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傷口,長期臥床,為什麼還是患上糖尿病足?

糖友錢叔:我母親今年八十多歲了,也是一名糖尿病患者。前段時間,母親的腳突然有一塊變黑了,我們趕緊送她去了醫院,經過檢查,被確診為糖尿病足,醫生說還可能需要截趾。我母親因為關節炎,不太能走路,平時基本都是臥床和坐輪椅,很少自己走路,腳也沒有受傷,為什麼還會出現糖尿病足呢?醫生還說我母親的腿有肌肉萎縮,所以加重病情,這又是為什麼?

沒有傷口,長期臥床,為什麼還是患上糖尿病足?


相信糖友們對於糖尿病足並不陌生,很多媒體都報道過糖尿病足的案例,如踩到釘子後被確診糖足;剪指甲剪到肉險些截肢;水泡久不癒合,竟然是糖尿病足惹的禍等。這些案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因為各種原因,腳受傷後,傷口久治不愈,最終被確診為糖尿病足。所以有不少糖友以為,糖尿病足的發生必然是伴隨受傷的,只要保護好腳不受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糖尿病足,最起碼避免截肢。但事實卻並非如此簡單。

糖尿病足的病因有三個方面:

1. 血管病變;

2. 神經病變;

3. 感染。


沒有傷口,長期臥床,為什麼還是患上糖尿病足?


神經病變和感染導致的糖尿病足確實會伴隨著傷口,尤其是神經病變,只要保護好腳不受傷,通常不會誘發糖尿病足。但血管病變(指大血管病變)的導致的糖尿病足卻不需要受傷。只要血管病變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誘發血管閉塞性疾病,從而導致足部局部壞死,也就是糖尿病足。在患者看來,就是突然腳趾有一塊變黑了。

韓亞娟表示,錢叔母親的腳突然變黑,其主要原因應該就是大血管病變所致,所以才會不走路、不受傷,仍然患上糖尿病足。




通訊員/賈衛東

圖/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