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胸科醫院:花季少女嚴重腸瘻傷口痊癒記

那是2019年10月21日的上午,當趙麗君跟隨諸紀芬護長初次見到萌萌時,她已經躺在重症醫學科ICU的病床上,神志淡漠,不願與他人交流,甚至是父母。瘦弱稚嫩的臉上充滿了痛苦。她的右上腹貼著兩個造口袋收集糞水,乍一看還認為是做了腸造口,但當趙麗君輕輕揭開造口袋,頓時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沒有腸造口,這是腹部外科術後嚴重併發症——腸瘻(腸瘻是腸管與其他空腔臟器、體腔或體腔外有異常通道,腸瘻突破腹壁與外界相通的稱為腸外瘻),十一針術後縫線就有五針裂開,殘餘的線頭仍在傷口上,其餘六針縫線未裂開,但時刻有裂開的風險,此刻這些縫線對於傷口癒合來說已毫無用處,裂開是遲早的事,因傷口內全是稀便與消化液,時不時的有稀便與消化液從腸瘻口漏出,造口底盤黏貼不穩時常會漏,一天需要更換很多次底盤與造口袋,傷口周圍皮膚由於被糞便及消化液的刺激導致大面積發紅。

這是發生了什麼?這事還得從同年5月說起,13歲的萌萌因粘連性腸梗阻在外院行剖腹探查術,考慮結核性腹膜炎,術後傷口癒合良好,隨後轉入江西省胸科醫院神經內科,予以抗結核抗感染治療,好轉出院。正值青春年少,活潑好動的萌萌在一次打羽毛球后再發腹痛難忍,於外院再次行剖腹探查,術後傷口難以癒合,糞水外漏。萌萌父母心如刀割,萌萌父母想到了張齊龍主任。張主任是他們永修老鄉,省胸科醫院神經內科及重症醫學科的主任醫師,學科帶頭人,他的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在他們村裡是家喻戶曉的,村裡的人有什麼解決不了的醫學問題都喜歡找他。看到萌萌的傷口,張主任眉頭一皺,因為是神經專科領域的醫生,從醫那麼多年來,這麼嚴重的傷口還真沒見過,可真有些束手無策。但他從來就是個“不放棄”的醫生,他第一時間叫來了護士長和剛拿到省傷口造口專科護士資格證不久的趙麗君,這就出現了文章開始描述的那一幕。

看了萌萌的傷口情況,趙麗君當時也頭皮發麻,一點把握都沒有,但張主任卻不容她有絲毫的猶豫:“趙麗君,你必須把她的傷口修復好,因為我要救她!”短短的一句話,斬釘截鐵,重似千鈞。“主任,這傷口非常複雜,我從未遇到過,但是我一定會盡我最大的努力!”

當天萌萌就從ICU轉到神經內科,趙麗君再次細細評估了她的傷口,做了詳細記錄,暫時給予黏貼造口袋處理。下班後,趙麗君顧不上吃飯,立即打開電腦,查閱文獻,諮詢請教老師及同學們,近的省內,遠的湖南。她的老師們也對這一複雜的傷口感到吃驚,但她們憑著豐富的經驗給了麗君很多治療方案。根據老師們的建議,趙麗君與張主任,肖主任,諸護長,何醫師,劉醫師,李婷護士一同制定萌萌的診療計劃及換藥方案,甩掉造口袋。護理部胡小英主任得知萌萌的病情,給予了大力支持。

換藥的過程對於趙麗君來說,是知識的運用也是經驗的積累,每次她會根據傷口情況進行評估制定合適的方案,而不是一成不變。換藥的過程對於萌萌來說是痛苦的,但她很倔強,每次換藥都強忍著疼痛不發出一聲,對於醫生護士的問話也不理不睬,笑容彷彿在她的臉上消失了一樣。也許是大家的執著與努力感動了上蒼,萌萌的傷口一天一天逐漸好轉,腸瘻處也慢慢修復,換藥也從每次換藥2個小時到換藥5分鐘,從每天換藥到每3天換藥,從禁食到進少量流質再到半流質,從24小時臥床到床邊適量活動,再到自由活動,萌萌的病情奇蹟般地向好恢復。有一天,趙麗君照例給萌萌換藥,突然聽到她問:“我快好了嗎,謝謝護士阿姨!”令趙麗君喜出望外,激動她說:“對呀,萌萌真勇敢!”

江西省胸科醫院:花季少女嚴重腸瘻傷口痊癒記

經過84天,47次換藥,萌萌傷口基本癒合,可以回家慢慢恢復了。為了讓萌萌媽媽掌握換藥護理,趙麗君仔細教萌萌媽媽如何清洗傷口、如何換藥,並準備好了換藥用的敷料,還主動互加微信說:“有什麼問題隨時聯繫我,等傷口癒合那天就寫上日期,拍張照片給我哈。”2020年1月13日,萌萌終於可以出院了,她的父母特意為醫護人員送上寫著“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精心護理,情暖人心”兩面錦旗,蘊含著道不盡的感謝和感恩。就在大家合影留念時,萌萌笑得甜甜的,胡主任說:“萌萌,你笑起來真好看!”(文/章燕 諸紀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