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時候一昧地講道理並沒有什麼用,雖然打罵教育並不可取但是有一些時候還是“該打就要打”,要讓孩子陳生敬和畏,這樣孩子才不敢輕易犯錯。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為什麼李玫瑾會說孩子該打就得打呢?

如果你去小學觀察這些孩子,肯定會發現很多孩子表情呆滯的聽課,看似很認真,但是成績卻一直上不去,很多家長都不知道為什麼,但是老師卻給出了合理的解釋:“這樣的孩子基本都沒有捱過揍。”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因為經常捱打的孩子會變得十分警覺,父母說什麼都會仔細聽,也會觀察父母的臉色,做到察言觀色,這樣的孩子絕不會表情帶著的看著黑板,因為他知道走神有可能會捱打。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而沒愛過打的孩子,大部分家長的教育方式就是講道理,而這樣就導致了孩子有很多時候故意走神,甚至自動屏蔽父母的聲音,時間一長就養成了心不在焉的壞習慣,就像太平日子過久的人們一樣變得渙散了,雖然這個道理有一部分家長並不認同,但是也具有一定的說服性。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當然,這裡一直說的打孩子,並不是故意打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錯時進行教訓,這也是為什麼古時候孩子在私塾上課時教書先生會隨身帶一根戒尺的原因,主要就是為了懲罰犯錯的孩子時使用,以保證孩子會產生敬和畏,這樣才能有好成績。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打孩子不一定就是壞父母

其實在生活中很多時候,父母打孩子並不是教育孩子,而是為了出氣、發洩,這樣就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導致“打孩子”這個詞成了貶義詞,給人一種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的感覺,其實並不是這樣。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中國有句老話說得好:“棍棒底下出孝子”,所以才有了懲罰教育,李玫瑾就曾提到過關於懲罰的問題。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李玫瑾表示:人的成長過程當中,他要形成一種東西,就是除了愛之外,還有一個敬和畏,我們有時候在講,如果孩子違法了,懲罰實際上是一種保護,讓他知道怕,讓他真的後悔,以後再也不敢了。真的讓他不敢了才是保護他。

懲罰教育很有必要

現在很多的孩子抗壓能力都非常弱,因為從小就被泡在蜜罐中,全家圍著一個孩子轉,這樣從小嬌生慣養的孩子,一般都是打不得罵不得,剛準備說,就已經哭上了。我的建議是讓父母從小就對孩子使用懲罰教育,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該打就要打”!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在過去會捱打是非常常見的一件事,這樣的孩子從小就具備著很強的抗壓能力,同時犯錯誤的次數也要比現在孩子少很多,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心中有敬和畏,敬重父母畏懼懲罰。

體罰也要講究方法,掌握分寸才能發揮最大作用

哈佛大學博士王濤告訴大家,打孩子可以,但是不能用手打,要用杖打。體罰孩子應該掌握四個基本原則分別是:不佔有原則,愛和規矩的原則,情商先於智商原則,共同成長原則,否則打孩子就會產生負面效果。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而我們打孩子的主要目的並不是宣洩,自己消氣了就完事了,而是要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變得無法無天,就是因為從小家長們就捨不得打孩子,這樣的孩子眼中沒有規矩,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想要給孩子樹立規則其實也很簡單,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通過有趣的故事,幫助孩子從小樹立規則意識,同時提高情商,培養好性格,讓孩子變得更加出色。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寶寶好品格培養童話》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從小培養孩子的好品格,品格好的孩子長大後更加孝順。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李玫瑾:一昧講道理沒用,孩子“該打就要打”,讓孩子產生敬和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