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疫情会不会导致汽车降价?

灵山十大优秀青年


受疫情过影响,车价到底是跌还是涨?最近这个话题引起了消费者,包括领域专家和学者的讨论。公有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会是怎样的情况?

遇冷后的热市场,是促销的好时机

疫情过后的市场需求普遍看涨。这个既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实也是一种普通消费者的心理现象。首先从大市场环境来看,2020年受季度的销量大幅度下滑已成定局,冷清的市场必然需要优惠来刺激消费。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月的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环比去年12月环比上升6.3%,达到62.7%,已经超过预存警戒线。这也就意味着截止至1月,全国各经销商的库存车辆还有不少积压在库,而第一季度的市场继续保持低迷状态,库存车的积压也将持续一段时间。超过三个月或半年以上的库存上也难卖出一个好价钱。

这就给了疫情过后的市场一个相对理想的反弹空间,经销商有可能将不约而同的采取让利促销的方式迅速回笼在新年以及疫情影响期间所丧失的现金流,此外,为了给2020年的新品让路,库存车的清仓或许也会让部分产出时间在半年以内的车型的终端价格有一个可观的下降空间。

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17年前同样有一场举世震惊的疫情影响,在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结束以后,拉动内需是提振经济效应的一项重要手段,放在购买力已经远超17年前的2020年,疫情后续的市场反弹将会让各级汽车经销商憋足了劲头。

受挫后的低产能,却是抑制价格最大因素

但凡事都需要看到两面性。本次新冠肺炎的疫情影响打击维度无疑是多元化的,汽车产业的停工停产,供应链的停工停产的影响其实也会影响到汽车的终端售价,但这个影响更多的是本身意图在2020年正式上市的全新车型、年度革新款型,以及交付时间较长的新势力新能源汽车等等这类比较新的产品,所以在疫情影响过后,并不是全部车型都会进行降价。

针对某些尚且在产,或是本身车型较为热门,但无奈产量较低的车型,将有可能还是维持原价或者因为供应商的复工时间不一致甚至有可能出现加价行为。而大产能布局规模较大的汽车品牌,则将可能有更多的产品资本去应对市场的波动,而无需因为产能瓶颈来控制终端价格。

基本会优惠:德系、美系、自主

德系以大众为主,美系以通用为首,这两个品牌其实本身在新品布局的方式上就非常相似,以不低的指导价格入市,但在比较短的时间之内就有较大的市场优惠,这其实跟这两个大集团在中国的产业布局规模庞大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上汽集团为例,光是旗下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集团,上汽自身的自主品牌(MG和荣威),上汽通用五菱(五菱和宝骏)四大产品阵营,仅仅是上汽大众,在安亭基地三座在产工厂,便有80万辆/年的产能,今年投产的MEB纯电动生产工厂年产规模也高达30万辆;

加之宁波基地的70万辆/年,长沙和仪征基地各30万辆左右的年产能、南京的36万辆/年等等,一年200多万辆甚至接近300万辆的年产能,在未来市场正常运转恢复之后,预计将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元气;而上汽通用在上海浦东、山东烟台、辽宁沈阳、湖北武汉等地都具有生产基地,总产能同样超过200万辆,上汽MG、荣威年产能合计80万辆左右,上汽通用五菱的年产能在300万辆左右。

产能高的厂商意味着有每款细分车型都有不低的供应数量,在疫情过后的市场反弹期,预计市场让利幅度也会更大,毕竟他们旗下还有众多经销商需要对资金进行回拢,用终端让利的办法是最为直接简单的举措。

微跌或维稳:日系

日系品牌在平常时候的价格本身就会比较坚挺,特别是热销车型,例如丰田的凯美瑞,汉兰达,本田的冠道,雅阁等等,这类车型即使是有优惠,优惠幅度也比不上动辄砍两三万的大众那般可观。

其实这就是受限于他们的产能,以广汽丰田为例,在2020年,全新的一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将正式投产(一期),年产能达到40万辆(二期总和,二期将在2022年投产),但加上此前的三条生产线,一共的年产能才100万辆,虽然百万辆的产能规模已然不小,但跟通用和大众相比,还是有些难以匹敌,这也就是为什么丰田价格一直比较坚挺的原因之一。

所以尽管疫情过去,在工业恢复期当中,产能普遍较低的日系品牌价格预计变化不大,但不乏会有部分车型因为市场需求而进行让利的调整,毕竟在此次疫情过后,购车需求或许会迎来一波上涨。当然,这次上涨只能是销量回暖,要想大幅度上涨,除非政府和企业的优惠力度足够诱惑(广州就已出台政策补贴消费者),十几万的车是销量的大头,而这部分人群受经济的影响也较大,经济状况不好,可支配资金不足无法用于购置车辆。

可能看涨:进口车型

新冠肺炎被定性成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国际贸易有负面影响,虽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明面上公布要对中国的国际贸易进行封锁,但预计成本的上涨将是必然,而贸易成本影响较大的纯进口车型,行情或许将会看涨。

普遍下跌,不排除部分上涨的可能。这句话看上去似乎是一句废话,但事实情况也许就是如此,虽然同样都是汽车,但是决定汽车价格的因素除了市场的供需关系之外,还受到品牌,产能,地域,甚至是政策等等方面的多维度影响,受疫情影响,2020年车价下跌的可能性较大,但对于小产能的品牌而言,由于生产成本的瓶颈,或许不会有想象中的大幅度优惠。


時針相拥分針


这次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都挺大,当然整个汽车行业肯定会受到影响,降价是有可能的~~~

首先我们来讲讲汽车的普及率,看看城市的拥堵情况,看看晚上周末小区车库的车辆,节假日景区的车库,放眼望去到处都是车,说明这个普及率杠杠的,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包括农村都普及了,没房的人都有一辆车

其次整个汽车产业发展了这么多年,无论技术还是成本运营还是市场营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各大车企在前几年疯狂增资扩产,使得产量无限的增大,最近几年逐步显现了出来好多汽车已经卖不动车了,甚至部分车企破产!

下面列举部分破产车企:

1.哈飞汽车

哈飞成立于2006,一款哈飞路宝承载太多人的回忆,作为最廉价国民家轿的代表,他给了国人一个拥有家轿的机会,最终没有技术注入和资金支持,只能被遗憾的被淘汰了。

2.广汽吉奥

广汽吉奥成立于2003年9月27日,广汽吉奥的成立,首开了国企民企合作的先河。按照合资规划,公司将累计投资60亿元,最终形成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的汽车制造企业。作为广汽旗下子品牌,广汽的定位一直不明朗,这个创立于2010年的战略合作品牌,由广汽和吉奥合资成立,由于定位失误和管理问题,这个品牌很快的就被边缘化,就在去年还风风火火的上市了一款GX6,硬朗的外形深受消费者喜爱,却一夜之间宣布停产,苦了消费者和经销商。

3.北汽三菱

2004年,作为克莱斯勒合作伙伴,三菱借助北京JEEP登陆中国市场。其推出的欧蓝德上市仅8个月,销量便超过1.2万辆,这也使其迅速上位。后来,由于北汽战略调整,北京奔驰成为发展重点,克莱斯勒的合作伙伴地位逐步下降,最终导致三菱品牌也逐渐停产,北汽三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

4.上海华普

上海华普曾经是吉利为提升品牌,打造更高端的车型而推出的品牌,后来,随着吉利在多个基地推出诸如远景、金刚等几个吉利的中级车型后,实现了企业内部“老三样”到“新三样”的升级后,华普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

华普,一个战略失败的车企,和吉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后吉利强大了,华普被吉利收购更名为英伦汽车,在吉利3.0时代又将英伦品牌砍掉,华普的一生实在是坎坷。华普品牌逐渐被淡化,直至最后直接退出了历史舞台。

5.长江牌吉普

第一辆65马力的长江牌46型0.5吨级的越野吉普车于1958年5月面世,这也是新中国最早生产的小汽车。1959年,长江牌46型吉普车参加了国庆10周年的阅兵。

在那一年的阅兵大典上,“长江牌”46型吉普车出现在了阅兵队伍中,引起关注。由于技术落后,长江牌吉普车是重庆长安厂的工人根据一辆美国吉普手工仿制出来的。

6.上海牌轿车

上海牌轿车的原型车来自一辆奔驰220S。当时上海最有实力的几十个工业企业对这辆车进行了细致而零碎的“活体解剖”,研究其技术,一年不到的时间,1958年9月28日,上海汽车装配厂试制成功了第一辆小轿车,命名为“凤凰”。“凤凰”与当时一汽的“东风”轿车南北呼应,龙凤呈祥。

7.北京二汽

北京二汽130卡车的的出现有一个渊源,由于当时北京不能马车进城,黄土不露天,还有就是路桥要立交。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才有了这辆BJ130型2吨轻型载货汽车出厂。后来北二汽无私的为其他汽车厂提供了全套图纸,使得这辆车在全国的总销量达到了50万辆。

中国汽车市场在未来的几年里,竞争将会越发激烈,再加上这次全球疫情到时,又不知会有多少车企被挤出这个舞台,又会有多少车企,一直笑到最后,所以汽车价格肯定是会降的,但是也不会降价甩卖只是相对的而已,不要期望有大幅度的价格降下来,车企房企还有国家调控这一关,之所以才有破产也不会有白菜价一说


J信Y


非常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我觉得汽车不会降价。这次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大,特别是中小企业,个体户。也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集体在家里闭关修炼,只花钱不挣钱,令人叫苦不迭。肯定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欲望,但是无法阻挡汽车发烧友的购车欲望,该买车的还有按照计划入手,不想买的没有疫情也不会买。往年这个季节正是车展火热的时间,今年车市突然遇冷,车企及销售公司肯定会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促销,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降低首付比例,多送赠品,增加服务项目等,整体车价不会降低。

现在各企业现金流都不多,有的已经断了,汽车企业及销售公司也没有余粮啊,需要加足马力搂钱。众所周知,汽车销售利润越来越低,价格可降空间不大,越是困难的时候降价肯定不是最好的办法,人们潜意识里低价等于低质,可能会雪上加霜。






泉城老徐


此次疫情后,或将有多家车企被淘汰。行业人士认为,疫情加快了汽车行业探底步伐,也加快了落后车企的淘汰速度,缩短了汽车产业周期调整的时间。同时危中有机,疫情也加快了车企转型升级及兼并重组。

疫情持续影响及市场巨大压力大,多家大型车企陷入“降薪”风波,而部分困难车企则可能面临长期停产化,高管员工不得不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根据一份内部文件显示,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即日所有员工的收入全面下调。






捷达vS5车


应该不会,现在汽车厂家给经销商的利润都比较少了,加上现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经销商这一层面又放了一部份利润,实际上给经销商的利润用来放价的空间不限了。加上经销商要给员工发工资(现在五险国家管控越来越严,现在都要交五险,平均每个人每月至少要多付1200元左右),交房租(销量和利润没有增长,而房租也一直在递增,房东只管收租子),所以汽车降价可能性不大。


汽车旅行黔线


车价降不降不好说,工资定是降的[我想静静]



商用车驾驶员


不会的。因为疫情,主机厂都是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停工,主机厂没有给经销商压力,经销商没有库存,他还怕什么?肯定是回收优惠,人多肉少,怎么可能降价。有的主机厂还承诺经销商,不会因为指标扣押返点,这下经销商又没有资金压力了。疫情期间,全国的4S店都有任务,就是各大平台直播卖车,等疫情结束,肯定会有憋不住的人买的,不管有没有优惠!所以,这几个月都不会有大的优惠,不管哪个品牌!


啸傲江湖丿


汽车降价主要是看整个经济的状况怎么样,如果老百姓手里都没钱去消费了,汽车肯定是卖不动,那么肯定会带动连锁反应,车子一定会降价卖。只有这种手段才可以吸引消费者消费的热情。所以会不会降价我觉得最主要是看我们的经济的情况而定。当然跟我们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小东物流货运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多个国家不断蔓延,全球将近10万确诊病例,其传染范围仍在持续扩大。面对疫情带来的石油需求锐减,油价一跌再跌,业内寄希望于这两日在召开的OPEC+大会能传来利好消息,然而,结果并未如预期所料。\r

3月6日,在维也纳举行的OPEC+大会上,俄罗斯并未同意OPEC提出的进一步减产计划,导致“OPEC+”未能就减产协议达成共识,国际油价当天暴跌逾10%,至多年低点。\r

截至当日收盘,WTI收于41.28美元,跌4.62美元, 跌幅10.07%;布伦特价格收于45.27美元,跌4.72美元,跌幅9.44%\r

原油市场前景不容乐观,那么,这场疫情究竟给石油行业造成怎样的冲击?回顾梳理近期多家海外行业媒体、专业机构的数据和信息,我们可以窥见当下的疫情已经对各产油国造成的影响,以及各国采取的应对举措。


邓强


在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疫情对于车企和汽车市场的影响也是不少的,像是吉利、长城、比亚迪、奇瑞、大众、丰田等等的车企都向湖北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也让我们费非常的感动。当然,除了车企的捐款之外,这次疫情对车市的影响还有着很多很多。

第1季度汽车销量或出现大幅度下滑

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因为有着新年和疫情的影响,汽车的销量势必会出现不小的下滑,尤其是在1月份和2月份下滑的幅度更将尤为明显,在疫情当中绝大多数的4S店都处于暂停营业的状态,而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也都宅在了家里,虽然有一些品牌和4S店仍旧通过网络平台预售出了一些车子,但是对于大家来说买车仍旧是一件大事,很多人还是想要去店里亲自看车试驾的。

这些原因加在一起也就导致了今年第1季度的汽车销量出现下滑,不过我们也都知道触底反弹这个名词,在第2季度我国的汽车销量大概率回出现大幅度的销量增幅,毕竟想买车的人还是不少的,在疫情过去之后这部分人势必也回重新回归市场。另外受到这次疫情的影响,一部分人也会选择舍弃公共交通而选择开车,想要开车也必须要有车可开才可以,汽车的销量随之也就有所上升了。

三线品牌被淘汰的速度将加快

本身现在的汽车市场就处于寒冬当中,各家车企的日子已经不是多么好过了,尤其是很多的3线品牌更是危机四伏。而在疫情的影响下部分车企还不得不选择停止生产,在加上4S店的暂时歇业,车子也就出现了更加卖不出去的局势,而车子卖不出去车企就取得不到收益,这对于众多的3线品牌也是极大的威胁。

另外还有很多3线品牌虽然自己已经亏损了很多很多,但是在疫情到来之时它们还是选择了大量捐款捐车,这也会对这些品牌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这样的选择还是值得我们为其竖起大拇指的。

疫情结束后汽车的价格或将下降

正如上文所述,在疫情结束之后汽车市场或将迎来一次销量“爆发”,而这也就会让汽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家车企都想要保住自己的销量,车企和4S店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也会使出各种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品牌竞争力,而在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价了。而且还有一部分车子在疫情期间会成为库存车,为了清库存车企和4S店也会给出一定的价格让步。

这件事情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毕竟我们在买车之时的预算相对来说大都比较有限,当今的市场上我们可以选择的车型又是多之又多的,哪一款车的价格低我们也就有更大的概率去选择它了。而且汽车价格的进一步下放也会让3线品牌面对的危机更加严峻。

车企在疫情过后又该怎么做?

在疫情过后汽车市场终于有了“暂时破冰”的可能性,这对于广大车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说一款车型的综合实力够强劲,价格足够的亲民,那么属于这款车型的市场必然也是广袤的。但是反之如果一款车型的实力不足价格还不低,那么它的销量势必也会大打折扣。所以说对于车企来说在疫情过后更是应该加强自己的实力才可以。

另外对于车企来说这也是一个推出新功能的机会,像是当今的汽车市场上就已经有部分车型拥有了清除病毒打造清洁车厢的功能,这样的车型在今后的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有着一定的增加。

这次的疫情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突如其来的挑战,而在我们遇到挑战之时也应该积极的面对挑战迎接挑战。最后也希望疫情能够尽快的结束,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