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冷漠王冠


十万大军,如果是作战部队,那可就是超级多,可以在野战中碾压别国的存在了。

一般来说,只要提到中国古代的军队,大家伙就群情激昂的认为一个朝代随随便便拿出几十万大军去打个仗跟玩似的,而且个个都是在战场上硬刚的勇士。


相比之下,欧洲西亚包括日本区区数千人的战争被网友们戏称为村战,似乎自古以来,我们国家的人口就是世界上最多的最庞大的。

然而今天在这里,我得说一句,古代几十万几十万的大军去打仗纯属扯淡,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书写这方面记录的史官并没有详加区分。尤其是后面几代几代的史官,去描述几百年以前的史实时,没有做好考察。


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民间曲艺人的“胡诌八扯”,不管说书的也好,唱戏的也罢,再不然就是写小说的,为了博人眼球,增加感觉效果,编出了及其庞大的数额。打个比方,赤壁之战在《资治通鉴》的考究上是曹操出兵20万、号八十万,周瑜出兵五万,到了演义上就变成了曹操真的出兵80万。

那可能有人就说了,也许出兵八十万五十万的是夸张,那出兵十万左右总是很正常的吧,偌大的国家,还出不了十万人吗?

确切来说,古代中国想拥有十万军队很轻松,但是想调动十万军队去打仗就很难了。而且是越远越困难。

为什么呢?因为有蒸汽机以前,行军打仗的粮草,是靠人力运输的啊!

说白了也就是在一个大军中,除了拼刀子的人,还有运粮的、搞医疗救助的等等搞后勤工作的。因为科技水平不够,故而一支出征的军队中就很需要大量的人力来维系后勤工作,而这些人数在明中期以前,都是被一同记录在出兵人数中的。


那么一只十万人的大军中,后勤和作战单位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呢?

起码也要六四分,也就是说,一个十万人的大军,至少有6万人是负责运粮的。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你这么想,十万人每天要吃多少粮食,一个人能运多少,运送的过程中也要吃,运到了之后大家都要吃,运粮兵返回的时候还要带够口粮。很明显,只能是人多喂人少,要是反过来,那估计运粮的就累死了。

相比之下,欧洲关于出兵数量的记载相对靠谱,因为他只记载作战人数或者骑士人数,这么想,一个几百人的骑士战争,每个骑士都有三个以上的侍从,从农民中临时征召十几个人,加在一起,不也是好几万吗?

再看看什么萨尔浒之战,明军举全国之力却只有9万大军,原因就是后勤问题。等前线的人死得差不多了,后面陆陆续续的又可以几千几千的出兵了。因为粮食就那么多,一次能拿出来的也就那些,再大补给线就跟不上了。


还有清军征讨准格尔,也是只出兵5万多,理由同样,东部到大西北,路途太远,只能养得起这么多出战队伍。而且考虑到清朝的诸多科技水平已经比前代要高了。清军尚且如此,更何况前代呢?

最后还要说,古代的人口并不是一直这么多,一场瘟疫下来人口欻欻的就能掉三四千万。而且因为农业水平有限,在宋朝以前,中国的人口最多也就是6000万,宋代引入占城稻,人口上涨到一个亿,明末引入的红薯和玉米,在清代发扬光大,这才把人口拉到四亿。适逢一个战火纷飞的年岁,人口就只有一两千万,甚至一千万都不到。哪里还来的百万大军出征呢?


火器工坊


10万大军、带甲10万,不要说汉末三国,即使从古代到近代的东西方,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康熙要是知道准格尔的噶尔丹有10万军队,估计要被吓一跳,可惜昭莫多之战,噶尔丹连5万都拿不出来,康熙调动3路军队,动员3个月,才不到10万兵力。

太平天国的北伐才2万多人,就能直逼天津。曾国藩要是知道太平天国又突然变出10万,不,哪怕多出5万军队,估计曾国藩都要再跳一次水。

拿战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国、俄国、奥地利,3国加起来人口超过1亿,100万军队肯定是有的,可三皇会战的3国出动兵力加起来,还不到20万,结果拿破仑打赢会战没几天,奥地利就被迫停火了。

淝水之战,苻坚动员计划动员112万军队,结果前秦从开始动员,到兵败淝水,才不到110天。嗯

最搞笑的是很多壮丁尚未抵达,而已经集结的军队在项城颖水,就引起水路堵塞,苻坚听到前线大捷,干脆“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把军队留在项城,直接带着8000轻骑兵去前线,所以估计前秦在淝水前线的军队,也就10多万人。

大内义兴:淝水之战前秦真的有百万军队么?

孙子兵法都说的很明确了,“兴师十万,出征千里”,要“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出征1000里,出动10万军队要70万户百姓来确保后勤,7户出1兵(壮丁)。

五代十国属于恐怖的武人时期,兵戈四起,后唐末年,契丹南下,李从珂10月下诏北方全国动员,还是按照7户出1兵的标准,到11月,时间太短+基层执行不力,就聚集5000人,马2000匹,还闹得“民间大扰”。

资治通鉴卷280:(936年)冬,十月,壬戌,诏大括天下将吏及民间马,又发民为兵,每七户出征夫一人,自备铠仗,谓之"义军",期以十一月俱集,命陈州刺史郎万金教以战陈,用张延朗之谋也。凡得马二千馀匹,征夫五千人,实无益于用,而民间大扰。

古代要组织10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军队,首先要具备的客观条件就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动员,兵力越多,那花费时间就越长。

不要什么1月计划动员50万,特喵2月就军队出发了,那这军队绝对没有50万,有5万就谢天谢地了。

淝水之战,前秦计划112万军队,结果从开始动员,到兵败才110天,苻坚还“留大军于项城”,前线哪来112万军队?

李从珂10月下诏动员天下兵马,7户出1人,要求11月聚集,结果就5000人。

所以古代数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号称数字、计划数字、账面数字,往往准备时间太紧张、不充分,或基层不给力,而导致实际兵力数字极度缩水。现在说三国,史料不多引:

曹魏

227年,孙资认为曹魏动用“十五六万人”进攻蜀汉,就要“天下骚动,费力广大”。

244年曹爽伐蜀,《王平传》记载曹爽“步骑十馀万”,而《曹爽传》记载曹爽才“发卒六七万人”,可见曹爽有10多万人纯属蜀汉的吹嘘,敌人很多之类的,曹爽不到7万人就已经“转输不能供”了。

258年司马昭平定淮南,263年灭蜀,再到280年西晋灭蜀,都是几路人马,而且用兵数量一直在10多万-20多万浮动,可见曹魏、西晋上限就是20多万兵力,还不能保证时间充足,士兵是否都能准时抵达。

东吴

赤壁之战,孙权拥有大半个扬州,也就“乃使周瑜、程普将兵两万随亮与备南拒操,权自将中军一万继之”(建康实录),总共拼凑3万人,给周瑜、程普2万人去赤壁,自己1万人去合肥。

著名的215年合肥之战,什么孙权10万大军,又是差不多7月还与刘备进行湘水之盟,8月孙权就被张辽击退,从陆口到合肥,个把月的短暂时间,孙权压根就不可能有10万军队。

253年,诸葛恪“大发州郡二十万众”(诸葛恪传),计划动员20万进攻合肥新城,就“百姓骚动,始失人心”,最搞笑的是诸葛恪“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三嗣主传)。

诸葛恪2月从东兴回来,3月立刻动员20万进攻合肥,结果4月就迫不及待地抵达合肥,1个月时间,4月份在合肥的吴军特喵有几万人,就谢天谢地了!什么20万人,影子都没有。

其实,228年的石亭之战,大致就是东吴的兵力上限了。

当时“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然后8月曹休南下,9月战事结束,东吴是“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朱桓传),东吴动员3个月,不到10万人,与康熙打噶尔丹3个月动员不到10万人差不多。

蜀汉

按照《晋书宣帝纪》吹比,诸葛亮北伐是有“众十余万”,可实际上诸葛亮才“战士不满五万”(东吴张俨)。

蜀亡前,姜维也就被钟会吹比成“所统步骑四五万人”(钟会传)。可以说蜀汉核心军队数量,不超过5万人。


匹诺曹jun


古代十万大军,带甲十万,很少出现。

首先,古代总人口不多,秦朝人口两千余万,西汉最盛时五千多万,隋朝最多时六千万,唐朝顶峰六千多万,北宋后期达1.2亿,元朝最多时八千万人口,明朝最多时1.4亿,清朝最多时4.5亿。

不难看出,清朝人口远迈前朝,可也很少一次性出动十万大军,前朝可想而知。

军民比最高为1:10,且只能短期维持。

古代战争时期,一名步兵,需要四人提供后勤,一名骑兵,需要十人提供后勤。

粮草物质,千里转运,十不存一。因为古代没有火车汽车,只有牛车驴车骡车马车,路况又不好,一天走不了多少里路,遇上雨雪天气,更是寸步难行,还要提防土匪与敌人。运粮人与牛马,来回路上也要消耗粮草。当然,走水路要好一些。

古代没有无线电、电报与电话等设备,统帅用旗牌官通过旗语来传达信息。十万大军,信息太多,容易造成了混乱。

古代没有参谋本部制度,统帅虽有幕僚,但是不能精确计算出敌我双方每日所需粮草、每日送达粮草、桥梁每日能够通过最大重量与人数、双方兵马装备、地形等等,换言之,古代统帅很难统帅十万大军,战场上千变万化,仅凭统帅的直觉与经验,远远是不够的。

十万人分发馒头就要发好久。

兵在精而不在多,多而弱,不过是乌合之众,给己方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后勤压力与国内矛盾,给敌方送人头。

十万大军征集也十分困难,十万大军出征,后面的后勤人员近百万,这么多人脱产,给国家造成极大的负担,甚至会影响生产,来年会更加困难。

十万大军的盔甲、刀枪、战马以及生活物质,那都是海量的,这还没有算官兵的工资。

打了胜仗,皇上要赏赐,打了败仗,皇上要发抚恤金,皇上不哭穷才怪。

综上,古代十万大军,往往是诈称或号称,以便吓唬对方。



当代曹植


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所有超过30万大军的故事都只是一个传说。

 明末以后,虽然军队出战,还依旧把人数号称的无比多,但已经没有什么人相信了。比如明朝第一次讨伐努尔哈赤,8万多明军,1万多朝鲜军,就敢自吹是47万大军。到了以后还有升级版本,1766年乾隆派云贵总督杨应琚讨伐缅甸,他就区区3000个大头兵,却写信给缅甸王说他带领50万大军来讨伐他们来了。乾隆53年讨伐尼泊尔,也把几千清军吹嘘成了几十万大军。

先说说著名的土木堡战役吧。 土木堡战役现在流行说明军出动了50万大军,这纯粹是拿号称当真实数字了。《明实录》宣宗68卷,记载宣德10年,京军77卫总共是253800人。除去屯田,守城以外,有116400人,在内务府,或外面当差。在营操练的只56000人,从这里我们知道京军是25万人。明英宗实录卷记载,正统皇帝下令准备2日后起行,结果各个官员,随从,都是仓促准备,连粮食都没有准备好大军就出发了,也就更加提不上什么调集外地明军随同出征了。英宗实录卷181记载,8月大军出发后,北京还有不满10万军队。就说8万左右吧,和25万的总数一算,那就是说土木堡战役,明军只有17万。

  再来说说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下江南。书中也说80万大军为号称,也有人说实际上是青州兵主力15、6万 ,和荆州降卒7、8万。但是史载曹操得青州兵30万,但择其精锐,得三万而已。其实根据《晋书》我们可以知道,晋朝初年全国只有245万户,多了不过1000万人口,而在几十年前,哪个杀伐惨烈的时候,曹操的地盘上最多只有100多万户,这么点人口是绝对无法供应二十几万大军的。战斗人员和后勤人员起码要1比3,才有起码的战斗能力,那这样计算曹操起码要动员100万人以上。那所有的男性成年人就都要出动了,那田地怎么办?来年吃什么?

  乾隆第4次讨伐缅甸,依仗着上亿人口的庞大生产力,只动用4万清军和10万骡马,1天就需要1000石粮食。区区几百里,就要设立几十站的粮台,征用民夫30-40万,几万人一个运输队。就曹操那几百万人,,还想供应二十几万大军?所以,根据人口和后勤能力,大胆估计曹操实际上也就几万人马,最多不超过10万人。


开心一刻影音娱乐


十万大军相当于十个师或者三个军的兵力,解放军230万左右,武装警察60万左右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超过十万甚至二十万三十万可信度大打折扣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古代十万大军是什么概念?

据考证,古代军队最多不超过20万,例如明朝第一次讨伐努哈尔赤,动用了八万多明军和一万多朝鲜军就敢就自称是47万大军

在此之前,中国秦朝开始统一,更别说是几十万大军,春秋时期有三万大军,吴国就敢发其灭楚战争,后来秦国一统天下,其中不乏民兵以及抓来的俘虏和壮丁等等

另外到了二战时期,中国大力扩张人口才达到了四亿人口,非常的显然,中国古代几十万大军都是杜撰出来的

在中国古代都会把民夫和壮丁,甚至战俘都编为军队,形成战斗力,其实他们的战斗力微乎其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中国古代有专门的运粮人员,其实都是一些不参加打仗的人员,都要跟随大部队行军,就会说几万几十万大军出征,真正到前线打仗的军队,也就是部队的1/3,

英布就是一个战俘,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秦朝快灭亡的时候打刘邦和,项羽的时候,军队非常的弱,把英布整编为自己的军队,去一线作战。元芳,你怎么看?






历史榴芒教授


在中国古代,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记得史书记载,白起坑杀赵国军队有20万多人;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的30万人;刘邦聚集诸侯各国军队80万人,被项羽10万人马打败;赤壁之战,曹操也号称自己是百万大军。

中国当时军队真的有这么多人吗?在早期,中国人口可能只有几百万,怎么拿出这么多人来当兵,难道全民皆兵。其实有好多百万大军 ,几十万大军都是有水分的。比如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并不是纯粹的作战部队。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体系下,光补给线上的粮食损耗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这十万大军,是否是作战大军和后勤人员的总和?古代军队常有三种人:战兵,辅兵,民壮。然而出于不同目的,统帅常常将将不作战的辅兵和民壮都算在里面。

即便真有几十万作战部队,在通信情况极差的古代,将这几十万军队统一调度,排兵布阵,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另外,史书是人写的,人写的就有可能是假的。就像唐朝,唐朝同越南作战,声称兵力达80万,越南直接说自己兵力有500万事实上,双方兵力加到一起都不到30万。

而且,古代是怎么算人数的,这么多人要完全统计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可能古人的计数方法都是乘以10吧。小编认为,古代军队几十万打仗应该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情况下,也就几万军队。




历史名人物


10万大军、带甲10万 ,从古代到近代的东西方,都是非常惊人的数字。

康熙要是知道准格尔的噶尔丹有10万军队,估计要被吓一跳,可惜昭莫多之战,噶尔丹连5万都拿不出来,康熙调动3路军队,动员3个月,才不到10万兵力。

太平天国的北伐才2万多人,就能直逼天津。曾国藩要是知道太平天国又突然变出10万,不,哪怕多出5万军队,估计曾国藩都要再跳一次水。

拿战的第三次反法同盟,法国、俄国、奥地利,3国加起来人口超过1亿,100万军队肯定是有的,可三皇会战的3国出动兵力加起来,还不到20万,结果拿破仑打赢会战没几天,奥地利就被迫停火了。

淝水之战,苻坚动员计划动员112万军队,结果前秦从开始动员,到兵败淝水,才不到110天。

最搞笑的是很多壮丁尚未抵达,而已经集结的军队在项城颖水,就引起水路堵塞,苻坚听到前线大捷,干脆“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把军队留在项城,直接带着8000轻骑兵去前线,所以估计前秦在淝水前线的军队,也就10多万人。

孙子兵法都说的很明确了,“兴师十万,出征千里”,要“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出征1000里,出动10万军队要70万户百姓来确保后勤,7户出1兵(壮丁)。

属于恐怖的武人时期,兵戈四起,后唐末年,契丹南下,李从珂10月下诏北方全国动员,还是按照7户出1兵的标准,到11月,时间太短+基层执行不力,就聚集5000人,马2000匹,还闹得“民间大扰”。

古代要组织10万,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军队,首先要具备的客观条件就是,需要足够多的时间去进行动员,兵力越多,那花费时间就越长。

不要什么1月计划动员50万,特喵2月就军队出发了,那这军队绝对没有50万,有5万就谢天谢地了。

淝水之战,前秦计划112万军队,结果从开始动员,到兵败才110天,苻坚还“留大军于项城”,前线哪来112万军队?

李从珂10月下诏动员天下兵马,7户出1人,要求11月聚集,结果就5000人。

所以古代数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是号称数字、计划数字、账面数字,往往准备时间太紧张、不充分,或基层不给力,而导致实际兵力数字极度缩水。现在说三国,史料不多引:

227年,认为曹魏动用“十五六万人”进攻蜀汉,就要“天下骚动,费力广大”。

244年曹爽伐蜀,《王平传》记载曹爽“步骑十馀万”,而《曹爽传》记载曹爽才“发卒六七万人”,可见曹爽有10多万人纯属蜀汉的吹嘘,敌人很多之类的,曹爽不到7万人就已经“转输不能供”了。

258年司马昭平定淮南,263年灭蜀,再到280年西晋灭蜀,都是几路人马,而且用兵数量一直在10多万-20多万浮动,可见曹魏、西晋上限就是20多万兵力,还不能保证时间充足,士兵是否都能准时抵达。

赤壁之战,拥有大半个扬州,也就“乃使周瑜、程普将兵两万随亮与备南拒操,权自将中军一万继之”(建康实录),总共拼凑3万人,给周瑜、程普2万人去赤壁,自己1万人去合肥。

著名的215年合肥之战,什么孙权10万大军,又是差不多7月还与刘备进行湘水之盟,8月孙权就被张辽击退,从陆口到合肥,个把月的短暂时间,孙权压根就不可能有10万军队。

253年,诸葛恪“大发州郡二十万众”(诸葛恪传),计划动员20万进攻合肥新城,就“百姓骚动,始失人心”,最搞笑的是诸葛恪“二月,军还自东兴,大行封赏。三月,恪率军伐魏。夏四月,围新城”(三嗣主传)。

诸葛恪2月从东兴回来,3月立刻动员20万进攻合肥,结果4月就迫不及待地抵达合肥,1个月时间,4月份在合肥的吴军特喵有几万人,就谢天谢地了!什么20万人,影子都没有。

其实,228年的石亭之战,大致就是东吴的兵力上限了。

当时“夏五月,鄱阳太守周鲂伪叛,诱魏将曹休”,然后8月曹休南下,9月战事结束,东吴是“为元帅,全琮与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朱桓传),东吴动员3个月,不到10万人,与康熙打噶尔丹3个月动员不到10万人差不多。

按照《晋书宣帝纪》吹比,诸葛亮北伐是有“众十余万”,可实际上诸葛亮才“战士不满五万”(东吴张俨)。

蜀亡前,姜维也就被钟会吹比成“所统步骑四五万人”(钟会传)。可以说蜀汉核心军队数量,不超过5万人。

  • 曹魏出兵上限:约20多万。
  • 东吴出兵上限:10万出头。
  • 蜀汉出兵上限:大约5万。

这与三国人口的比例,大致符合。

  1. 魏王带甲百万(庞德传)。
  2. 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吴书)。
  3. 我辽东在沧海之东,拥兵百万(牵招传)。
  4. 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诸葛亮集)


老城记忆


中国古代是由文人治军史,文人根本不去思考自己给出的数字是否可信,就写上了,如果是军人治军史的话根本就不会这么写,有句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引申一下,尽信史不如无史,还有不要想当然,有些广为流传的常识实际上是错的。

首先是关于军队的定义,人马皆披坚甲的重骑兵是军队,身批重甲的重步兵也是军队,没有像样防具的足轻拿着简陋武器也叫军队,负责后勤的运输粮食的民兵也叫军队,这些成员占军队的比率大小将决定这支军队军队的战斗力,也将决定这支军队的维护成本,一般来说,装备越好维护成本越大。打仗军队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有句话叫兵不在多,在精,过分追求军队数量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未经训练的民兵派往战场容易一冲就散,会影响到整个军队的作战。我就拿简单的秦赵长平之战和淝水之战来分析一下。秦赵长平之战赵军损失45万人,首先推算一下这个数字是否可信。

赵国根本投入不了那么多人去和秦国作战,古代战争十个男丁里出一个去战场这就已经算是全民皆兵了。这一时期的秦国大概有600万人,赵国只有大概300万多一点,男女比例1:1的话,赵国有男丁150万人,长平死的赵国男丁大概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这个样子。动员这个词在是近代才有的概念,在古代更准确的说法是征发和调度,简单划分一下年龄结构,20岁一下占三分之一,20岁到40岁占三分之一,40岁以上占三分之一,赵国是真真正正的将全国青壮年男子派往前线,剩下的老弱病残不仅要负责后方的生产运输还要防御北方的匈奴和东方的燕国。这些参与到战争之中的人不仅不事生产(屯田的粮食微不足道),而且会将战区吃空,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运送粮草维持前线战争(这又不知道需要多少人),国家的民力和财力会被渐渐吃空,秦国不需要同赵国作战单是使用静坐战术看个赵国几年赵国自己就崩溃了,有人拿挖出长平的坑来说事,挖出来的那几个坑人数加起来都不过万的。

苻坚戎卒60万,骑27万,御林军3万共计90万大军,这是记载苻坚伐东晋的兵力,这个数字简直开玩笑,东晋一方只有8万,苻坚没必要集结那么大兵力,对于苻坚来说,集结有把握能够打赢东晋一方的兵力就可以了,集结那么多兵力这是用国家的生命来装逼啊。对于古代的一个农户来说,所拥有的财产不过几片良田农具牲畜而已,一家农户的所有财产来购买一副重步兵的装备根本不够。马分战马,军马,还有民马,能作战马的马对于马的要求非常之高,这得多少马?马要披轻甲重甲这又得多少甲?这又得多少钱?欧洲之所以采取骑士制度是因为国王根本养不起那么多骑士,这么多轻重骑兵又要多少钱?

1600年的日本大概有1200万人口,可以集结大概20万兵力(处于战国完全开发军队潜力的情况下)。萨尔浒之战明军有十万人,后金有6万人,时间越接近现在,能投入战场的人数越多,为何兵力数字下降这么多?公元200年的罗马有大概4600万人,罗马与波斯人的每次大战所召集的兵力双方都没有超过十万人,如果赵国真的可以聚集起来45万人投往战场我可以夸一下海口,一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小小赵国可以灭掉西方的两大帝国罗马和波斯。

对于不能一刀切说没有百万级别的大战,说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我只能说这种说法是对历史学家的尊重,只是对于历史文献的盲目信任而已,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有谎言之父的外号,说中国古代有百万级别战争并煞有其事的拿出文献来佐证就和拿着希罗多德的历史说,波斯真的集结500万大军去入侵希腊一样。


径儿爱生活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天下大势分分合合,战乱不断,大小战争不胜枚举,其中双方动员十万人以上的大型战争,就曾多次出现,造成了大量的物资和人员消耗,给普通老百姓造成极大的经济负担。

俗话说"人到一万,无边无岸;人到十万,彻地连天"。可以想见十万大军列阵

摆开,让人震撼的场景,但这么大的棋,着实不好下,需要应付的事情太多,非大军事家,难以驾驭。一旦战败,后果不堪设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从某些方面说,也是双方后勤保障能力的较量,粮草如果跟不上,或是被对方截断,将不战自乱。所以,吃饭问题始终被兵家摆在首位。

十万大军数量庞大,运输粮草的人员更多,据估算,一个士兵至少需要三个人供应吃用,十万人的队伍最少需要三十万人供应物资,消耗巨大。

冷兵器作战,极为重视阵型阵法,小队汇聚成大队,大队组成兵团,都是列阵迎敌。

古代军队官职设置与现代军队相似,一般五人设一伍长,十人设什长,百人设百夫长,五百人设小都统,千人设大都统,三千人设正、偏将,五千人设正、偏牙将,万人设正、副将军。

指挥大兵团作战,历来是让人头疼的问题,为方便起见,一般军队都是用擂鼓命令进攻,敲锣表示撤退。军中主将还有令旗、传令兵等指挥手段。

古时候铁的产量很低,一句″好钢用在刀刃上"就能看出古时冶炼钢铁和制造刀枪弓箭等武器的不易。

古代多发的战争,让老百姓吃尽了苦头,有的地方的人家竟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就是一些战乱后的民间惨烈景像。





大河桥下流


在中国古代,动辄就是几十万大军。记得史书记载,白起坑杀赵国军队有20万多人;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打败了秦军的30万人;刘邦聚集诸侯各国军队80万人,被项羽10万人马打败;赤壁之战,曹操也号称自己是百万大军。

中国当时军队真的有这么多人吗?在早期,中国人口可能只有几百万,怎么拿出这么多人来当兵,难道全民皆兵。其实有好多百万大军 ,几十万大军都是有水分的。比如十万大军,这十万大军并不是纯粹的作战部队。要知道在古代可怕的后勤保障体系下,光补给线上的粮食损耗就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所以,这十万大军,是否是作战大军和后勤人员的总和?古代军队常有三种人:战兵,辅兵,民壮。然而出于不同目的,统帅常常将将不作战的辅兵和民壮都算在里面。

即便真有几十万作战部队,在通信情况极差的古代,将这几十万军队统一调度,排兵布阵,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另外,史书是人写的,人写的就有可能是假的。就像唐朝,唐朝同越南作战,声称兵力达80万,越南直接说自己兵力有500万事实上,双方兵力加到一起都不到30万。

而且,古代是怎么算人数的,这么多人要完全统计出来是非常困难的。可能古人的计数方法都是乘以10吧。小编认为,古代军队几十万打仗应该是有的,但并不是很多,大多数情况下,也就几万军队。小编才疏学浅,考虑问题可能不全面,不知道读者朋友们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