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我们卖的不仅仅是房子,我们是在为一个个具体的人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家——罗晋·序


这是罗晋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话,讲的,正是他在拍摄《安家》这部剧之初,从那些房地产从业者嘴边听到的话。

而最让人触动的,正是“一个个具体的人”。

这几个字,一下子就将每一个被“家”所困之人的形象立住了,也将他们的故事都立住了。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电视剧《安家》由孙俪、罗晋、张萌、王自健等人主演,豆瓣评分6.2分,《安家》一经开播,便创下了东方卫视2年内最高的收视成绩。

可即便如此,《安家》仍然受到了许多人的质疑和吐槽,尤其是孙俪在演绎房似锦的过程中,似乎有用力过猛的迹象,可六六编剧却自始至终都没有过多的回应,只偶尔在微博上撩几句,态度也是挺迷的。

随着故事的开展,这部剧看似脱离了职场剧的本质,慢慢地被一地鸡毛的情感式故事掩盖。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出轨男人女人”陆续登场,“樊胜美式”,“苏明玉式”的妈上来就要一百万的狠劲也让网友直呼:房似锦要和樊胜美,苏明玉组合出道,演绎家庭都市剧《都挺惨》。

我们都以为《安家》是职场剧,讲述的应该是“卖房”这个动作,但“卖房”不过是六六想要讲的故事壳子,“安家”的故事核心应该是和房子有关的人生百态。

《安家》的主题立意,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故事性呢?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01、“安家”二字,可以拆解多层意义

《安家》改编自日剧《卖房子的女人》,六六在改编的过程中,其实原本是用同样片名的,但后来却改了。

之所以放弃原版的名字,甚至连故事设定和情节上都进行了极为严谨的区分,以现在的剧情推进看来,更像是为了弱化这部剧的“职场风格”。

《卖房子的女人》,着重的是这个女人卖房子的过程,而《安家》,着重的却是“安”和“家”这两个字。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安”这个字在说文解字里,有多重意思,可以作形容词解,也可以作动词解。

做形容词解,有妥善和安适之意,即停止漂泊的意思。

常年在北上广深漂泊的人,他们就像一棵浮萍,一生中,只有回不去的家乡和定不下来的异乡。

能够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安家落户”,妥善安置自己一颗漂浮的心,再将家人都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是他们最强,最深的执念。

剧中的宫蓓蓓有句话说的很对:“工资涨得没有人口快,人口涨得没有房价快”,正是因为这些,所以他们的执念再深,也只能望“家”兴叹。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而“安”字做动词解,是“使……有合适的位置”,有定居之意。

作为一个房产中介,为客户找到合适的房子,满足他们的需求,就是他们的使命,把合适的房子和合适的客户匹配,就是“安”的意义所在。

房似锦总是强调“没有我卖不出去的房子”,这句话乍一听,特别的狂。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但其实我们细品会发现,这句话对应的,是千千万万个有需求不同的客户群体和他们所对应的千千万万种房子。

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房似锦的那位韩大哥,他忽悠隔壁店长的购房要求,是必须地下二层,推窗看景,对方找来找去,只能想到地下停车场。

而房似锦却找到了几年前轰动全球的一个地下国际深坑酒店公寓给匹配上了。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其实,地产行业里,大多只存在两种客户类型,一种是刚需型,一种是投资型。

为了满足“安家”的故事核心,剧情中出现的,大多是刚需型客户,卖包子的严叔一家,想换大房子方便居住生活的宫蓓蓓,为了能有个更大空间接待亲友而买房的金太,为了儿子上学而搬家的苏太(蔡根花宝贝)等。

六六在创作剧本之前,其实并不想改编这么一个题材,她要的是具有独创性的新题材,但当别人提议她可以回顾一下《蜗居》的十周年,她接下了这个项目。

2019年就是《蜗居》的十周年,虽说是错过了,但剧中安排海清扮演的宫蓓蓓夫妇,在大上海奋斗七八年,仍蜗居在一个60平米的小房子里,就特别有呼应意义,同时也特别能戳穿我们的内心深处的“落叶归根”的痛点。

10年了,海萍还漂着,和她一样的人,何止千千万万个。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02、戏多真实,故事密集带感

许多人吐槽这部戏的角色“戏太多”,刻意堆积的“背后故事”,让整部剧的画风显得俗套而且失真。

但这一点,更像是六六的有意为之。

六六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

“我只是从千百万个故事里面抓出十个,最后呈现总体加在一起没有超过15个交易。”

要说如今的各行各业里,什么行业最能触及小老百姓的痛处,真正去认识感受小老百姓故事的,大概也就只有地产行业了,他们,都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房似锦:原名房四井,她生下来的那一刻,就注定了她是无根的浮萍命运。

她在自己家里,是多余的,不被需要的,除了时不时压榨一下,她的存在仿佛没有意义。

她说“她什么都不怕,只怕饿。”“她爱钱,只有钱能给她带来安全感。”“她有妈,但等于没有。”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她一个人,从家里,到上海,到北京,再到上海,漂着漂着,也许连她自己都找不着自己的家应该在哪儿了。

房似锦其实更像是那些带着原生家庭的罪过而活的一群人,他们困在原生家庭的泥淖里,逃不开,躲不掉。

前有樊胜美,苏明玉,后有“房四井”,在我们看不见的背后,还有无数一样的人。

房似锦在这里,成了那些带着原生家庭的痛的那些人的镜像。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徐文昌:因为父亲出轨而痛失母亲,母亲去世不久,父亲的小三便转正了,于是他也成了一个没有根的孩子,漂泊着长大。

好不容易和张乘乘组成了自己的小家,却不曾想,假离婚成了真离婚,最痛恨出轨的记忆,却被前妻拿来重演一遍。

他最爱的三个人,伤他最深,成了他一生的禁忌。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朱闪闪:朱闪闪这个出场就被频繁吐槽为全剧最大的bug的女生,两年零三个月,没有租单,没有售单的女孩,凭什么还能在这样一家公司好好呆着?

原以为是富二代来体验人生,却不曾想,这根本就是一个小弄堂里壁橱中长大却还天真乐观的小女孩。

哭闹着发几句脾气,还是会乖乖套上老虎头套去派传单。

房似锦给她买套白雪公主的衣服,满脸都掩不住她的新奇和兴奋。

在门店里当了两年的吉祥物,团宠,就连“狐狸精”的称号都不愿意让给别人。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还有每天都蹭别人饭菜的楼山关,不想走爸妈老路的九八五,整日里心高气傲的王子健,总能看破一切的老油条“爷叔”,他们身上,太多故事了,可他们,却都只是这个社会上的芸芸众生相而已。

在剧情故事线发展中,其实我们已经很清楚,整个门店里,两位店长不算,五位员工,一开始只有爷叔和王子健撑起了门店的业绩,另外三个也是在房似锦之后才陆续开的单,那么,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这几个人长久地在这家门店里不受公司总部的困扰呢?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自然是徐文昌一直在背后支撑着。

他们为什么能一口一声地“徐姑姑,徐姑姑”地叫?因为在这以“家”为名的门店内,是一群相依为命,抱团取暖的人。

我们不知道六六老师在创作这个作品的时候,用“静宜店”是何用意,但一开始的输入法,打出来的是“近一点”这样的词汇。

“家”和“家人”之间,也许本身就一直是“近一点”的缘分。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03、人设对比的割裂感慢慢糅合

孙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于罗晋的评价是这样的:“徐姑姑,我觉得很罗晋啊,我一直跟罗晋说,这个角色跟你很贴,可以看到他本来的样子”。

也就是说,罗晋在这部剧中,其实是本色出演。

《安家》的诸多不合理中,最极端的一条,便是静宜店内,所有人都带着非常佛系的心态去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原本,地产中介是一个冷冰冰的职业,更是不被人所理解的职业。

但电视剧之所以用这么一个故事壳子去讲故事,那么就需要将人设设置的特别,才能创造出合适的话题。

可以说,为了让这部剧显得接地气却又不那么冷冰冰,六六在构设角色的性格和剧情的情节需求上,算是下足了功夫。

首先就是徐文昌这个人设,徐文昌是全剧中最佛系的一个角色,而他的佛系,并不是纯粹的佛系,而是带着生活和人情往来的智慧,有点像我们日常所遇到的那种中央空调,暖男却情商高的店长。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而“徐姑姑”的由来,也是有原型的,编剧六六在采访中碰到过一位男店长因为心思细腻而被同事称作姑姑。

剧中对这一点做了一些改动,那便是将“徐姑姑”这个称号变成是他们早会活动里出现的表演节目中而来。

他们的早会,表现出来的是两个故事,一个是“杨过和小龙女”,还有一个就是西游记。

两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在无数的曲折和磨难中,实现的自我成长和圆满的。

九九八十难,是故事中的难,也是现实中的难。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和他们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房似锦的人设,她一开始就是冷冰冰的职场人,坚持自己是一名房地产中介,唯一的使命,是卖房。

为自己创造业绩,为公司创造业绩,为客户找到合适的房子,合适的客户,这都是她作为一名房地产中介的职责所在。

最直接的体现,其实有两点。

一是,徐文昌等人因为种种原因不接的客户,她想尽办法地就接了,比如,基于道义,他们不愿接的阚先生那个单子,房似锦理智地接下了,因为她非常明白,自己是完完全全的局外人,阚先生不跟自己门店成交,也会跟别人成交。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二是,房似锦在带一对老年夫妻的时候,被门砸伤,差点没当场背过气去,可这样的委屈,她愣是忍着,仍然笑脸相迎,先解决客户的事情。

她那句话说的很对:“卖房子而已,不要把自己架在道德制高点上下不来,在客户眼里,我们只是替他们找房子的工具,他们看我们既不会疼,也不会饿,甚至都算不上是血肉之躯”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确实,在现实中,拎不清自己作为一名房地产中介的身份,是没办法在这一行走下去的,身为管理层尚且能谈一谈何为“怀柔”,但作为一名员工,一旦没了狼性,根本什么都不是。

以徐文昌和房似锦这两个存在极大反差,甚至是割裂感的人设,不仅仅是为了衬托故事核心,他们的存在,不过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每个人身上都有故事,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温情。

“卖房”只是躯壳,《安家》内在的主题立意是芸芸众生相

结尾

故事性,一直是六六在创作中的重要元素,她的创作,很多时候更聚焦于现实主义下的百姓故事,可这样的故事,若没法以跟夸张的形式去展现,那么这个故事讲的,无疑是失败的。

去年,台湾有部剧,用了一个“众生皆有病”的话概括每个人的生活姿态,这句话用在《安家》里也是特别对的,六六要表达的,是生活的一地鸡毛,更是每个小老百姓打从心理上的“病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