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叫醒孩子的全國模式:掀被、怒吼、製造噪音,警惕殺傷性叫醒

“本文為糖果媽媽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春天來了,孩子特別容易睏倦,面對懶床的孩子,媽媽們的叫醒方式很硬核。尤其是對待上網課也要遲到的娃,老母親恨不得直接掀開你的被子!

都說一天之計在於晨,如果清早就被媽媽“暴力喊醒”,其實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是不利的,來看看這幾種情形你是否中招,又該如何正確叫醒呢?

殺傷性叫醒4種形式,你中了幾招?

反覆嘮叨

家長就像定時鬧鐘一樣,每隔5分鐘就會過來一次,對孩子進行叫醒工作,而且火氣一次比一次大。

實際上,人從整夜的睡眠狀態到清醒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就像電腦需要開機一樣,是需要切換下模式的。

父母叫醒孩子的全國模式:掀被、怒吼、製造噪音,警惕殺傷性叫醒

家長反覆嘮叨,孩子每次被喚醒都要重來,等於延遲了啟動機制,反而越叫越醒不來。

研究表明,人在第一次接收到起床信號時,腦部已經在運轉了,無需多次喊叫。

突然襲擊

孩子睡得正香呢,突然聽到一聲暴喝“幾點了還不起床,趕緊趕緊,上學要遲到了”。這還算是溫柔的,再強勢一些的爸媽,會直接粗暴地拍打孩子身體。

有的則是一邊拍打一邊訓斥,在許多睡眠實驗中,這類是最糟糕的叫醒方式,相當於“襲擊”。

直接掀被子

對於屢次叫醒也無動於衷的孩子,家長的統一動作就是掀被子。別管是什麼季節,只要在倒計時內沒起來,你的被子肯定不在自己的身上了。

不僅掀被子,還有拉窗簾,搶枕頭,總之在你一臉蒙的狀態下“成功喚醒”。

父母叫醒孩子的全國模式:掀被、怒吼、製造噪音,警惕殺傷性叫醒

噪音喚醒

看你不起來,家長會通過人為製作噪音來喊你起床,比如爸爸和媽媽演雙簧,一唱一和地打擊嘲諷,或者很大聲地做飯和拖地,在房間走來走去,以此來擾亂你的心神,讓孩子快快起床。

分析:殺傷性叫醒,對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有不利影響

這些常見的叫醒方式,其實都屬於殺傷性叫醒,是通過驚醒的方式讓孩子立刻恢復意識,叫醒的效果非常好,可是長期如此,容易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傷害。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孩子正在溫暖的被窩裡睡著,突然被掀開了被子,溫度驟降,神經系統也是遇到突襲,整個人就算坐起來也是僵硬的,對健康並不好。

而面對家的拍打叫醒,則容易給孩子造成驚嚇,甚至發起本能的反擊,這會極大地破壞掉孩子的安全感。

父母叫醒孩子的全國模式:掀被、怒吼、製造噪音,警惕殺傷性叫醒

噪音喊醒則會加劇孩子的煩躁感,起床氣就是這麼來的,影響一天的心情不說,如果長久在起床上和父母展開拉鋸戰,恐怕還會影響到性格養成。

推薦3種叫醒方式,對孩子更有利

① 按時叫醒

這是最理想的一種狀態,父母和孩子提前溝通,商定好第二天的起床時間,比如定好早上6:30起床,媽媽到點準時叫醒,孩子也要按時起床。

雙方守約,要慢慢堅持下來,從一週到一個月,再到一個學期,能形成習慣是最好的了。

② 音樂叫醒

選擇一個孩子愛聽的音樂設置成鬧鐘鈴聲,每天讓孩子在樂聲中醒來,當然聲音不能太大。這樣孩子的心情也不會那麼煩躁,有興致的還能哼唱兩句。

父母叫醒孩子的全國模式:掀被、怒吼、製造噪音,警惕殺傷性叫醒

③ 香味叫醒

這個應該是媽媽最擅長的吧,孩子經過一晚上的休息,肚中空空,需要食物來補充營養,做一頓豐盛的早餐,讓香味飄過來,孩子肚子或許會先醒過來哦。

今日話題:你每天叫醒孩子費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