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上课应不应该让学生回答问题?

小李聊教育


不是应该不应该,而是必须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上课让学生回答问题是百利无一害的做法,起码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过教学提问活动,教师和学生可分别从中获得对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以作为进一步调整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从而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选择别人好的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有时候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相互借鉴学习。

三、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意思是说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只专心听弈秋(春秋时期鲁国人)的。另一个也在听,但心里却想着有天鹅将要从天上飞过。学生听课时,容易精力分散,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往往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的状态。

为了使提问更有效,还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筛选问题,同时问题难易要适度,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回答后也要有评价,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清晨英语


老师上课,肯定应该让学生回答问题。老师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可以看出自己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没有听课;还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听到一些没有想到的答案,还可以看出一个学生的特点。

比如我上课,我会事先和同学们说,今天是多少号,这个号数尾号的同学请注意等会答题哦。然后你可以注意到,这个同学这节课上课是非常认真听的。

上课过程中,我会找个时间突然问他问题,他也答得非常好。如果他基础不好,答不出来,我也会很灵活地请他同桌或者周围同学答题来帮他,活跃课堂气氛。

另外一种情况,让学生回答一些难度稍大的问题的时候,就会请一些平时很有自己看法的同学来回答。比如有一次,我在课堂上讲到托尔斯泰和他的作品,有一个同学读了很多外国名著,我们两个人就着托尔斯泰,讲了其他好几个外国作家的作品。

当时我觉得这个学生太厉害了,就当堂问了几篇外国名著里面一些情节,让他谈谈自己的想法,没想到他都头头是道地回答出来了,引来全班同学大力鼓掌,还在班上掀起一阵读名著、聊名著之风。

还有,在课堂上让学生回答问题,可以看出他是什么个性,然后因势利导。比如有一次我问《西游记》里面牛魔王的情节,结果有一个平时比较喜欢插嘴,别人也不看好他的同学抢着要回答问题。没想到,他从牛魔王讲到铁扇公主,再到红孩儿。,对故事情节非常数熟悉。

我大力表扬了他用心读书的劲头。这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信心,成绩和行为习惯也越来越好了。

所以,上课让学生回答问题,是应该的,可以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听课中去,也拉进了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真正喜欢上学习。学生反馈得好,老师也更喜欢教书,和用心教学生。


玲珑平生


回答这个问题,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生物老师黄老师,他非常喜欢上课提问,有时上课横着一排轮着回答,有时竖着一排轮着回答,有时出其不意单独点名,我们每个人都崩着神经听课,如临大敌,一节课没有人开小差,生怕轮到自己答不出或答错出洋相,甚至为了提高自己答题的正确率,每节课之前都自己预习,用现在流行的观点来说就是自主学习!因此,我们班的生物成绩一直让别的班望洋兴叹!

现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也继承了黄老师的“衣钵":经常提问。提问贯穿了我上课的全部环节,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节课下来没人睡觉,没人开小差,效果很好,学生经常说:“语文课很快就下了!"

其实现在的孩子表现欲望都非常强,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每节课每个孩子都有表现的机会,都有提升的空间,老师在课堂上给每个孩子充分展示自我才能的机会,他们会更自信,求知欲和探索欲会更旺盛,师生关系会更和谐,学习成绩自然水涨船高!



一湾清泉流上石


我是老师。叫学生回答问题的几种情况:

1.自由式互动,举手可答,开放式教学,有利于知识的传递。2.强制性的叫某学生回答问题。这是多数是这个学生不听讲,也可能是专门对一些特殊学生的锻炼。3.老师忘词了,不会写某个字了。

只要提问不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我赞成提问。最主要的是第一种,教师学生上完课都是快乐的。


广信健康养生


这个真不是“应不应该”的问题,而是为啥的问题。

老师上课,叫学生回答问题,通常,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目的:

1)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完一个知识点后,从学生的表现中看不出是否已掌握对应的内容,或者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不太清楚,那怎么办?

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叫几位同学回答一下问题,通过问题的交流,老师就可以判断出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如果学生的回答比较全面、准确,老师就认为,这个知识点基本被学生理解了;如果学生回答的迷迷糊糊,甚至答非所问,那么,老师就会借此机会,再次予以讲解。


2)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老师在上课期间,总会有一些学生思想抛锚,人在教室、心不知去了何地,发呆,或玩闹,此种情况下,老师为了顾全学生的自尊心,就会以提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收心。

所以,课堂提问,也是管束学生的一种方式。


3)课堂教学互动,活跃气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点总是有难有易,对比较难的知识点,或者科目,学生普遍性的会出现昏昏欲睡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活课堂气氛,形成师生互动的氛围,便于继续进行教学。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老师请学生回答问题,并不是有意为难学生,更不是让学生当众出丑,而是教学过程的需要。

最怕的不是老师提问,而是老师自顾自的讲,学生爱干嘛干嘛,下课老师走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那就到考试的时候见,这才是对学生最大的不负责。


教育摆渡者


我是本科教育学专业出身,毕业后自然发证,拥有高级中学生物教学资格,不过高校毕业后并没有从事教学工作而且继续深造,不过还是很开心回答这个问题,下面分享一下我的见解,仅供交流。

对于要不要让学生回答问题,我认为应该据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

一、据课堂情况灵活处理,其实作为教师,课前认真备案和上课前十分钟非常重要,需要一个引子,既能呈上启下,让学生回忆起上节课的内容,又能够引出本课堂的内容,其次还需要这个引子生动有趣,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课堂氛围好了,自然始于课堂提问,目的在于摸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便于灵活调整授课。但是如果学生积极性没能调动起来,课堂氛围沉闷严肃,这个时候不适于提问题,因为越是大年级的学生,往往越不喜欢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在课堂氛围沉闷压抑的情况下提问题容易加重这种情况。

二、对于因材施教指的是,要根据学生的性格有技巧的提问题。对于性格大大咧咧,愿意表达和说话的学生可以多提问题,这种学生往往心里素质也好,即使回答没有完全正确,这种学生禁得住批评,不会有心理负担。对于性格腼腆的学生来讲,更多的是需要引导,和鼓励。提前引导他们大胆的说出观点,告诉他们,错了并没有关系,可能班级里肯定还有像你一样没有掌握的学生,我需要重新在课堂上讲一遍,如果他们回答对了,一定及时鼓励,看吧,你是知道的,真棒!老师希望你下次更大胆些!


Influenza520


老师上课应该让学生回答问题。

1.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2.考察学生的听课效果。

3.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

4.起到缓解课堂气氛的作用。

5.对其他同学是一次挑战。

6.明确正确答案,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7.检验教师课堂节奏安排是否合理,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学生能否接受。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进度。


中学时期那点事


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老师上课让学生回答问题有这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不同层次同学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回答中,把握学生对课堂内容理解的程度,同时反馈在备课教学设计时,内容难易的设定,可以适时调整设计,变换方式角度,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二是课堂上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适时让学生回答问题,巧妙地提醒学生上课要集中精神。三是一切问题都是老师事先设定的答案,而让学生回答问题,是从学生角度理解的,说不定见解会不同更好,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总之,课堂是学生的,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让学生回答问题,不仅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也是一种管理学生的方法,更是促进教学相长的一种策略。


十人子


应该。

上课时气氛就得活跃,老师让同学回答问题,可以让同学们时刻保持警惕,不会松散,认真听老师讲课,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同学的学习很有帮助。老师提的问题大多是学习是提的,可以帮助同学有效理解巩固知识内容。如果不提问来让同学回答,一些没有自律性的同学或许就会浑浑噩噩地度过上课时间。


书文君


在当前线上上课的情况下,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学习,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应该适当的连麦提问学生。但是现在由于网络网速和设备等方面的原因。连麦有时候时间过长甚至可能连不上。所以我认为应该减少连麦提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适当采取作业检查,课前布置导学案等其他方式督促和监督学生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