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戰“疫”,且看咱的中國!(堅定信心迎“大考”(21))

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全球战“疫”,且看咱的中国!(坚定信心迎“大考”(21))

3月14日,中國醫療專家在羅馬大學附屬醫院就疫情防控及診療與當地同行交流。 中國援助意大利抗疫醫療專家組供圖

北京時間3月13日清晨5時31分,經過十多個小時飛行,中國醫療隊攜帶著31噸物資抵達意大利羅馬。

此前5天,意大利宣佈對整個倫巴第大區和其他四個大區的14個省實施封閉,以應對愈演愈烈的疫情。

中國醫療隊的到來,贏得一片讚譽。有外國網友寫道:“每一個人都應該感謝中國。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抗擊新冠肺炎,他們在幫助伊朗、意大利……擊敗病毒最重要的就是國際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說到做到,中國有力量

“中方願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維護好地區和全球的公共衛生安全。”1月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時,擲地有聲地表明瞭中國與國際社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決心。

泱泱大國,說到做到。

“中方公開透明發布信息,用創紀錄短的時間甄別出病原體,及時主動同世界衛生組織和其他國家分享有關病毒基因序列。中方採取的措施不僅是在保護中國人民,也是在保護世界人民,我們對此表示誠摯感謝。”譚德塞說。

2月下旬,世界衛生組織考察武漢、廣州等地,點贊中國抗疫經驗。考察組外方組長布魯斯·艾爾沃德在多個場合講述中國抗疫經驗,讚揚中國採取的舉措。

多家外媒也紛紛撰文表示中國經驗對世界各國抗疫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認為中國採取的措施為世界抗擊疫情贏得了時間。許多國家開始借鑑中國經驗。

意大利是繼中國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個對疫情嚴重地區採取人員流動管控措施的國家。

伊朗從3月2日起,在全國各地派出30萬個醫療小組上門逐戶排查疫情。同時將中國診療方案翻譯為波斯語向公眾發佈。

西班牙宣佈從3月14日開始全國進入警戒狀態。全國各地大中小學校停課。遊行集會和節日慶典等各類大型活動一律取消。

人類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唯有團結協作才能應對各種全球性風險挑戰。中國為世界提供的不僅是抗疫經驗,更是實實在在的幫助。

事實上,中國早已開始了“全球戰疫”行動——

2月25日、26日,25000只口罩、5000份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等物資由中國駐伊朗大使館緊急捐助給伊朗衛生部。2月29日,由上海專家組成的中國紅十字會志願專家團隊一行5人抵達伊朗首都德黑蘭,伊朗官方通訊社在報道中將他們稱為“最美逆行者”。

3月7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派遣志願專家團隊一行7人,攜帶核酸檢測試劑盒等醫療用品和設備、中成藥等人道救援物資,從廣州飛赴伊拉克巴格達。

3月9日,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療隊緊急馳援巴基斯坦。

不僅中國政府,中國的民間力量也在馳援世界各地。馬雲公益基金會和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宣佈向日本捐贈100萬隻口罩;小米集團向意大利捐贈數萬只口罩;蘇寧國際集團也緊急向意大利捐贈首批急需物資口罩30萬隻……

“青山一道,風雨共擔。”

“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

這些印在援外物資上的話語,展示著中國人民同世界各國人民同舟共濟、共渡難關的情懷。

為僑紓困,祖國很溫暖

疫情全世界蔓延,身處海外的中國僑胞也難免受到波及。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駐外使領館的領事服務工作一直在正常開展。與此同時,各地僑務部門開足馬力,利用微信等APP,通過僑團組織建立起“網格化”的溝通渠道,及時為僑胞紓困解憂。浙江省麗水市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發動100餘個海外僑團,建立海外網格100多個。福建省廈門市發動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廈門聯絡總部,同疫情嚴重的6個國家的14家重點閩籍或廈籍僑團建立海外疫情社團聯絡員制度。

“最近我們每天都要和青田、麗水涉僑部門開視頻會議,反映在意大利華僑需求,尋求家鄉親人們的指導和幫助。”意大利青田同鄉總會會長徐小林告訴記者。

浙江、福建、廣東等僑務大省和有關市縣,向在外的同胞發出了公開信,呼籲:增強防控意識、做好自身防護、減少不必要出門……務實的建議讓海外同胞備感溫暖。

“我們華僑的安危,牽動著家鄉人民的心。”遠在羅馬的溫州籍華僑夏曉峰由衷地表示。

一批批防護物資也正送往僑胞手中。希臘華僑華人總商會和北京溫州商會共同發起了萬里馳援行動。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募集、購買、辦理通關、運輸,12萬個口罩和其他物資陸續到達雅典。浙江省中醫藥學會向羅馬的意大利華僑華人捐贈1萬份預防性中藥顆粒劑。“接下來我們會把物資分發給每一個有需要的中國人,一部分也會捐贈給希臘政府。攜手同行,守望相助!”希臘華僑華人總商會會長徐偉春很感動。

一個個暖心的故事發生了。

“難道感染了新冠肺炎?”泰國南部華僑華人青年商會會長李大江前一段時間咳嗽、乏力、嗓子發炎。他通過泰國合艾華助中心聯合泰國明聯慈善總會搭建的遠程義診平臺,聯繫到了遠在武漢的王平文醫生,經過專業判斷,只是虛驚一場。王醫生是浙江康靜醫院援鄂“溫暖者”醫療隊隊長,他在武漢鏖戰疫情的同時,每天抽出時間志願為海外僑胞提供諮詢服務。

“除了做各種服務之外,政府還廣泛收集海外僑胞的各種訴求,設法幫助解決。這,讓我們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也給了我們戰勝疫情的信心。”意大利青田總商會榮譽會長周勇告訴記者。

嚴防輸入,各地不鬆懈

疫情沒有國界。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顯示,自3月11日世衛組織宣佈新冠肺炎疫情為全球大流行以來,全國的入境人員日均12萬人次。

嚴防疫情輸入,各地絲毫不鬆懈。

——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T3航站樓劃設專區,全部國際和港澳臺的航班均停靠在處置專區。從3月16日零時起,所有境外進京人員,均應轉送至集中觀察點進行14天的隔離觀察。有特殊情況的,經嚴格評估,可進行居家觀察。

——在上海,所有中外人員,凡是在進入上海之日前14天內,有過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法國、西班牙、德國、美國等國家旅行或居住史的,一律實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離健康觀察。

——在福建泉州,入境關口安排專人與回國僑胞對接。體溫正常人員,僑胞居住地政府安排專車將其接回,送至醫學觀察點隔離觀察14天;體溫異常人員,送至定點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測。

這段時間,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駐溫州機場服務組組長包常星,每天要從上午9時忙碌到凌晨2時,幾乎“住”在了機場。他還要“忙裡偷閒”,隨時為3個微信群共千餘名海內外僑胞“答疑解惑”。包常星坦言,服務組工作確實比較累,但“只要僑胞們都平安健康,再苦再累都值了!”

“大家不僅沒有表現出任何不耐煩,而且還主動表示理解我們的工作!”一直駐守在機場的吉林省延吉市衛健局副局長石紅林說。

防控的嚴格和服務的溫馨,給回國後接受醫學觀察的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福建福州,歸國僑胞抵達機場後,會有專人發放防護物資“愛心包”,同時安排專車接送;以僑聯為單位建微信群,將入境僑胞及其家屬加入群,僑聯幹部每天交流、談心。

在吉林延吉,剛從韓國回來的老金,正在隔離點進行為期14天的隔離。他沒想到,醫護人員早在登記的時候就注意到他即將迎來45歲生日。醫護人員為他準備了生日蛋糕。

“給特別的你,過特別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念著賀卡上的暖心話,老金臉上寫滿了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