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樓下鄰居的小孩兩歲了,還不怎麼會說話,要吃什麼要幹什麼,只會著急地“哦哦哦”。鄰居有時會錯意,沒有及時滿足需求,孩子就嚎啕大哭,還發脾氣扔東西。

而同一棟樓另一個鄰居的女兒才一歲多,已經能和父母進行簡單的日常對話,還會念十來句三字經,對比自己的孩子,鄰居心裡特別著急。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很多人安慰她:男孩比女孩說話要晚,而且說話晚的小孩更聰明。但這鄰居依舊擔心自己孩子的語言表達有障礙或者智力有問題。

其實,“男孩說話比女孩晚”、“說話晚的孩子更聰明”這些說法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同時,只要孩子的表達能力在語言發育的正常範圍之內,家長也不必太過於擔心和著急。因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是有一定規律的,到了什麼階段孩子就會具備什麼樣的語言表達能力。

兒童語言能力發展規律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語言能力特點做出了具體地描述。

4--7個月:對自己的名字、對“不”有反應;聽到聲音會發出聲音回應;會用聲音表達快樂和不開心。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8-12個月:對簡單的語言命令有反應;能用簡單的動作,比如搖頭來表示“不”;會說“爸爸”和“媽媽”;會用感嘆詞,會試著模仿詞語。

2歲以下:能指出和語言對應的物體或圖片;會說熟悉的人、物體和身體部分名稱;會說一些單個的字詞;會使用簡單的詞組;會用2-4個詞的句子;能聽懂簡單的命令;能重複對話中聽到的詞。

2歲:能理解含有2-3個要求的指令,比如“回房間去,把泰迪熊和小狗拿來”;能認識和識別所有常見物體和圖片;能用4-5個詞語組句;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年齡和性別;不熟的人也能聽懂他說的大部分話。

3歲:能理解“一樣”和“不一樣”的概念;能講出最長5-6個詞的句子;會講故事;語言表達比較清楚,陌生人也可以聽懂。

4-5歲:能記住故事的部分內容;會用5個以上詞組成的句子;能說出自己的名字和地址;能繪聲繪色講更長的故事。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對照不同年齡段的特點,如果孩子在相應階段,語言能力沒達到標準,家長應著重考慮是否沒有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孩子接受的語言刺激不夠,大腦中布羅卡氏區的發育滯後。

布羅卡氏區的發育決定孩子的說話能力

人的大腦左半球有一個專門負責學習語言的區域叫布羅卡氏區。1996年,美國科學家用核磁掃描技術對大腦進行研究,發現布羅卡氏區在幼兒時期1-3歲開始發育,在12歲左右發育基本成熟,而伴隨年齡增長,布羅卡氏區的靈敏性便會逐年減弱。

而根據意大利教育學家蒙臺梭利關於兒童敏感期的研究表明,兒童在1.5歲至3歲左右,會進入語言敏感期。如果家長注意引導,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和智力都會迅猛發展。

《父母的語言》這本書指出:大腦的發育依賴於適宜的環境帶給他所需的養分,兒童的智力發育並不是自動發生的,它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父母能否提供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可以說,父母的語言對孩子的意義,比任何昂貴的早教班都要深遠。

想要孩子說話早,表達能力強,怎麼做?

因此,想要孩子早說話,多說話,會說話,家長應有意識地給孩子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敏銳捕捉孩子語言敏感期,採取一定的方法,多刺激孩子大腦的布羅卡氏區發育,對孩子進行語言啟蒙。

1、和孩子早說話,多說話

沛沛還未出生時,從五個月有明顯的胎動開始,我就經常念兒歌,讀故事書,和他說話,當我唱歌或講故事時,胎動就會很頻繁。沛沛出生後,我更是有意識地多和孩子說話,給他唱歌講故事,做撫觸。三個月後能豎抱了,抱著他指認各種事物。四五個月時,我說話,沛沛就會專注地盯著我的嘴巴,彷彿在努力理解我在說什麼,那認真的樣子讓人感動。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現在沛沛一歲多,已經會說簡單的話了。給他讀繪本,有時還能自己看圖說話,比如“兔子摔跤了”,“一個大西瓜”。今天下班回家,婆婆說沛沛端著一本小畫冊,會說的詞語和自創的嬰語無縫對接,有模有樣地念了十來分鐘。我感到特別欣慰,孩子有如此強烈的表達慾望,我相信他自如說話的那一天會提前到來。

2、和孩子多交流

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專攻兒童早教語言發展的英國語言研究者Michelle Peter,通過實驗表明:父母多和孩子互動交流,並有意識地多說新詞彙,對孩子的語言學習非常重要

所以當孩子會開口說詞語後,就可以有意識地變父母一方單向輸出語言,轉為和孩子進行對話,形成互動。

比如讀兒歌或古詩,可以讓孩子接每一句最後一個字,然後逐漸增加難度讓孩子接二個字、三個字,接一整句。讀繪本,可以多向孩子提問,引導孩子思考,並進行描述。平時生活中,還要注意多給孩子語言表達的機會。

孩子說話晚,是大腦這個部位發育慢,做到這3點,輕鬆養育小話癆

3、多使用“指向兒童的語言”

《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提出一種“指向兒童的語言”,要求父母對孩子說話時要做到:句子簡短,發音清晰,音調高亢,語氣誇張,句子之間有明顯停頓,不斷重複新單詞。

蒙臺梭利認為,反覆操作是兒童的智力體操。因此為了刺激布羅卡氏區的發育,父母在語言表達方式力求簡單的同時,要做到一句話一個新鮮詞反覆說,反覆刺激。

比如前幾天,我給孩子買了一個畫板。我反覆告訴他:“這是畫板。媽媽買了一個橙色的畫板,畫板可以用來畫蘋果,畫香蕉……”把認識的瓜果蔬菜、鳥獸蟲魚多舉例。邊說邊畫,讓孩子牢固掌握“畫板”“橙色”2個新詞語的同時,還提高了畫畫的興趣。

總之,孩子說話晚,如果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正常範圍內,家長不必太著急。同時為了促進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父母應給孩子創設豐富的語言環境,儘量做到和孩子早說話,多說話,有意識地和孩子多雙向交流,通過反覆練習,讓孩子變得能說會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