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

原文@冬儿 载于中读App

在一本书的封面上读到一句话,来自卡夫卡:读书,就一定要读那种能给你的头脑来一场风暴的书。我左看右看,这句话被我还原的都不好,很遗憾,这句话原来的样子被我忘记了,但是大概意思是对的。我在读到这个句子的时候,不算晴天霹雳吧,至少让我的内心小小的颤栗了一下,我也算经常读书的人了,而能给我带来震撼的,犹如头脑风暴的书,真的屈指可数。这句话来自卡夫卡,又印在一本书的封面上,就算不是真理,也算是一句被大众认可的至理名言。

《老人与海》

很显然,我作为一个小小的普通的读者,不能与卡夫卡抗争,可我不得不为小小的普通的读者申辩一下,读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从不相信谁读了一本书就能改变原本的自己,原本的头脑就能被风暴,这只能说明读一本书之前,读者本人就有一种动机,然后被作者怂恿,或者说,作者的这本书恰好迎合了读者本人的心而已。我这样说,并不是说卡夫卡错了,怎么可能,就像诺贝尔文学奖评委团的评委一样,他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怎么可能和普通大众一个水准。我只是建议每一位正在阅读和准备尝试阅读的读者抱着一个平常心,千万不要有那种读一本书就希望获悉世界的真谛,更不能站在卡夫卡的标准上,希望通过读一本书就能给自己带来一场头脑风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也是个人进步的阶梯,而这阶梯,仍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走。

本来,这段话,我应该放在文章末,不知怎么了,没有忍住先讲了出来,今天我想写的文章的主体,其实是一篇读后感,而这篇读后感被很多很多的大咖写过,甚至我说的这部文学作品,真的把很多很多人的头脑清扫的一干二净,这些人中,包括村上春树、加西亚马尔克斯、王小波等,我前面说的那些铺垫,完全是我自己的心虚,那么多大咖评论过,即便我也是要唱赞歌,我也害怕自己的嗓音太过晦涩。《老人与海》,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来自海明威先生的一篇短篇小说。

此刻,我很想哭,鼻子酸酸的,泪在眼圈里打转,好吧,我承认,上午在一个公共的环境中阅读时强忍着的泪水,已经滑落在脸颊。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在演讲,不需要给听众说一句抱歉,要个三五秒的时间让自己哽咽一下,平复一下心情再继续,可是我还是很抱歉,因为我不仅说不下去,就连写,我也写不出来自己这莫名的伤感因何而来,当我读到老人回到岸上的时候,当那个孩子哭着对着众人说:“桑迪亚哥睡着了,你们谁都不要打扰他”的时候,我的心啊,就像老人手里拖拽着大鱼的鱼线一样,紧紧的嵌在肉里,疼,真的好疼。

《老人与海》这本书,是我上高中时在学校门口“学与考”书店买的,印章还有,当然当时就读了,就像我刚才那个理论一样,一个挣扎在学与考的普通的高中生,怎么能理解这本书的全部价值,可能我当时还非常的不解,为什么老人不舍弃那条鱼,为什么要与一条鱼殊死相搏,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收获了,大不了又是一个寻常的一天,最终,拼死赢回的大鱼,却便宜了鲨鱼们,最后只得到一副巨型的不值钱的鱼骨,值得吗?这本书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了还,凭什么?唯一庆幸的是,即便我当时理解不了,我并没有无知无畏,而是认定绝对是自己的水平问题,从这本书陪伴我走过十五年,就能证明,我相信自己有一天还会重读,就像随身携带一本打不开的密码本,我深信那里蕴涵宝藏,我是对的,今天我重读了,我想哭,我心疼,我坐在这里写文,坐在这里思考,我那被触及的心灵,正在获得启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老人对自己说,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儿?因为我是一个渔夫,那条大鱼,是一条大鱼。”

哦,我的桑迪亚哥,你是我的英雄!

王小波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说:“什么是失败,人去做一件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失败。”失败,毕竟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可是,细数所有的失败者,都至少拥有让自己失败的勇气。而那些远远的躲在自己能力所承受的极限范围以内的人,当然没有资格获得失败的机会。如果这样去理解,失败,岂不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老人出海出的远了,超出了他自己的极限,他也一直在重复,可是他从没有流露出后悔的神色,出的不远,就不会捕获如此巨大的鱼,运载这样的大鱼回来,也势必受到鲨鱼的围攻。失败,在出海远了这个前提下,就已经注定了,老人的极限在老人试图成功的过程当中一次次被冲破,他可以不吃不喝,可以日以继夜的厮守,可以通过海水治愈伤口,可以与群起攻之的鲨鱼周旋,一个个的关隘,老人一一闯过,他一点点计算鱼肉被鲨鱼撕咬后还剩余的价值,因为老人始终相信,明天将是新的一天。渔夫,就该在大海上与鱼周旋,没有谁对谁错,即便被鱼拖垮吞噬,这也是他的宿命。他是一位战士,一位不屈不挠信念坚定的战士。海明威成功了。

老人熟睡了,他遍体鳞伤,醒来后,他没有跟孩子说那惊心动魄的四天四夜,只是淡淡的计划那副鱼骨的去处,他也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多少,没有为那些被鲨鱼撕咬掉的鱼肉扼腕叹息。这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失败本属平常,人,肉体凡胎,可欲望总凌驾在能力之上,对本不属于自己的,或者已经失去的,总是念念不忘,不仅徒劳无效,而且是一种自戕。

面对极限,我们要敢于挑战,面对失败,我们要坦然面对。这句话说起来好简单,做起来真的好难。我想起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很多的难熬的瞬间,每个人,咬紧牙关坚持的瞬间,都是桑迪亚哥老人的缩影。如果生活强加给你太多困难,让你一次次失败倒地,别介意,生活的面貌本就是如此的残酷。面前的大鱼,牵引着你,最终,那可能就是一个副白骨,但是,追逐这条大鱼,与大鱼生死相搏,本就是我们的本能与命运,当这场在所难免的战斗来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和老人一样,拿出极限以外的毅力与坚韧去博弈。

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阅读的积累,通过十五年前和十五年后同读一本书,我相信,再有一个十五年,我再重读这本书,或者任何一本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都会有不同的感触,一次比一次更加靠近真实。我想起一款简单的游戏,叫贪吃蛇,以前在诺基亚的手机上玩,现在好像有了进化版,无论玩家如何高明,贪吃蛇最终都会因为太贪吃而殒命,人不也是这样吗?无论我们拥有多少生存的技能,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的,可我们谁都不会放弃去捡拾一个又一个希望,至于如何去捡,如何捡的更有意义,老人桑迪亚哥,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