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中国疆域广阔,人口众多,在如此多的人中,自然存在一些优秀的人物,而有些人,虽然才华过人,但是却十分低调,比如残雪便是如此。倘若不是前段时间诺贝尔奖的揭晓,很多人可能压根都没有听过这个人,更别说看过残雪的作品了。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不过,残雪在国际上的地位却非常之高,甚至被称为中国当代最接近鲁迅的一个作家。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但她本人不喜此称号,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卡夫卡”。

残雪本名邓小华,原名邓则梅,中国湖南耒阳人,生于长沙,中国当代女作家,被誉为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瑞典学院院士马悦然称她为“中国的卡夫卡”,但她本人不喜此称号,认为自己“可以超越卡夫卡”。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由于残雪的作品在日本大量翻译,亦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声誉,2009年《残雪研究》期刊在日本东京创刊。

残雪的兄长为中国著名哲学家邓晓芒。邓晓芒想必很多武汉的大学生都听说过,他是以前的武大“三剑客”之一,很多学生多爱听他的《西方哲学史》。残雪的父亲曾经担任《新湖南报》的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残雪可以更好的接触到了文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但是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在1957年的时候,残雪的父亲因为当时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被打倒,使得她的家庭陷入了困顿之中,而残雪也不得已只能够靠着外婆抚养长大。

这样的生活境况并没有打垮残雪,反而给了她更好的创作题材,也让她的作品更加深刻。残雪在工作期间,没有放下自己对创作的渴望,利用自己为数不多的时间学习,思考,她在工厂上班的时候读完了《资本论》,并且每天坚持看英文原版的纸质书,读一些文学经典作品。在北京定居多年之后,残雪又搬到了云南,继续自己的生活和写作。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残雪的生活一直都非常低调,在三十多年的时光里一直过着刻板而单调的生活。七点钟准时起床,九点钟开始阅读和写作,持续时间为一个小时,然后在下午两点钟的时候开始阅读和写作,时间也是一个半小时。在这段岁月中,残雪一直写的都是些哲学书。等到锻炼结束和晚饭之后,残雪便进入了一个小时的小说创作时间,并开始学习英语。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残雪的成功也并不是偶然的,她说过:“我已经60多岁了,功名利禄对我意义已经不大。我只需要专心对艺术、文学本身负责。文学给了我丰美的精神生活,也让我的日常生活感到畅快。日常生活中,我连买个菜、跟物业打个交道,都有幸福感浸透。因为文学与生活,已经互相渗透。既有小市民的快乐世俗生活,精神上又有高级的极致享受。”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据统计,从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残雪甚至是在国外被翻译最多并且出版最多的中国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受很多大学的喜爱,曾经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并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被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她文笔犀利,诺奖评委夸她是中国卡夫卡,她却说:我会超越卡夫卡

参考资料:《残雪评传》、残雪《我可以超越卡夫卡》、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