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業挑戰遠在疫情之後

直到2020年春節,一場疫情讓多數沒有準備的線下機構只能閉門歇業,復課時間一推再推。

他們頂著退費增加、課銷停滯、現金流枯竭、教職工資和房租的層層重壓,眼睜睜看著在線教育機構的學生量指數級暴漲。

舒服賺錢的時代結束了

表面看,疫情加速了在線教育企業的發展,開啟了線下機構的倒閉潮。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上億中小學生集體上線,上億家長集體圍觀,讓各大在線教育機構用戶量暴漲。2019年暑期在線教育耗資龐大的營銷大戰尚未解決的獲客問題,沒想到以這樣一種戲劇性的方式解決了,這就是剛需的力量。但所有在線教育機構都清楚,疫情只是提升了用戶認知,隨著疫情結束,大量學生終將回歸線下,留存率能有多少,尚未可知。

線下教培機構受到了直接影響,本是旺季的寒假班需要全面轉線上,緊接著的春季班招生更是難度陡增,後續還要面臨復課後對週末和暑假的政策擠壓,甚至有悲觀人士斷言“60%的線下教培機構會倒閉”。

相比其他很多行業,先收費後服務的預收費制度讓教培行業有著更好的現金流,對於穩定發展的機構,即使暫停2-3個月的營業,也不至於走投無路。更何況特殊時期,短期內通過協商房租和員工工資、申請貸款,也可以維持一段時間。

只是一部分教育機構,安於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過去賺錢相對容易,造成管理粗放、意識保守。當行業性的考驗到來,問題逐一暴露,最終被壓垮。

現金流問題只是表象,教育機構面臨的結構性挑戰才是核心。

經濟增速換軌、人口與流量紅利結束、萬物互聯的數字智能帶來產業革命這幾大時代性劇變同時到來,正強烈衝擊並重構傳統教培的既有格局。

從教育O2O到網校戰爭,大量資金、大量技術人才開始投入到教育行業,以在線教育為代表的科技教育產品體驗和效果也在逐漸完善。

這個過程中,除少數早早就做了前置佈局的龍頭企業嚐到了技術帶來的紅利,更多線下教培機構只是在觀望,畢竟在他們看來,線下培訓依然擁有良好盈利模式,沒有必要轉型做這種傷筋動骨、短時間還看不到效果的投資。

然而當在線教育成為一種全民體驗,線下機構固守的格局就被打破了,隨著科技與教育的進一步融合,一場變革將呼嘯而至。

這場疫情讓所有人明白,教育行業舒服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疫情之後才是決勝之時

疫情之中,觀望、學習、試錯、等待是這段時間的主旋律,行業尚且風平浪靜,而隨著疫情結束,學生迴歸線下,更激烈的競爭一觸即發。

疫情期間的暫停,讓大量線下機構損失慘重,復課後的競爭,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活下去,哪怕是一隻腿跪著活下來的,不倒下就算贏了。

誰行動更快,誰思路更活,誰管理更細,誰鏈接的資源更多,誰更能獲得競爭優勢。

如果屆時機構還是按之前的招生和運營節奏,抱著重複過去成功經驗的心態,而不去考慮疫情後面對的競爭與市場環境變化,恐帶來致命打擊。

另一方面,考慮到對疫情之後教培機構“爆雷”的擔憂,用戶必將對機構的品牌和實力更加重視。教培機構的生死容易引起關注和同情,但教培機構的破產背後,會讓全行業的用戶信心遭受打擊。

而疫情的影響,讓更多機構的短板暴露無遺,也讓更多家長和學生對培訓機構的選擇更為謹慎,除了教學效果,機構的品牌和實力也將成為重要的考量因素。需求的變化,也會直接反饋到供給市場,教培機構的競爭,將變成全方位的硬戰。

有一點可以肯定,經此一“疫”,教培市場的專業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疫情加速了市場的出清,經營不善的機構退出後,這一市場將被更有品牌、更有實力的機構接手。相對而言,這些機構的管理、經營更為規範,教學服務更有質量,也具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在危機到來之時,這些平常看起來耗費了很多成本的事情,將會發揮巨大的作用。誠然,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也意味著更多不規範的中小機構離場,但任何行業的有序發展和進步,都必須是優勝劣汰。

市場正以殘酷的教訓,告誡所有不積極擁抱變化的人。

技術從幕後走上臺前,從當下看向未來

這場全民參與的在線教育試驗,無疑給所有教育從業者敲響了一記技術“警鐘”。這不僅是疫情期間的短暫報警,更將對疫情之後的教育格局產生深遠影響。在當今時代想做好教育,本就是一件頗具“技術含量”的事情。

短期視角下,技術偏應急的工具屬性,講究的是速度。這是互聯網公司的強項。

也正因此,阿里釘釘、騰訊課堂迅速走上戰場,冒著被廣大網友打一星的風險,成為萬千老師和學生的臨時“空中課堂”,一時風頭無兩。

而科技教育企業中,對外宣稱近年研發投入超10億的好未來也拿出了原本用於支持內部各條業務線的直播雲,來幫助數萬家教培機構免費轉線上。

在節後正式線上復課的那段時間裡,無論阿里、騰訊,還是好未來,擴容、不斷擴容成為共同的主旋律,最終,都有驚無險地抗住了開課初期湧入流量洪峰。

行至中期,技術要解決教學體驗的問題,講究的是專注。告別卡頓之後,從家長、學生,到臨時變身十八線主播的老師,馬上意識到,在線教育絕非把線下的教與學直接搬到線上直播平臺這麼簡單。段子背後,暴露出在線教育行業離成熟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不僅老師的教法需要針對線上環境重新調整,課堂上還需要有更多符合在線環境下教育學、腦與認知科學規律的互動功能和機制,激發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果。據瞭解,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培優在線春季班將上線一套新研發的直播小班課系統,引入更多豐富的互動、激勵機制和AI能力,以更適合線上教學的新體驗,實現學而思線下線上同等學習效果。

疫情之後,技術要實現線上線下的融合閉環,講究的是長期。大量帶著在線教育體感的學生迴歸線下,但不會滿足於線下,對於師資、教學方法、上課形式都會提出新的要求。兼具線上與線下形態的雙師課堂、智能教室會更為普及,融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的教育OMO形態也會被更多機構作為發展戰略重點思考。通過技術讓學生和家長從感受不到線上線下的差異,到線上和線下各有各的特點,這需要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長期積累才能實現。

長期而論,在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都有經驗沉澱和技術儲備的企業將迎來加速發展。

你該做些什麼?

當時代的洪流襲來,你我都身處其中。

教培行業舒服賺錢的時代已經結束,接下來,真正用心經營、積極擁抱變化的機構才能勇立潮頭。

第一、品牌建設。教培機構的品牌,將越來越成為競爭的核心要素。品牌的建設,包括優秀的師資、良好的服務、優異的效果,最終形成用戶間的口碑相傳,成為值得信賴的培訓機構。

第二、精細管理。在精細化、規範化的管理運營方面,教培行業還有很大的學習和改善空間。在行業野蠻生長的階段,機會主義和個人能力的結合,就可以成就一所學校。

第三、用好技術。在線教育永遠不會顛覆線下教育機構,但用好技術的機構一定會顛覆不懂技術的機構。對於教育機構而言,雖然不是每一家都有投入研發的實力,但每一家都需要有利用好市場已有技術的意識和能力。

在所有行業中,教育是一個幾乎不受週期影響、需求剛性的行業,不管未來經濟如何變化、社會如何變革,教育始終會是基礎性的市場,這值得所有教育從業者堅定信心,克服短暫的困境。但也正因為如此,過去的教培行業過於寬容,很多人躺在舒適區太久了。這場變革,終將到來。信息來源:億歐 作者:王楠


教育行業挑戰遠在疫情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