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酒、省酒、地產酒決勝“三國殺”,價格戰誰將“剩”者為王?

名酒、省酒、地產酒決勝“三國殺”,價格戰誰將“剩”者為王?

新一輪的“倒車式”價格戰,你準備好了嗎?

近期,雲酒頭條從競爭態勢的角度,預判疫情結束後白酒業將迎來一場以價格戰為導向的淘汰賽。筆者早在2014年就提出,行業調整期之後,行業競爭態勢將進入馬太效應期,基於對行業近20年的不間斷研究,我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非常準確的競爭態勢預判。基於此,我們再次做深入思考,尋找新一輪價格戰淘汰賽的誘因。

一般情況下,一個行業的競爭態勢基本都是從價格戰,品質戰,品牌戰逐步縱向延伸,最後以資本戰收尾,行業進入寡頭壟斷,從此實現“三國歸晉”的一統局面。

我們這裡僅以食品行業幾個細分品類的數據,來佐證行業的企業集群消亡圖譜。這裡分別以2000年和2019年為時間節點說明(具體數字為約估算的大數):

2000年中國有啤酒企業1200家,2019年啤酒企業不足100家;


2000年中國方便麵企業約1000家,2019年中國方便麵企業不足100家;


2000年中國冰淇淋企業約1800家,2019年不足200家;


2000年中國醬油企業約1800家,2019年不足300家。

上述幾個細分行業中,產業集中度(CR4)超過70%,諸如啤酒,方便麵等行業,產業集中度(CR4)超過90%。這組數字背後說明:行業前四名的領導品牌佔據行業市場份額絕對份額,剩餘的只是陪襯。

白酒行業呢?2000年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約11000家,截至2019年有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不足8000家。而8000多家企業中,四川瀘州、宜賓、貴州茅臺鎮等產區的原酒釀造企業(可以視為原料企業)佔據一定比例,剔除這些不佔據消費端市場份額的企業,以產成品面對市場的數字,大家可以估算。

據此,白酒業內也有一種聲音,就是白酒的消費個性化程度高,區域化比較明顯,加上眾口難調的有利因素,白酒行業不會像其他行業一樣,產業集中度(CR4)超過60%。

但是,大家把前20強的酒企的營收、利稅粗略計算一下,白酒行業的產業集中度應該是多少?CR4會超過40%。那麼如果是CR20呢?會超過60%。

當然,因為白酒行業的產值是類似於方便麵,啤酒,冰淇淋等產業產值的5倍以上,意味著產業集中度不能以CR4計算,應以CR20計算,是不是白酒行業已經進入產業集中度的高度集中階段?

從常規競爭態勢看,白酒的價格競爭已經在2012年結束了。2012年之後,白酒行業的發展週期進入調整期,競爭週期進入了以品牌和資本為主導的價值戰。這一點,從2013年至今,產業的產量在下滑,但產值和利潤增長的數據足以證明。

因此,很多業內人士會忽略價格戰,認為行業不會再有價格戰,以品牌和資本為導向的價值戰會是常態。

事實上,筆者也認為,如果沒有這場突發的疫情,白酒行業的馬太效應會緩慢且持續進行。但是這場發生在春假期間的疫情,就是競爭從價值戰倒回至價格戰的直接推手。

原因很簡單,因為一線品牌的營收受挫,為了扳回局面,保住營收業績,一定會“清君側”。

新一輪的“倒車式”價格戰如何展開呢?由此便引出筆者對新一輪價格戰“淘汰賽”的競爭態勢預判。

1、品牌“掠奪戰”

一線品牌,尤其是白酒上市公司,要讓疫情結束之後的報表“好看”,一定是業績第一,利潤第二。

這種思想的指導下,一線品牌會有兩個層面的競爭動作:一是戰術層面的“短平快”動作,二是戰略層面的“野蠻人”動作,即資本併購,通過資本的力量實施並表,實現佔位。

戰術和戰略的動作,具體行動大致歸結如下。

戰術層面的“短平快”行動共分為兩種。

行動1:一線品牌會加大主導產品,尤其是主導戰略品系的市場投入,以此實現快速上量,以非常規促銷搶奪市場份額,我們將一線品牌的競爭策略暫定為掠奪戰。

這種掠奪戰是圍繞渠道和消費者兩方面實施。首先是以消費者促銷為突破口,快速實現本應該春節期間流轉消化的產品實現流轉消費,騰挪渠道壓貨空間。然後,再對渠道實施促銷以實現渠道壓貨。

行動2:依據對消費購買力下降的判斷,會藉助品牌力推出短線降級產品,也就是階段性快速上量的策略性產品,包括鼓勵經銷商定製開發產品。

戰略層面的“野蠻人”行動,主要是以資本的力量實施對省酒或強勢地產酒的併購。

這個動作過去幾年已經顯現,但這次會成為一線品牌的集體行動,這不僅是市場行動,更是資源整合的行動。

2、省酒“保衛戰”

面對一線品牌戰術和戰略層面的行動,省酒應該如何應對呢?

省酒一定會開展保衛戰。

一是跟進策略,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省酒作為一方諸侯,肯定拿出寸土不讓的勇氣抵擋。因為省酒也很清楚,此時失去陣地將會難以為繼,而且會讓之前的付出打水漂。

省酒同樣會加大主導產品,尤其是戰略主導品系的促銷力度。而且相比一線品牌,力度過猶不及。對於省酒而言,這是肉搏戰。同時,綜合看,主導產品,尤其是戰略主導品系方面,相比一線品牌,省酒不佔優勢,而且省酒在“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抉擇上會比較謹慎。省酒會在短線降級產品方面發力,原因是短線降級產品方面是省酒的優勢,渠道控制勝於一線品牌。

二是省酒與一線品牌酒的迷蹤拳。

對於省酒而言,一線品牌回馬槍式的價格戰,就要求省酒必須找到自己的比較競爭優勢,找到以弱勝強的路徑,通過側翼戰、游擊戰、地道戰的方式,打贏不對稱競爭。

比如:打感情牌,以鄉里鄉親的親情,以“愛家鄉,喝XX”的號召,給本地消費者購買本地酒一個理由。同時,開展公益捐贈活動,以情動人。


比如:打特色牌,以地方名片的品牌基礎,給本地消費者招待外地客人的理由。


比如:打地方牌,以增加就業、稅收等作用,給本地政府一個支持和推薦的理由。

3、地產酒“保命戰”

地產酒如何在突發的價格戰淘汰賽中實現“剩者為王”?

相對一線品牌的“搶奪戰”,省酒的“保衛戰”,地產酒面對“回馬槍”式的價格戰,著實是生死攸關。

毋庸置疑,這輪價格戰,一定會讓一大部分濃香型的地產酒消失,這不僅是因為產業集中度的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濃香型產能過剩。在這種供需現狀下,更高性價比的省酒,成為消費者購買的選擇,而地產酒讓消費者購買的理由是什麼?如果正確地回答了這個問題,就會找到比較競爭優勢,實現“剩”者為王。

面對價格戰,地產酒如何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理由?

一是重構多維優勢,實施“移花接木”式的競爭

順應消費趨勢,嫁接四川、貴州等核心產區,尋求原產地優勢,給消費者性價比更高的產品。

比如嫁接“茅臺鎮核心醬酒產區”的原酒企業,順勢推出醬酒產品;嫁接瀘州產區、宜賓產區的原酒企業,給消費者一個購買的理由。

也許很多企業聽到這個理由,會覺得無厘頭,因為自己和醬酒企業不相關。但是,我們認為,地產酒最大的難題是消費者教育,王婆賣瓜的那一套很難扭轉消費者基於對一線品牌和省酒的認知,倒不如嫁接產區,實施“圍魏救趙”。

之所以這麼說,是基於地產酒在淘汰賽中的處境。

近幾年,基於環保治理的政策,大部分地產酒不能用燃煤鍋爐,天然氣管道無法到廠裡,只能用燃油鍋爐,釀造成本很高。同時,由於缺少原產地效應,眾多地產酒不僅無法與瀘州、宜賓、茅臺鎮的原產地的中小企業競爭,更不用說原產地的一線品牌和省酒。

事實上,很多地產酒的基酒都是從原產地採購,但消費者總是認為原產地的才是最好的,這便成為了地產酒的短板。筆者認為,地產酒應該學習農夫山泉,明明白白告訴消費者,我們只是原產地的“搬運工”,為消費者出品來自原產地且性價比最高的酒。

地產酒必須意識到這場價格戰的殘酷性,理解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的價值,明白活著才是最大的戰略,才有翻身的可能。

二是依託白酒酒莊重構地產酒的商業模式,從單一工業化產品業態到服務型綜合業態

相比一線品牌和省酒,地產酒最弱的是品牌力,而品牌力的綜合體現是產品力,也就是賣產品的能力。所以,地產酒要想取得保命戰成功,就必須避免雞蛋碰石頭式競爭,重構避實擊虛的不對稱競爭戰略,實現以弱勝強。

怎麼才能重構比較競爭優勢,實現以弱勝強?

地產酒企業要在認真品味《老子》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的道家智慧。悟透其中的“道”,就能做到“夫唯不爭,故無尤”。

怎麼做呢?

相比一線品牌,省酒的規模化、品牌化,工業化,地產酒以酒莊酒為依託,重構地產酒價值化、品質化、手工化的比較競爭優勢。基於地產酒鄉里鄉親的核心消費群體,依託酒莊實施生態觀光和釀酒全過程體驗,把單一的工業化產品模式重構為以產品為道具的複合立體商業模式,以增值服務體系對抗一線品牌,省酒的規模化,品牌化競爭。

早在2013年,筆者就提出,酒莊不僅是地產酒的出路,更是活路。地產酒依託酒莊實施顧客增值服務體系重構。通過餐飲延伸為宴會、休閒聚會服務;通過農莊延伸為田園風光服務;通過社群線下活動場地構建,將酒廠延伸為社交場所,系統地構建以顧客增值服務為圓心的顧客營銷策略,避開渠道拼搶的弱勢,以地利、人和為比較競爭優勢,實現“得顧客者得市場”的經營體系重構。

在新一輪的價格戰帶來的不對稱競爭來臨之際,地產酒一定要以小而美的服務體系重構比較競爭優勢。針對一線品牌,省酒的品牌化、規模化、工業智能化的比較競爭優勢,地產酒基於服務增值戰略行動,即通過去品牌、去規模、去工業化,走酒莊式原酒、原漿、原生態路徑,實現以弱勝強、出奇制勝的勝利。

你怎麼看價格戰中,一線名酒、省酒和地產酒的競爭策略?文末留言等你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