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博士汪庭弘分享:疫情后,企业如何引导员工做好情绪管理?

心理学博士汪庭弘分享:疫情后,企业如何引导员工做好情绪管理?

面对2020年的这场疫情,相信不少人已陷入了焦虑、恐惧、迷茫的情绪中,由于害怕错过某些重要的消息,于是整天都抱着手机,花上好几个小时一直刷疫情动态。

而对于接二连三的负面消息,如果我们不采取适当的情绪调节方法,则容易被情绪“掌控”,这时就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家办公效率低下,情绪容易失控,变得暴躁、焦虑,甚至会出现一些睡眠障碍……

长期以往,这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在疫情当下或者疫情过后,我们该如何找到排解压力的方法,如何“修复”自己的情绪?

心理学哲学博士汪庭弘老师在他最近的文章《自己在疫情期间的情绪,比疫情本身更可怕!》中(分别有上、中、下三篇),和我们分享了一些有效的建议,他认为,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在疫情爆发期间,人们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其实都是正常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在这个疫情中,我们会发现,每个人对于负面信息的承受能力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人在收到一些负面消息时,他(她)会感到焦虑,但在焦虑的同时,他(她)也会迅速利用科学的渠道,去搜集相关可靠的信息,懂得科学上网,有效排查,找寻更科学的防范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跟随大家盲目地焦虑、恐惧。

在汪庭弘老师看来,我们可以利用【情绪智能】来有效管控我们的情绪,但前提是,我们要有【自我觉察】和【自我认知】。


心理学博士汪庭弘分享:疫情后,企业如何引导员工做好情绪管理?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判断呢?

实际上,与人相处,其实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很多人困惑的是,自己根本摸不透别人的想法,也不知道别人的性格类型,交流起来,其实很心累,原来说了那么久,大家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一些误会和猜测就产生了。

尤其是在疫情之下,人心惶惶,加上每个人的性格各异,日常沟通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好比在疫情发展之前,有很多年轻人就表示,很难跟自己的父母长辈沟通,为了劝说长辈们“戴口罩”,很多年轻人经常跟长辈们吵到面红耳赤。

而汪庭弘老师认为,九型人格心理学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清晰地认识每一种性格的心理健康状态,以此找到更有效、有针对性的情绪认知模式。

汪庭弘老师提到,九型人格心理学,向我们描述了不同性格的心理健康状态,具体可划分为 9种心理健康层级,而面对如今疫情的特殊时期,不少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汪庭弘老师于是在他的文章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大家分享了各种心理层级的反应机制并给出相对应的建议,希望帮助和引导大家疏解情绪压力,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心理学博士汪庭弘分享:疫情后,企业如何引导员工做好情绪管理?

比如,在疫情中,当我们在向父母长辈们科普一些关键的防护措施时,怎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接受我们的建议?这时,我们就需要去了解父母长辈们的性格类型,找到和他们沟通相处的有效方式。

而在九型人格学研究中,不同型号的性格类型都具有相应的特征模型,汪庭弘老师也曾说,要想跟九型人格中的某个型号的人有一个很好的关系,就需要按照这个性格模式来相处,这是不二法则。

到目前为止,汪庭弘老师在研究九型人格学方面,已有20年的从业经验。他认为九型人格心理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性格。

提到当初为何会研究九型人格这一心理学领域,汪庭弘老师分享到,希望可以将深奥的九型人格心理学理论,用普通人可以听懂的语言传达出来,让大家理解并且教会人们在工作和生活当中简单实际的运用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