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大軍湧入直播、電商、新零售,恰逢隱形變革

2020年的這場新冠肺炎迅速席捲神州大地,在帶來一場史無前例的封城隔離救援大戰的同時,也帶走了很多鮮活的生命。疫情的嚴重和慘烈無須贅述,謹此對那些冒死逆行的醫護人員,對那些身處抗疫一線的警察、志願者、社區工作者及其他所有後勤保障人員,對那些企業面臨困境但仍然捐款捐物支持抗疫的企業家,對那些在困境中想方設法恢復生產建設的參與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當然,我們也要對所有在疫情期間不添亂、決心好好活著守候希望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因為疫情總會過去,生活還要繼續。對於零售企業來說,這場疫情帶來的改變遠遠超出疫情本身應有的影響。

2019年被很多電商人稱為社交電商元年和直播電商元年,這是中國社交零售的兩個最新方向。直播主播薇婭和李佳琦也成為這一年最火熱的話題人物,背後還隱藏著本次疫情期間豪捐1.5億元的主播辛巴這樣的人物,他們幾乎蓋過真正娛樂明星的風頭。君不見,知名主持人李湘因為嚐到直播帶貨的甜頭,把頭銜悄然改為“主播李湘”。

在很多人都說直播是電商未來的時候,我自己曾經是持懷疑態度的,覺得這不過是業界和資本聯合炒作的噱頭,最多也不過是電商發展的一個短暫風口。

但經此一疫,我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也許,直播電商的內涵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裡首先要走出的一個誤區是:直播電商並不等於網紅帶貨,後者只是前者一個顯著可見的部分。這也是很多人淡看直播電商的真正原因,因為要成為一個網紅太不容易了:你必須要有顏值,或者有才藝,或者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或者有非凡的創意靈感,或者純粹就是豁得出去……總之,你首先要有在自由的網絡世界吸引大把粉絲的能力。

顯然,這只是很小一部分人能夠達到的程度,與網上的芸芸眾生無關。雖然很多專業的網紅孵化機構試圖用工業化流程來批量打造這樣的人,但成果寥寥,最普遍的現象還是集體在通往網紅的路上掙扎,並藉此獲得和普通工作差不多的投入產出比。

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這種跟預期頗有差距的結果,其實也許正是電商的正道,可能也是所有零售行業的正道。

也就是說,每一個做直播電商的人,不要都想著成為下一個薇婭或李佳琦,這不但個人容易走火入魔,企業也會誤入歧途。需要有大量的人僅僅將此當作一種維持生計的辦法,普遍接受一個月幾千、萬把塊的收入,像一個普通商場售貨員一樣,這樣對自己、對直播電商的未來都是一種好現象。

回首中國養生保健行業的發展,就是因為太多人一進來就好高騖遠,進而產生大量破釜沉舟似的浮躁心態,成為行業亂局之源。不但讓自己急功近利,也讓更多潛在參與者望而卻步。再看看微商當年是怎麼起來的?就是因為最初的很多寶媽型微商並不是為了要靠此發家致富,只是突然覺得這樣可以掙點零用、參與工作、打發時間,所以大家心態平和,整個產業遊刃有餘。反而當後面微商越來越專業,大家都衝著代理去做的時候,微商立刻陷入一片混亂。

任何一種模式都是要為社會更多人利益服務的,如果只是解決少部分人發家致富的問題,那就和社會主流價值相悖,就會被淘汰。

直播電商要不被淘汰,有一條路是必經之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疫情期間看到過一段小視頻:幾個年輕人像在菜市場一樣蹲在地上守著自己的小攤位,不同的是他們每個人面前都對著一個手機,正在通過直播的方式銷售自己的產品。這個視頻的備註大意是“這就是我們以後的主流銷售方式”。這個視頻可能是一個刻意的擺拍,但是備註的話卻令人深省——難道我們未來的銷售方式不可以這樣嗎?

每個普通的銷售人員,在網絡一角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直播,沒有驚天顏值也沒有超強技巧,只是通過我們力所能及的方式推廣自己的產品,依靠自己的努力推廣和貼心服務收穫一定量的客戶——並非粉絲,以此獲得自己的推廣或銷售收益。這也許才是普通直播電商的正確打開方式。

很多人會糾結自己似乎一無是處,怎麼直播賺錢?這是因為大家平時鎖定的目標太高了。普通人開展直播電商和普通人進行線下銷售工作一樣,當成一份養家餬口的工作,還是有足夠的生存空間。疫情期間,海南某縣縣委書記都在網上直播賣水果,你為什麼不能?很多人做銷售之前說話都會臉紅,站上臺就兩腿發軟,但是不是很快就發現這些都可以克服?電商和直播也是一樣的道理。

此時此刻,直播電商可能並非只是一個插曲,而是一場大勢所趨,它適合所有銷售場景和銷售人員,無論是超市、餐廳、品牌店還是組織性早已高度一致的直銷。直播,可能將成為我們不可迴避的基礎生活和工作方式,就像現在都離不開微信朋友圈一樣。

一個全民直播電商的時代即將到來,企業在這個時候必須做好萬全的準備,在線上辦公、大數據升級、電商平臺搭建、線上培訓、在線工具開發等等所有方面都要做好充分準備,才能在這場市場電商化引導的變革中佔據主動。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場變革。我們一直非常羨慕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北歐高福利國家,他們的人均產值和收益已經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可以傲嬌地拒絕996,大把的假期,毫無壓力的生活,上學和就業都可以隨心而動。而對於剛剛解決貧困奔入小康的中國來說,我們也有權利通過更輕鬆的工作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線上工作是一條捷徑。這不僅是因為疫情的迫不得已,也不是為了應對未來的天災人禍不確定性,僅僅是為了解放我們自己,為了更好的生活工作方式,我們就必須要這樣做。

當然,為這場變革要做好準備的不只是企業和個人,還包括政策的制定者和市場的監管者。

線上銷售作為電商的基礎,它的一個最大特點就是加速了人際網絡的組建,而這種人脈和流量的彙集在互聯網中間必然會有顯著的價值體現,這也是以線上人員推廣為基礎的社交電商會突然崛起的根本原因。

在這個時候,我們再來討論什麼應不應該允許多層次計酬就顯得有點可笑,因為這種禁止是違反互聯網價值和電商精神的。

養生保健大軍湧入直播、電商、新零售,恰逢隱形變革


互聯網帶給市場太大的變化,這時候監管應該與時俱進,以更加接地氣的方式來進行,比如判斷一個企業經營本身的合法性,產品質量、價值、性價比,模式是否涉嫌誇大宣傳和金融欺詐等。

我們不一定非要在健康領域裡面去談立法或者鬆綁,我們應該把健康行業放入社交零售這個大背景裡面來談社交電商的大勢所趨。這樣,健康行業帶給中國的監管尷尬也許有望在全民社交電商的洪流中得到稀釋,最後消散在歷史的風雨之中。

凡事有高低起伏,我相信,人在,需求在,市場就在,有人倒下,就有人起來。而我們是一群一直在市場拼殺的人,勇於面對現實,也不恐懼改變,我們永遠是離夢想最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