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班子 解难题 促发展 峡山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3月15日是休息日,而峡山区“强班子、解难题、促发展”驻太保庄街道工作大队全体工作人员依旧坚守工作岗位,毅然奋战在村庄后进班子整顿转化、“户户通”建设、断壁残垣清理、村庄绿化等各条战线上。今年以来,峡山区紧紧扭住后进村班子这一制约农村工作的最大短板,科学研判,精准发力,扎实开展“强班子、解难题、促发展”推进乡村振兴集中活动,切实增强农村党组织组织力、战斗力、执行力,为打造乡村振兴“峡山样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强班子 解难题 促发展 峡山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协同联动,尽锐出战。坚持以上率下、动真碰硬,每街道明确1名区领导牵头包靠,统筹调度,推动工作开展。按照“硬抽人、抽硬人”要求,从区直有关部门、单位抽调72名政治过硬、经验丰富、敢于攻坚的党员干部参与集中活动。以街道为单位,成立4个区级驻街道工作大队,为纳入整顿转化的30个后进村派驻了由科级干部任组长的工作组,实行脱产包靠,做到问题不解决不走,后进村不转化不撤,群众不认可不收兵。明确街道主体责任,逐村配备工作专班,由街道领导班子任组长,街道机关干部任成员,在工作大队的指导下,列出清单,细化工作任务,抓好整改落实,务求实绩实效。2月29日,各驻街道工作大队、驻村工作指导组全部下沉包靠街、村,集中活动全面铺开。

强班子 解难题 促发展 峡山区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精准施策,分类转化。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后进症结,是加强后进村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加强帮扶治“弱”。对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的后进村,驻村工作组注重加强帮扶指导和教育培训,切实提升村班子工作能力;对不称职、不能胜任的村班子,通过强村联弱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外请下派等方式,予以适当调整;加大后备力量培养力度,优化村班子队伍结构。建章立制治“乱”。对不团结、制度运行不规范的后进村,驻村工作组坚持制度执行与矛盾化解相结合,要求村干部严格落实值班坐班、三务公开、主题党日等制度,切实规范村级议事程序,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钱、管事、管权。多措并举治“穷”。对内生动力不足的后进村,一方面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规划,一方面各街道和相关部门不断强化要素保障,推动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向后进村倾斜,后进村自身“造血”能力得到切实增强。

  解决难题,保障民生。全体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不当指挥员,甘当战斗员,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集中活动的落脚点,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各街道主动对接农业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种植户以订单收购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强化政策和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有机菜、有机姜、黑木耳“三个一万亩”建设,助力农业提档升级,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平台、拓宽了渠道。针对部分后进村村民长期吃水难题和灌溉用高价电的问题,驻村工作组急群众之所急,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赢得了群众称赞。受疫情影响,少数贫困户无法按照预定计划修缮房屋,驻村工作组与街道及时研究,多方联系施工队伍,确保贫困户危房修缮如期进行,解除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

  锤炼作风,勇于担当。峡山区将班子转化、脱贫攻坚、“户户通”、残垣断壁清理、村庄绿化等重点工作作为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把工作情况作为干部评价使用的重要依据,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包靠村,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做到围绕重点工作转,集中力量、整合力量,推动各项重点任务取得新突破。截至目前,脱贫攻坚自查评估工作和产业扶贫项目自查评估工作已全面开展,“户户通”已完成73938平方米,清除残垣断壁270处,村庄绿化新增240余亩,农村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强化调度督查,采取日常督查、随机抽查、量化考核等方式,对整治责任制落实、重点任务推进等关键环节进行针对性检查和跟踪督查,以严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确保集中活动善始善终。(记者孙孔嘉 通讯员刘涛 张汝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