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再漫长的假期,也有结束的一天。复工后,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工作,职场人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丝焦虑。

复工后,面对大量堆积的工作,让职场人找不到头绪,从而产生焦虑情绪。嘴上说着想复工,身体却很诚实。一天下来,很多事情都没完成。让很多人产生了离职的想法,但又由于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只好处于焦虑的状态中。

焦虑在职场上常有发生,工作量大、同事不好相处、领导对工作不满意等等,都会让职场人产生焦虑的情绪,对于工作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我看来,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面对焦虑,除了发脾气外,应该要有更合理的方法,能让我们控制焦虑,从而更好的完成工作,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今天,我们将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探讨“职场焦虑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什么是职场焦虑者,具体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 复工后,为什么我们成了职场焦虑者?
  • 我们如何摆脱职场焦虑者的角色?
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什么是职场焦虑者?表现形式为?

在大量充斥信息的如今,焦虑似乎比以前更加容易。职场上,男性和女性也会产生差异。根据相关调查,得出的结论:男性更焦虑的是被开除,而女性更焦虑的是在工作中得不到认可,处于孤立的状态。

同时,职场焦虑是很容易感染的。这种焦虑情绪,会在人与人之间传递,要是不加以控制,会降低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

对于焦虑,很多人总是习惯性忽略,认为焦虑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要明白,长时间的焦虑,很有可能引发心理疾病。

所谓的职场“焦虑者”,表现在对于工作的不确定,明明很想完成,但又怕不成功,反而不敢去争取,是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丽斯所说,焦虑之中情绪存在的范围,远比你以为的要广。

对于这种焦虑,使个体产生了消极的情绪,降低工作的热情。对于公司而言,职场焦虑者会消耗资源,从而降低公司的效益。

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02.职场焦虑者的表现形式?

职场焦虑者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归纳起来有以下这3种方式:

①职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信很多人都有跳槽的经历,但经过这次漫长的假期。很多原本想跳槽的职场人,打消了念头。但是在复工后,由于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比如:升职、加薪、实现自我价值等等,内心会产生焦虑。

会陷入一种过度沉思的状态,对于焦虑,只有选择正视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要有正确的认识。想清楚职业发展和预期的目标之间,存在多大的差距。

对其进行描述分析,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法。要知道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过分焦虑。只要制定好相应的计划,最终一步步达成目标。

②忙于工作,忘记生活

作为职场高层,在别人眼中是风光的存在。高学历、高收入,出入在高档办公楼。但这部分人群,同样会产生焦虑。

在职场上是成功人士,但是下了班后,不知道应该去哪里。要明白每个人都有多重角色,不要总是把自己定位在职场角色里,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

生活和工作是相互影响的,要是因为忙于工作,而忘记生活,同样会产生焦虑的情绪,很快就会给工作带来不好的影响。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存在的意义。

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③对自我产生怀疑

职场焦虑者大多会对自我产生怀疑,比如在工作上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认为是自身能力有问题。要是长时间没有得到升职加薪的机会,这群人的心情会很压抑。

这个时候可以先自我反省,看是不是因为自身能力的问题。如果自身能力没问题,可以找领导真诚沟通,看具体是因为哪方面做得不好。

不要自己胡乱猜测,加重焦虑的情绪。职场其实是一个相互交换的场所,大家都是平等的。如今很少有人能在一家公司待一辈子,员工和公司都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只有搞清楚原因,才可以避免焦虑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形成恶性循环。总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才好。

复工后,为什么我们成了职场焦虑者?

经历了漫长的假期,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工后,领导更是要注意员工的心理健康。防止员工成为职场焦虑者,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

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活在焦虑之下,但要是一个人完全没有焦虑感,那就意味着对生活没有目标,这也是不可能的。对于焦虑这种情绪,不是彻底清除,而是合理地控制,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那复工后,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成为职场“焦虑者”呢?

1.陌生感

在家的时候,大家关心的是什么时候复工,复工后会不会降薪裁员,而复工后,当我们从休假状态重新回到工作状态时,这时大脑中还残留很多放假时的信息。

面对大量的工作时,往往会产生陌生感,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员工复工后,甚至都忘记自己之前是什么岗位,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这其实是对于工作内容和工作环境的陌生,随着时间,陌生感会逐渐减轻。在复工后,可以先重新熟悉下工作。

2.慌乱感

在家时,没有工作的安排,很多人对于时间是没有概念的。一天到晚不是吃饭,就是玩手机,整个人处于松懈的状态。累了就睡觉,饿了就吃东西,过着散漫的生活。

复工后,要是按照在家的方式,无序的工作方式很容易造成混乱,从而失去了自我掌握感。每天没有计划,大量的工作,让自己手乱脚乱。

工作效率下降,会产生一种工作怎么也做不完的错觉。在这种情绪下,容易产生不想工作的想法。在焦虑时,可以尝试感受这种情绪。

3.失落感

听到复工的消息,很多职场人的心理,会产生失落。回到工作岗位后,产生消极的想法。在网上流传一句话,再不复工,你老板可能就发现,公司不需要你也可以运行了。而这句话的背后,其实是员工产生的失落感。

要是复工后,回到工作岗位上,还是有同样的感觉,会陷入到恐慌当中,总是担心老板会批评你、解雇你。

这3种感受,让我们成为职场焦虑者。但我们不是无法察觉,也不是束手无策,只要掌握相应的办法,其实是可以摆脱的。

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我们如何摆脱职场“焦虑者”的角色?

对于焦虑是分为健康的焦虑和过分的焦虑,健康的焦虑是因为现实或理性的恐惧而产生的,而过分的焦虑,则来自不切实际的想象。

举个例子:你在职场上,明明工作做得很好。但还总担心老板会批评你,这就是过度焦虑。要是你是因为做错事,担心老板批评,这属于正常的焦虑。

职场上的“焦虑者”,无法为我们带来真正的价值。作为成熟的职场人,要学会合理控制焦虑,从而提升自我。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应对焦虑的方法,把焦虑情绪控制在一个无害的范围之内。

①成本-收益分析法

凡事都有两面,很多人因为担心焦虑,而干脆选择放弃,其实这是很不理性的做法。复工后,很多人担心工作做不好,而选择辞职,但现实往往会让自己更焦虑。

在辞职之前,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辞职后,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比如:收入降低、人际关系变差、找不到工作等等,把需要付出的成本写出来,这也是为了克服恐惧心理。

其次,可以思考辞职后,可能带来的收益。比如:成为自由职业者、实现自我价值等等。用理性的方式,去分析这件事情,可以改变自己焦虑的非理性想法。

通过比较,一旦成本和收益都清晰起来,可以让我们更容易的做出选择。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就会尝试去克服困难。

②羞耻攻击练习法

很多焦虑的情绪是来源于自责,在职场上因为工作犯了重大错误,担心被领导开除。如果一味沉溺在自责中,对身心会造成很大的损害。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找到自责的源头,如果是因为在工作上犯错。与其等领导来找你,不如主动承担过错。

找到自己犯错的原因,通过下次做得更好,让领导信任你。不要因为一次工作上的错误,而选择逃避。只有反复练习,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才能让自己摆脱焦虑。

职场“焦虑者”:复工后,何去何从?合理控制,提升自我

③想象脱敏法

职场焦虑者的表现为不敢承担责任,对于领导交代的工作,通常会以工作能力不足拒绝。看到领导交代给自己的工作,就认为自己完成不了。久而久之,领导对于这种员工,就会失去信任。

在职场上,当领导交代给你一项新的任务时。可以想象你完成的样子,克服对工作的恐惧,这就是想象脱敏法。

在对待工作时,要有挑战的勇气。作为领导,更愿意看到员工面对困难,而不是因为焦虑,而拒绝安排的工作。

作为员工要意识到自己有焦虑的情绪,主动学会合理控制,而不是让这种焦虑情绪蔓延。当你面对职场上一件让你紧张,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时,要拿出勇气去面对,而不应该逃避。

可以给自己立项约定,如果自己做了这件事,不管事情的结果如何,都给自己一个奖赏。要是拒绝了,不敢去做,就惩罚自己去做一件更不愿意去做的事情。

作为领导,看到员工有焦虑情绪时,要主动关怀员工。真正了解员工内心的需求,避免员工过度焦虑。面对职场“焦虑者”,需要员工和领导的共同努力。

结语:

我们并不想成为职场“焦虑者”,只是可能还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复工后,职场人要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希望职场“焦虑者”,能合理控制,从而改变自身的状态。

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介绍了复工后,为什么会成为职场焦虑者,分别是因为:陌生感、慌乱感和失落感。而在第三部分,对于如何摆脱职场焦虑者的角色,提出了三种方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羞耻攻击联系法和想象脱敏法。

最后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学会妥善处理你的焦虑情绪,提升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