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在我國曆史上,歷代朝堂一直奉行封建統治,等級制度森嚴,在文化上也表現出明顯的等級分化現象。基於中國九五之尊的傳統思想,形成了能夠代表中國特色的宮廷文化,宮廷文化歷經各朝積澱,其中以唐代宮廷文化發展最為鼎盛。

而茶葉作為我國曆史文化上的另一典型產物,其蘊含的茶道文化也是相當深遠和悠久的。而關於宮廷雅樂的發展可謂是波瀾壯闊,以唐朝宮廷雅樂為例,唐代茶道的“和”文化在唐朝宮廷雅樂的體現,就充分體現了傳統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中國傳統文化之茶道文化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較為繁榮昌盛的時代,政治清明、經濟發展飛速,形成了“開元盛世”的繁盛景象。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著唐朝藝術文化發展到鼎盛時期,尤其唐代宮廷雅樂最為著名的唐朝宮廷文化的精華之所在,當時人稱之為“十二和樂”。

茶道文化的演變與發展

中國傳統文化歷經上下五千年的錘鍊,最終形成了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享譽中外的中華文化。簡要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道、佛等多家思想為指導發展而成,其點睛之筆就在於中醫文化和茶道文化,而我國茶道文化也是經歷了一番演變和發展後形成的-在茶葉被發現的最初階段,茶葉通常被用做醫藥和食品-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發展,茶葉逐漸以飲品的身份出現在大眾視野中,茶葉的喝法也實現了由煎茶、點茶到今天的泡茶的轉變-喝茶這件事也不單單是人們日常的飲食習慣,而是被賦予了特殊的哲學意義,也就是今天所謂的茶道文化,我國的茶道文化在哲學思想領域佔據著重要的地位。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唐朝茶道思想的形成及內涵

唐朝時期的茶道思想可以歸納為三大派系-修行派茶道主張以飲茶提高個人修為,品茗深思、參悟茶道,從身體到思想上真正實現了與茶的接觸和融合,並最終昇華到情感層次,追求“靜”“和”及“包容”思想,表達出厭世、歸隱的生活態度;茶藝派強調泡茶、倒茶、飲茶各個環節中技藝的重要性,從中映射出人文素養,體現了人們控制未知世界和事理的能力;風雅派茶道主要追求茶道中的藝術美,把飲茶作為一種藝術生活用於享受,掀起清新文藝之風-唐代經濟繁榮昌盛,貿易活動絡繹不絕,推動了茶業的迅猛發展。

但是,較為可惜的是,我國唐朝時期並未形成系統成熟的茶道思想-唐朝的茶道思想大致概括為“精”“淨”“清”“簡”四個字。“精”說的是茶的精緻,唐朝人飲茶,從茶樹的種植,茶葉的採摘、加工,茶水的煎泡以及茶具的選取,都要求達到極致,由此可見,唐朝人對飲茶的高度重視。

“淨”意指乾淨、潔淨,唐朝人十分重視茶的潔淨,茶味要潔淨,保持茶葉本身所具有的醇香,力求茶水清香繞鼻,回味無窮;再者,茶具也要保持潔淨,唐朝人飲茶前都要進行洗茶具這一工序,確保茶之藝術不被破壞;最後,“淨”字昇華到茶性方面-在唐朝,茶是風雅高潔的代表,神聖而不可侵犯-茶道之“清”寓意茶之清香、茶境之清靜、茶事之清雅、茶水之清爽。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因茶之清,茶葉也成為歷代文人騷客表以明志的象徵物;茶水香遠益清、茶香四溢,不似其他飲品般味道濃烈,其沉穩不張揚、不急不躁的個性,深得大家的喜愛,賦予其精簡、淳樸的象徵意義。

唐朝茶道文化之“和”

文化中國人歷來追求“以和為貴”的思想境界,在歷史文化的建設上也以此為原則,中國茶道文化的核心精神就是“和”,“和”文化在唐朝茶道文化中也最為典型。

首先,唐朝人喝茶,大家席地而坐,圍坐一團,執茶掌杯,推心置腹,談天說地,可以將世間瑣事、長幼尊卑等都拋之雲霄,大家以平等和諧的身份對立而坐,氣氛和諧融洽,一團和氣,有助於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促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此為唐朝茶道文化之一“和,唐朝人飲茶要靜,喝茶人心無雜念,閉目深思,飽受茶香之薰陶,心靜如水,真真正正實現心境與茶水的融合,全身心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體會自然環境的美妙,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此唐朝茶道文化之二”和,古人品茗,藉以探索人生的哲學,茶水清靜淡雅、囊括萬物的特性,啟發人性中淡泊名利、學會包容的心態,即“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此則為唐朝茶道文化第三“和,隨著歷史的推移,唐朝茶道的”和“文化也不斷被弘揚和繼承下來-到如今,”和“文化已經成為茶道精神的象徵文化,成為各行各業爭相實現的終極目標。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唐代宮廷文化的典型代表一宮廷雅樂

宮廷雅樂的起源

宮廷雅樂可以說是歷史上音樂領域中規模最龐大、佈置最華美、也最具代表性的樂種之一-宮廷雅樂最先起源於西周時期確立的禮樂制度。自西周禮樂制度創立以來,音樂也被用作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宮廷雅樂是禮樂制度演化的新產物,主要是指各朝代在祭祀或重要國事舉行時演奏的樂曲,宮廷雅樂端莊肅穆,是皇權尊貴的象徵,且管理十分嚴苛。由於隋唐時期經濟貿易的繁榮發展,為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創造了條件,因此,這一時期的宮廷音樂發展至其鼎盛時期,雖然宮廷雅樂制度,直至明清末期才得以廢除-不過其形成的雅樂文化卻一直流傳至今,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之一。

唐代宮廷雅樂的特殊性

唐朝的宮廷音樂分為雅樂和燕樂兩種,前者是在祭祀及國典時演奏的音樂,較為正式嚴肅,後者才被皇族貴親用於飲酒作樂,形式和花樣更為豐富多彩,風格也更加自由灑脫-上文中提到的唐代宮廷雅樂發展到鼎盛時期的說法並不十分精確,確切地說,唐朝時期宮廷音樂的發展重心集中於燕樂,宮廷雅樂大致是從隋朝沿襲下來,稍加創新改造而成,並未重新建立唐朝自身的宮廷雅樂制度,但是為彰顯帝王尊貴之意,唐朝時期對宮廷雅樂也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宮廷雅樂也算是在隋朝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開啟盛世之勢。不同於隋朝時期的宮廷雅樂,唐朝對其宮廷雅樂的範圍實施了擴展延伸,融入了唐朝自身的民族、文化及政治特色,後世稱為大唐雅樂,另外,唐朝宮廷雅樂還把”文舞“、軍中”武舞“等都囊括其中,開啟了宮廷雅樂的新時代。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唐代宮廷雅樂地位十分尊貴,祭祖時演奏雅樂,不僅要求朝臣們躬身行禮,就連位高權重的皇帝也要起身行禮,雅樂的風格成熟穩重,如果把唐朝的燕樂比作天真恣意的頑童,那雅樂就可以稱得上是歷經滄桑、處事不驚的老人了。不過,可惜的是,儘管唐代的宮廷雅樂發展到其最璀璨絢麗的時期,但是終將難逃曇花一現的厄運,宮廷雅樂自唐朝達鼎盛之勢後,從此走向下坡,其在傳統音樂文化的領域中的主導地位逐漸被俗樂所替代。

唐代宮廷雅樂建設

我國唐代沒有重新設立宮廷雅樂制度,只是在原有隋朝宮廷雅樂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改造,不過,唐朝為完善宮廷雅樂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即設立了專門的宮廷雅樂管理機構一唐代太常寺,作為唐朝宮廷雅樂的專管部門-太常寺內部又下設有太樂署、鼓吹署等機構,前者主要負責祭祀及國典時的雅樂表演、訓練表演人員、研究譜寫新樂譜,掌管有關宮廷雅樂的方方面面;鼓吹署的掌管範圍主要集中於鼓吹樂曲,機構之中層層分級,部門之間各司其職,共同促進唐代宮廷雅樂的穩步發展。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茶道文化在唐朝宮廷雅樂中的體現

茶道思想中的“和”文化在唐代宮廷雅樂的創作和建設過程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重要實例證明就是唐朝著名的“十二和樂,十二和樂是唐朝宮廷雅樂的典型佳作,其中包含有三十多種音色、音質、音性相通的樂曲,各曲調共同演奏,烘托出莊重高雅的氛圍,十二和樂音調和諧、旋律平穩、高貴典雅,極富有皇室宗族顯貴的地位象徵意義。

“茶道”的思想在唐朝宮廷雅樂上的實例分析

至於茶道思想”和“文化在唐朝宮廷雅樂中的體現,自然不言而喻,從“十二和樂”這個稱呼來看,就能略表一二,十二和樂的宗旨是追求樂曲與自然的結合,正如《禮記》中所記載的大樂與天地同和,既要求諸多樂器之間的磨合兼容,也需要雅樂演奏者的相互配合,更追求十二和樂曲調與天地自然的和諧共存。從唐朝宮廷雅樂的演奏風格和創作理念可知,唐朝君主想要一統天下,天地同和的決心和志向。

茶道在宮廷:“以和為貴”的唐代茶文化與大樂至簡的“十二和樂”

茶道文化在唐朝宮廷雅樂樂器中的實例分析

如茶文化一般,除了歌頌茶水自身清靜淡香的特性之外,還囊括有令人眼花繚亂、拍手叫絕的茶藝工具和文化,唐朝宮廷雅樂也是如此,一方面追求宮廷雅樂自身的完美,另外還需對雅樂的演奏樂器進行嚴格的挑選和審查-唐朝時期宮廷雅樂的樂器製作精美,工序複雜,不僅是樂器中的極品,拿來與那些精美的工藝品相媲美也是毫不遜色的,唐代宮廷雅樂對演奏樂器的重視,可謂是將茶道文化中的“精”思想發揮的淋漓盡致;另外,樂器流線型的設計,就不顯其突兀,還有圓滑兼容之意,足以見唐朝人們對“和”思想的推崇。

結論

從中國傳統茶道文化出發,以唐朝為例、層層剖析,深入研究其茶道思想及內涵,然後轉入研究唐朝的禮樂制度,以宮廷雅樂作為重點研究對象,兩者進行對比,探尋中國茶道文化與唐朝宮廷雅樂的內在聯繫,以茶道“和”文化為代表,淺要談論了茶道“和”文化在唐代宮廷雅樂中的體現和應用,逐步探索多元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