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大勢所趨!“新制造業計劃”四大難題,如何解決?

製造業對於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對於一個地區經濟社會的進步,乃至對於百姓個人生活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即便當今信息化鋪天蓋地,發展製造業仍然是時代大勢所趨,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意識到,互聯網和信息技術可以加快產品的製造週期、提高產品的製造效率、提升產品的科技應用。

時代大勢所趨!“新制造業計劃”四大難題,如何解決?

2019年,杭州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37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6.8%;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4875億元,增長5.0%;規上工業增加值3531億元,增長5.1%;工業投資增長5.6%。工業的這些數字,說明了差距的存在。

近日舉行的全市“戰疫情 促發展”工作推進會上提出,持續做強數字經濟和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雙引擎”,今年要堅定不移沿著這條路子闊步前進,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持續推進“新制造業計劃”,努力把長板拉得更長、把短板補齊,爭創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城市。

如何發展製造業?

這既是一個已經在相當時期進行戰略思考的問題,又是一個正在實踐探索的問題。中共杭州市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全面提升城市綜合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決定》提出,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新制造業計劃”,堅持做大做強本地企業和引進“大好高”製造業企業相結合,謀劃實施規上工業企業、十百千億企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和工業投資、工業技改總量、新引進項目投資額“六倍增”計劃,培育形成一批優勢產業集群和大企業大集團。

時代大勢所趨!“新制造業計劃”四大難題,如何解決?

當前,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怎樣實施好“新制造業計劃”?至少有這樣幾個難題迫切需要解決:

1、如何擴大工業投資?

說到底是一個投資回報的問題。搞製造業投資回報期長,上一個項目兩三年時間很平常,開發一個產品的週期也不短。搞製造業投資回報率低,如果加上融資成本,再加上售後服務的費用,投資回報率就更低。天然逐利的本性使得資本的流向總是尋求高回報、快回報,所以,儘管有金融政策名義上指向扶持製造業,而資本往往曲線流向了其他高回報、快回報的行業。

因此,應該建立一種相對公平的行業投資回報調節機制,有利於擴大製造業投資、持續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這樣可以從根本上保護投資發展製造業的積極性。

2、如何擴大發展空間?

發展製造業受土地等要素制約,要突破瓶頸,只有推進區域合作,發揮協同效應。一方面,杭州要主動接軌上海,要研究上海經濟的溢出效應,尋找杭州製造業能夠與上海製造業對接、互補、融合之處,使上海的經濟輻射成為杭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另一方面,杭州要主動推進長三角,尤其是杭州都市圈產業融合,整合生產要素,發揮協同效應。

要充分認識到,這既是杭州發展的需要,同樣也是周邊城市發展的需要。通過產業輻射,杭州獲得了發展空間,與周邊城市形成產業分工,增強經濟互補性,增加發展的機會。在產業佈局上注重形成產業鏈。招商引資不僅注重大項目、新項目、有市場前景的項目,要看到獨木不成林,一家企業不可能包攬所有的零部件生產,沒有就近方便的產業協作,即使有了大項目好項目也存在高成本的風險。

因此,在產業佈局上要同時注重上下游配套,形成產業鏈,以企業集群聯手面向市場,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增強市場競爭力。

3、如何尋求產業突破?

杭州已經重點在人工智能、區塊鏈、虛擬現實、量子通信、增材製造、商業航天、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等七大未來產業發力。之江實驗室、人工智能小鎮、西溪谷區塊鏈小鎮、大江東商業航天小鎮、蕭山未來製造小鎮等一批未來產業發展平臺落地,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等人工智能龍頭企業相繼落戶。

杭州已經在未來產業發展方面先行一步,通過創新AI技術,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形成杭州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是我們要冷靜客觀地看到,杭州與國內主要城市在產業發展上同質化的情況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要重點研究如何在產業發展中錯開城市間競爭層面,要與國內經濟規模相同的城市,特別要與“萬億俱樂部”城市錯開競爭層面,尤其要與長三角區域內的主要城市錯開競爭層面,避免同質化競爭抬高發展成本降低發展效率。對已經成型而有同質化競爭傾向的產業,要細分領域,明確突破重點,爭取做“隱形冠軍”。

同時,把握市場需求,前瞻性研發新型材料。製造業的發展,材料是基礎,尤其是高端製造業,材料決定成敗。要梳理新興產業發展需要的新材料,包括工業、民用,甚至軍用的領域,依託浙大和國家科研院所在杭的分支機構,前瞻性研發新型材料,不求一時之功,但求日後發力,為未來產業發展“埋下伏筆”。

4、如何集聚專業人才?

實施“新制造業計劃”,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包括優秀工匠。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一頭是科研人員的設計,還有一頭是工匠們的製作,兩者不能缺一。尤其是在智能製造中,設備不斷更新、流程不斷創新、技術不斷升級,肯定是常態,這就需要在一線實際操作的工匠們不斷學習新技術、快速適應新流程、快速應用新設備,跟上創新的步伐,不然,轉型升級也好,智能製造也好,都只是紙上談兵。

因此,實施“新制造業計劃”不僅需要一大批專業技術人員、需要一大批優秀工匠做技術帶頭人,還需要絕大多數企業一線操作者成為合格的工匠。政府部門、企業都要建立培養合格工匠的機制,也可以通過第三方服務機構對企業一線操作者進行定期培訓,不斷提高他們的技能。同時,要為專業人才包括優秀工匠以及廣大一線員工制度化解決住房、子女教育、社會保障等問題,使他們能夠在杭州安居樂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