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哪位大神發明的?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哪位大神發明的?

二十四節圖

二十四節氣,在我們生活,特別是在古代農耕生活當中經常會用到它,二十四節氣是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不僅在農業生產方面起著指導作用,同時還影響著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觀念。

2016年11月30號,二十四節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那麼,你有沒有想過,這二十四節氣究竟是哪位大神研究出來的呢?

想要了解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就不得不說到一個上古名人三皇五帝中的5帝之一,帝嚳。帝嚳,姬姓,高辛氏,名郡,出生於高新,現在的河南商丘附近。

據說他是黃帝的曾孫,中華上古時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五帝之一,是山海經裡天帝帝俊的原型。帝嚳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也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哪位大神發明的?

二十四節氣走進聯合國

在帝國時期,人們雖然有一年四季的概念,但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沒有科學的順序,也沒有任何規律可言。這也導致了當時的糧食產量極為低下,嚴重地制約了農業發展和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

因此,帝嚳探索天下,觀察事物變化規律,劃分四時節令,也就是最初的二十四節氣。之後,人們開始按照節令從事農業活動,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華夏農業出現了一次偉大的革命,農耕文明走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根據北斗七星斗柄旋轉的指向來確定的。北斗七星循環旋轉,斗柄繞東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週期,每一旋轉週期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而現在的二十四節氣是科學改進後的版本,採用定氣法來劃分,把太陽週年運動軌跡劃分為二十四等分,每15度為1等分,每一等分為一個節氣。令人驚訝的是,利用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和幾千年前帝嚳劃分的二十四節氣幾乎相差無幾。

中國二十四節氣是哪位大神發明的?

中國古代神話三皇五帝的五帝,帝嚳為其中之一

帝嚳一生以仁愛治國,生活簡樸,順應自然規律,及研究的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後世影響深遠。在如今的國際氣象界,二十四節氣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關於帝嚳,你可能不是那麼熟悉,但是他的女兒和女婿你一定聽過。據史料記載,帝嚳的妻子名為常儀,她與帝嚳生下了兩個孩子,一男一女,男的是後來的帝挈,女的就是嫦娥。

帝嚳有個臣子,名叫后羿。后羿以劍術聞名,帝嚳見其戰功顯著,便將女兒嫦娥嫁給了后羿。後世民間將此改編成了神話,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