孤寂落幕……可諷刺的是,就在張愛玲去世後,大陸卻掀起了新一輪的“張愛玲熱”。如果張愛玲能看見,估計也只會淡淡一笑,與真切地活過相比,浮名又算得了什麼?悲慘的經歷造就了她的冷漠、自私、與清高,也讓她更淡然如菊,看破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