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丁克”一詞最早源於國外,指的是一些夫妻成家後不要孩子,既不自己生也不領養。這樣的思想在傳統的中國家庭裡是不會被接受的,很多人認為,結婚後不要孩子是一種不孝的行為,並且晚年之後會非常淒涼。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只剩遭罪”,真是這樣嗎?現實讓人唏噓

陳大爺60多歲了,老伴已經去世一年多。陳大爺經常拿著老伴的照片在陽臺一坐就是一天,偶爾還會念叨著老伴的名字,讓人十分心疼。也許有人會好奇,為什麼陳大爺兒女不來陪陪他,讓他遭這種罪呢?

其實,陳大爺並沒有自己的兒女,和妻子是典型的丁克家庭。陳大爺年輕時對妻子一見鍾情,而後展開了猛烈的追求,一是心疼妻子要承受生育的痛苦,二是想追求純粹的愛情,不願被兒女之事羈絆,於是陳大爺和妻子約定,不要孩子。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這麼多年,陳大爺和妻子都相親相愛著,雖然偶爾拌嘴卻也其樂融融,放假還會一起出門旅行,是大家眼裡的模範夫妻。陳大爺以為,自己會和妻子一直這麼幸福,直至他們白頭。誰料世事無常,妻子去年突發腦梗,永遠離開了他。

由於妻子的突然離世,陳大爺的生活佈滿了塵埃,除了出門買必需品,他已經很少外出了,更不用旅遊,甚至連平時喜歡的公園,他也懶得涉足。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分析

也許在一些人眼中,丁克年輕時是很瀟灑的,他們根本不用擔心孩子的教育問題,經濟和時間都十分充足,隨時可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老了之後,未必就有那麼瀟灑了,畢竟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都會按著自己設想的那般進行,現實其實很殘酷。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選擇丁克之後,需要面對什麼考驗?

1.流言蜚語

國內的大多數人,還是無法理解丁克家庭的做法。在別人帶著孩子享受天倫之樂時,丁克夫妻可能會有一種與周圍格格不入之感。這還是其次,一些多事之人甚至會揣測丁克夫妻是因為身體問題或者不孝才不要孩子的,這些流言蜚語常常讓丁克夫妻感覺頭疼,得不到大家的理解。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2.尋找人生的意義

大多數父母生了孩子之後,孩子就是他們的人生中心,他們除了上班賺錢養育孩子外,與別人交談的內容多半也是孩子。而丁克家庭不同,他們沒有這個中心,所以需要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出去旅遊、養寵物、養花、培養興趣成了很多丁克家庭的選擇,否則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感情無處安放,會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3.晚年孤獨

晚年孤獨,這是很多丁克家庭都會面對的問題。和有孩子的家庭不同,晚年的丁克家庭只有自己的老伴,這算是好的。因為世事無常,有些夫妻還沒能熬到晚年,其中一方就撒手人寰,另一方又失去再組建家庭的想法,只好孤孤單單熬過晚年。選擇丁克的人,需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

“丁克年輕時瀟灑,晚年後淒涼”,現實真的如此嗎?其實很殘酷

選擇丁克,就像是一場博弈,有人贏了,瀟灑與愛人度過自己的一生;有人卻輸了,年紀大了之後越來越羨慕那些兒孫繞膝的家庭,自己卻已經沒有了後悔的餘地,更令人悲傷的是,陪了自己半生的人還撒手人寰了。所以,無論做出哪一種選擇,都應該慎重,畢竟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

今日互動話題:你有過丁克的想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