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

没办法就这样黑


没去过,虽然没去过,但武汉肯定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希望武汉疫情过了以后,从此再无灾难,让我们为[武汉加油][武汉加油][武汉加油]人民,为全国人民[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加油][加油][加油],

中国🇨🇳🇨🇳🇨🇳[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点亮平安灯][加油][加油][加油]。



猴王一家


2013年参加工作那一年,有幸去武汉参加培训。

如今回想起来,武汉带给我的记忆,不亚于任何一座城市带来的憧憬感。

6个人,住在一个小区的公寓里,每天培训完就周黑鸭加啤酒,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一次经历能吃到那种“周黑鸭”的感觉了。

不认识这个城市,要从他的高铁站到东西湖区,需要地铁公交转3遍,花费两个半小时。但是也欣赏了沿途大厦与村落的交替。

课本上的武汉长江大桥,竟然就在我的脚下。

每天过早就是在楼下的一碗热干面,即使是花生酱不是芝麻酱的,即使连续吃了一个月,如今一个月也总有那么几天,愿意去广州的街头小巷寻找一碗正宗的热干面解解馋。

去东湖划船。

去户部巷吃东西。

沿着东湖骑单车花了一个小时。

在长江边上每人放了一盏孔明灯,许愿工作顺利,许愿人生如意。

去武汉大学不会见到接人的豪车,能感受到一流大学浓厚的学习氛围。

有点遗憾的是,下半年过去的,是看不到武大的樱花的。

曾经跟女友约好,是要一起去武大看樱花的呀!

问我武汉是什么样的城市,答不上来。

只能说,又是一年花开季,今年依旧去不了武大看樱花。

今年依旧想去武大看樱花!


大头剪辑努力中


去过好几次,是去出差的,去的地方叫光谷创业街,期间去了武汉大学,和一些其他地方,但都是光谷周围,介于去过几次的机会,来谈谈对武汉的感觉,第一,交通拥堵,我在上海生活,觉得上海就够赌的,到武汉比上海更堵,而且很多司机不按交通规则,见缝就挤,变道不打转向,不让道,感觉路是自己家的。第二,消费贵,就说如家酒店吧!每个城市都有,但是武汉的特别贵,我在苏州,上海,北京,深圳,合肥,宁波,住的如家酒店价位都在125到285之间,在武汉386,而且说涨价就涨价,头一天晚上385,第二天晚上到了星期六了,就变成415了。然后换了一个酒店,价格也相差无几,关键卫生也搞得不干净。第三,道路规划,我去武汉的几次时间段跨期有三年,第一次高架正在修,到了现在还在修,苏州的中环,南环,北环,也没有修这么长时间啊!


Ac莫雨


其实,想评价武汉,至少要在长江以南和长江以北都生活过,才能真正明白武汉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

我来自北方,我妈说我去武汉工作,用的词是去南方工作。而我之前在广东的时候他们说我去武汉,则是北上奋斗。

武汉,一直就是这么个不南不北的地方,甚至武汉人自己都这样说。

不南不北,即是中间,所以当个中部最大城市也名正言顺。目前也总算如愿以偿获选国家中心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5G第一批也有武汉。万幸,垃圾分类还没强制性。

我在武汉八年,朋友说我这种叫做新武汉人,后来我才知道,我身边的那些操着流利武汉话的同志们,大多都是新武汉人。只不过他们有的来了二十年,有的来了一代人那么久。但他们的根不在武汉,就像我。

即使八年了,喝醉了之后我还是想尽办法找个牛肉面铺子,搞一碗肉蛋双飞的毛细。

初来,武汉很大。在市区内活动,经常要开车一个小时,如果去周边几个区办事,至少预留半天的时间。那会儿地铁未通,整个城市显得特别大。我还曾跟朋友们戏说,光谷这地方没有一两百万的生意我是不会去的。

后来武汉慢慢变小了,为了一个糯米包油条,我可以从中南跑到循礼门。欠一口豆皮,又跑到了汉阳铁路医院。好吃的东西知道的越来越多,对武汉的大街小巷也越来越熟悉,结果体重也越来越大。。。

胖,其实没什么感觉。毕竟胖了就慢,文艺点叫闲适。尤其在这个本来就闲适的城市,更显得搭配。

有人会说,武汉人性子急,就连他们最有名的小吃热干面,都没有几个人是老老实实坐在店里吃完的。对啊,那店里的桌子本来就没打算给那些奋斗的年轻人用。他们真正的作用是给那些买碗面再配一瓶小酒的散淡之人,跟我一样。

武汉的快和慢分别占据着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早晨,快的去赶着地铁公交,慢的在享受一天的早酒。中午,快的等着外卖,慢的则晃去了熟悉的小摊。白天里,快的在拼命工作,慢的逛着公园,打着红中赖子杠,钓鱼,吹牛。

而这种快与慢的世界一定有一个交汇处,夜宵。

外地的朋友来到武汉,总问我武汉有什么好吃的,可能我两百斤的体重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我也总回答。武汉,是一个让你白天睡觉的城市。早餐和夜宵棒到无法形容,而正餐则凄惨的连个自己的特色都找不到。

武汉的夜宵界是个江湖。汉口的二七路、万松园,武昌的粮道街绝对是其中最大的擂台。

小龙虾,烧烤,凉面,绿豆沙,炸炸,鸭脖。各派的掌门位置并不稳定,随时都有冲出来的愣头小子想把大佬们斩于马下。肥肥


波大人


武汉是一个大学生最多的城市吧!

它很拥挤,因为学生很多,大学一座挨着一座,生在湖北,如果没有想去外省的想法,武汉可选的学校还是很多的,不同层次,不同优势的大学基本都有。

有许多有名的学校都在武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等。

所以学生是个很庞大的群体,我大学四年都是在武汉度过的,很热闹,也很怀恋。那时候地铁还没建好,城区到处都在挖路,灰尘很大。

可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年轻人逛街的热情,我经常跟着室友在光谷,街道口这些地方逛,逛一整天都不嫌累。

还有武汉的秋天和春天都很短,往往是夏天过了就是连绵的雨季,然后就是冬天,初春就是倒春寒,跟冬天一样冷,而后就会很快热起来。

所以这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实有些艰难,我那时候宿舍是没有空调的,冬天都在被窝里窝着,靠自己硬抗。夏天就更奇葩,网上有许多搞笑的消暑方式可能都来自武汉。

当然现在学生宿舍好像已经装空调了,条件比之前要好些了。

还有武汉有许多好吃的,也是让人忍不住想吃的。周黑鸭,精武鸭脖,热干面,三鲜豆皮,面窝等等。

因为武汉大学多,每个大学都有一条后街,每条街上都有让人垂涎的美食,关键是价格便宜。

总之,武汉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疫情过后,它一定会恢复之前的热闹。


艾米小姐99


这个问题不能全面回答,只能就我身边的事谈一谈从而反映是一座什么样城市,第一件在2014年十月我去武汉看望我开搅拌车的表哥当时离他们站还有3里多的路我就步行走去,走了一会一辆搅拌车从我身旁飞驰而去接着就大片大片的灰尘把我包围了,害的我眼睛都睁不开,我赶快从兜里掏出口罩(出门时准备口罩防冻的)戴上,一分钟不到我就变成了一个灰人了,我生气地骂了一句环保大差了。第二件大概说一下进工厂可以办假毕业证,加班凌晨一点多,宵夜都是垃圾食品而且价钱又贵,房租打工一个人确对租不起。如果身上揣五千元一个人去武汉找工作不一定能生活下去。


麦子love生活


我是出生在武汉的武汉伢。生活在英、俄租界地带。小时候,夏天傍晚各家各户摆出的竹床阵摆满了篮球场、马路两边;冬天经常下大雪,打雪仗、堆雪人。那时流行玩洋画、听评书、粘知了、花1分钱看小人书、3分钱吃冰棒、用粮票换鸡蛋。上学时天天穿过江汉路,那时江汉路的人不太多。

现在很讨厌有人说武汉什么码头文化、什么爱吵架骂人,我成长中根本不是这样的。我的周围人说话都比较有礼貌,极少数是满口脏话,不能以偏概全。


小飞拳


为么事搞么事?哈哈,武汉对于俺来说就是第二故乡哦,96年中专,然后去武汉一医专去读护理,当时才16岁,怀着无限的憧憬,美好的梦想铜这个河北石家庄这儿坐了十几个小时,那个时候还是绿皮车车的蛮悲催的一次,拿到了武汉这个崭新而充满美妙世界的这个大城市,据说我们学校除了有很出名的前辈,就是池莉,心里还是带有一份小骄傲的,第中蛮深刻的,就是武汉的小吃热干面,豆皮,苕面窝糯米鸡,蛋酒豆腐脑烧卖,鸡冠饺,牛肉宽粉,牛肉细粉,大龙虾,辣鸭脖,辣鸭翅,红烧油鳝鱼,香辣牛蛙,小龙虾,麻团,粉蒸肉,清炒菜苔,粉蒸鱼,还有夜市中各个色的特色塞烧烤,哇,武汉真的是一个蛮接地气的城市,特色小吃就是街边摊位的都是蛮正点的,想想都要流口水了,还有凉皮武汉人性格都蛮泼辣的,尤其是那个女孩,因为我们都是女性,感觉她们的性格真的是蛮泼辣,又不想去黄骅了的,手机里刮了很快,生意蛮高,听着像吵架,其实他们性格开朗的一种见证吧!在武大的那个门口,樱花盛开的季节都是蛮浪漫的,还有东湖磨山楚天台,黄鹤楼,武昌起义广场,博物馆,今年旅游带着我家二娃去桂林,中途经过武汉,我还从火车上特意下到站台上,深深的吸了几口武汉的空气,我的第二故乡,我又经过你了,远远的注视你,祝你永远的幸福吧,不断的壮大,虽然现在一起很重,但是我相信有我们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她一定可以尽快的恢复起来,相信我们大武汉的精神,一定可以振奋,早日腾飞的,成为继背上广深以后,另一个超大级城市的崛起,相信一定是你的,加油买拉五我的大武汉💪


茉莉花环娜


武汉是一座一半武汉人,一半“外地人”的城市。

本人是土生土长的武汉人,爷爷奶奶辈就在武汉了。

也许是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武汉就像是一个东南西北的大杂烩城市。总体来说,码头文化、市井文化比较浓厚,你可以看见汉口的吉庆街和武昌的粮道街,各种玲琅满目的早点和小吃,都藏匿于窄巷和刁角(偏僻角落);但是它又有南方的小资,你可以在美院旁的昙华林点上一壶手磨咖啡,也可以在武汉天地品尝正宗的西餐或日料。

说到武汉人,更是形形色色。从小街巷里穿着睡衣,sa着拖鞋,手捧热干面,“过早”的爹爹婆婆;到出入高级酒店,穿着小礼服,端着红酒杯的小哥哥小姐姐;从在任何空地都能大着嗓门吆喝,跳起广场舞的大爷大妈;到能说流利英文,ktv里经济、黄梅戏、音乐剧都不在话下的老阿姨们。从被人不小心撞了一下,就能问候人祖宗十八代的泼辣人们;到即使说着武汉话,还能对人撒娇的嗲女生。只能说,也许大家对武汉人的固有印象,只是某个层面的某个点,那绝不能代表大多数的武汉人。

身为武汉人,实事求是的说,这座城市的包容度确实不是太好,不过现在的年轻一辈,这种情况已经有很大改观。老一辈的武汉人,基本很难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并且他们也许觉得说武汉话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以至于,很多外地来武汉的朋友,最后不得不憋着一口汉腔,好像不习得武汉话会被人看不起一样。

我在武汉生活二十多年,MBA毕业后去了北京,也有几年短暂的海外工作时光。其实当人的眼界大了,圈子大了,你自己身份证上写的出生地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每当别人问我我是哪里人,得知我是武汉人后,会说“你一点也不像武汉人”。其实并不需要给人贴上地域标签,是哪里人也并不重要。

希望我的家乡能够成为一座更加包容的城市,也希望和我一样土生土长的武汉人们,大家也更多的用普通话和来武汉的朋友们交流(武汉话确实听着比较凶)。这样才会有更多的大学生能够在武汉毕业之后,选择留在武汉。“新武汉人”还是“老武汉人”,大家都是武汉人,这样才能一起让武汉变得更好!



我就随便取个名字


 武汉市(英语:Wuhan 汉语拼音:Wǔhàn)。简称汉。别名有“江城”和“桥城”。

  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29度58分20秒,东经113度53分29秒。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

  湖北省(Hubei Province)

  辖区

  13个。其中城区7个,郊区6个(包括2个开发区)。

  乡镇

  153个

  政府

  市委书记杨松,市长阮成发。

  面积

  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55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汉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最高点,海拔873米。

  气候

  武汉独特的地形造就了武汉的气候.

  因为不是在北方,所以没有供暖系统,大多安装制冷空调,夏天温度,湿度都异常高.

  由于在平原地带无山林阻挡冬天寒风刺骨,加上没供暖所以感受更强烈.

  有人说这样形容这里的气候:热要热的透彻,冷要冷的彻骨,这才是生活,淋漓尽致.

  人口

  全市人口979万(2007年12月,中国城市第8名)。人口密度1,145.6人/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60万。

  民族

  全市人口中99%为汉族。少数民族占1%。

  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

  430000–430400

  电话区号

  027(+86)

  汽车牌照

  鄂A、鄂O(警察和行政用车)

  国内生产总值

  3141.00亿人民币(2007年,比上一年增长15.6%;中国城市第16名,次于南京、东莞),人均GDP 32381人民币。

  市树

  水杉

  市花

  梅花

  武汉(Wǔhàn)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人口约970万人,是华中地区的最大城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