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什麼人發財了?為什麼?

楊旻威


有準備的人,幸運的人和反應迅速的人,無時無刻想著改變社會的人

無論何時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認知的廣度深度大於財富的人。

這個世界最大的公平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認知的時候,這個社會有100種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芒格和巴菲先生特手握1200億美元,等待市場先生犯錯,買入績優股。

李嘉誠先生提前3到5年出售香港及國內地產,敬畏市場,降低負債,加速轉型,成功上岸,都是得道之人。

市場反應迅速的投機投資者,如索羅斯先生,相信自己的判斷,敢於下重注把握機會。

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幸運的人。03年非典,淘寶網店迅速擴張,馬雲先生站上時代浪頭。

比爾蓋茨先生,馬雲先生,馬斯克先生,等無數敢於創新,打破舊有認知,努力改變世界,引領世界潮流的人。








投資會客廳


有遠見的人,看的遠的人賺錢了,比如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時候,美國房地產市場一片萎靡,富爸爸窮爸爸的作者羅伯特.清琦先生大量購入房地產,因為那時候美國房價是最低點,他相信美國地產日後一定會漲起來,再看看現在美國地產的價格遠遠高於08年次貸危機時候的價格。也說明這類人群就是會賺錢的人,說白了就是你會賺錢很簡單,你不會賺錢就很難。你學了就會,你不學就不會。[耶][耶][耶]



老陳說財商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經濟危機的產生確實絕大部分的人財富都會縮水,但是有好幾個世界級的富豪卻是在經濟危機中抓住了機會成為世界級的富豪的,甚至是登頂時間首富的位置。

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富豪是如何通過危機抓住機會的經歷。

第一、拉美首富卡洛斯·斯利姆

1987年,斯利姆在墨西哥金融危機中大量買入墨西哥的優質資產。以後經濟復甦中迅速積累了鉅額財富。尤其在電芯行業,他幾乎壟斷了墨西哥的電信行業。2011--2012年兩年超越比爾蓋茨,榮登世界首富的位置。

第二、巴菲特的名言,別人貪婪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巴菲特和好幾次成功,都是抓住了在危機中的機會創造大量的財富。

1969年,巴菲特解散了自己的投資公司,因為當時的股票市場處於極度狂熱的投機狀態,巴菲特覺得投資分析與決策在股票投資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小,於是在1969年美國股市牛市來臨之前就早早退出了股市。

1970年美國股市在調整後又迅速反彈,1971年、1972年繼續大幅上漲,巴菲特不為所動,耐心等待觀望,1973年,“漂亮50股”股價大幅下跌,1974年10月道瓊斯指數從1000點下跌到580點,到年底美國股市大跌26%以上,大盤兩年下跌40%。這個時候,沒人想著再買進股票,每個人都在拋售,就在市場悲觀失望的時候,巴菲特才重新回到了股市,貪婪地以低價買進,後來不少股票價格上漲,讓巴菲特大賺了一筆。

2008年經濟危機進入尾聲的時候,中國許多優質的資產被錯殺,巴菲特趁機以8港元港元買入比亞迪。比亞迪在前面的行情中,曾經漲到過67港元。不到半年,比亞迪就漲到了77港元。

經濟有周期,資產價格也有周期。利用好週期,在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資產價格暴跌之後買入優質的資產,等經濟復甦資產價格暴漲之後賣出,低買高賣,實現財富的積累,增值。

第三、亞洲首富李嘉誠

在金融危機後經濟低迷,李嘉誠在房價出現暴跌後,大量買入房產。三年過後,經濟復甦,房價出現井噴式暴漲 。隨後李嘉誠,賣出房產高價賣出,賺了很多錢。後來在石油危機中低買高賣,實現財富的有小變大,不斷增長。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前提前降價賣出房產,在亞州金融危機過後不久,從新買回房產,等經濟回暖之後,房價又開始大漲,李嘉誠成為亞洲首富。

危機就是危險中的機會。行情在絕望中誕生、在猶豫中成長、在瘋狂中死亡!就是一個週期中人們心態的變化。

大家好我專注研究上市公司,我的頭條號剛剛開通,對股票、基金金融市場有興趣的可以點擊右上角關注我一起交流!歡迎評論、點贊👍、收藏、轉發!


趨勢價投50


要說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什麼人發財?我認為有三類人能發財:1、股市做空的投資者;2、低端消費品的生產廠家;3、手裡有著大量現金的人。為什麼呢?

我們先來說在經濟危機時“股市做空的投資者”。可能很多讀者對於股市做空並不太瞭解,更多瞭解的就是炒股票。美國作為成熟的金融市場,衍生品也是很多,股票市場不僅僅有著做多,還有著做空,也就是如果股票價格下跌了,做空的投資者能在其中獲得收益。

股市有著“市場經濟晴雨表”之稱,當美國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股票市場當然也會向下尋底。所以,在美國經濟危機的時候,誰做空美股股市,誰就能在其中大賺特賺。

再就是低端消費品的生產廠家。不管是經濟繁榮還是經濟危機,消費品的銷售都是不錯的。但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因為更多的人失去工作,或者有著種種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低端消費品對比經濟復甦、繁榮階段就會有著明顯增長。而對於生產低端消費品的廠家而言,當然也就能在其中賺錢發財了。

還有就是手裡有著大量現金的人。經濟危機,對於市場的衝擊是大的,特別是貨幣流動性,一些主要資產類的商品價格均會有著下跌,比如房產、股票、商品價格等等。相對比資源資產的價格下跌,而手中又持有大量的現金貨幣,反過來思考,同等資金水平的資金,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較經濟復甦、繁榮階段能購買更多數量的商品。

當然了,在經濟危機的時候,現金在市場中的升值是沒有體現的。這就需要在經濟危機合理的價格位置,投資市場更有潛力的核心價值的“商品”,比如股票、房產、資源等。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的一個階段,終究會過去的,而當市場重新回到經濟復甦、繁榮階段的時候,手中具有市場核心價值的股票、房產價格也就會回暖。雖然不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賺錢,但能在之後的時間裡能大賺特賺。


厚金說


在美國經濟危機時,有幾個發財的空間,很多人不知道或者不敢,或者條件不允許。

第一,若是資本市場,可以在資本市場建立空單,高位賣出,待價格跌落後,在低位買入,這個利潤空間是極大的(美國的股票市場也有槓桿的存在)。

第二,若是在實體經濟上,生產的物品一定要廉價,一定要物美,以降低人們的支出,才會有較好的市場規模和產品歡迎度。

第三,若是從行業選擇上,儘量接地氣和低成本高流量嗯行業,採取薄利多銷的邏輯。

第四,若是從集團層面考慮,若有足夠的現金流,可以考慮低價收購(控股)有大量客戶或者科技含量高的企業,從而擴大危機過後的生產經營。

注意,經濟危機大多是人們事後觀察得到的結論,能夠在當時或者事先預料到是很難的,能夠認清形式,才能從戰略上做出改變。


九大雜燴


有一部電影可以推薦大家去看,叫做大空頭。這部電影就是講2008年次貸危機時,有一些人看到了,美國房地產市場的危機並且付諸實施,堅定的做空美國房地產市場。從而讓自己獲得鉅額的收入。

對於金融市場來說,機會無處不在,即使是人人自危的經濟危機,也是擁有很多機會的。只是缺少發現的眼睛,有些人擁有敏銳嗅覺,總是能夠在危機中發現機會。

但是當危機沒有來臨時,這些人可能被他人看做是“瘋子、神經病”。

而事實情況是,當市場觀點都趨同的時候意味著就再也沒有新的資金進場了,那就無法支撐資產價格進一步上漲,到了這個時候,資產價格就可能會下跌甚至泡沫破裂。

雖然泡沫在經濟繁榮的時候很難識別出來,但聰明人會在市場走勢中嗅出危機的味道。

大家都追求能夠泯於眾生,希望眾人皆醉我獨醒,保持清醒的頭腦,但是識別關鍵問題和矛盾才能笑到最後。

那麼誰能夠識別出這些關鍵問題、關鍵矛盾,誰就能從危機中撿到錢。

但是我想要說的是在經濟危機中獲利猶如火中取栗。一不小心就賠了傾家蕩產。雖然有人成功了,有人成了億萬富翁,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火中取栗的方式並不可取,老老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在熟悉的市場中賺錢。


莫水宏觀經濟


危機危機,危中有機,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經濟危機是經濟體的一次自我修復和調節,是一場治病療傷的過程,同樣也是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有人破產,也有人財富倍增。


經濟危機的表現一般有如下幾種:

1、失業率激增;

2、股市、樓市、債市、匯市部分或全部下跌;

3、企業紛紛破產倒閉;

4、消費銳減,商品積壓;

5、社會矛盾激化,治安變差;

6、通貨膨脹,生活必需品價格暴漲;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什麼人能發財:

1、買空賣空的人,在股市暴跌中盈利;

2、持有大量現金並收購了大量優質資產的人;

3、種土豆的人能發財,因為便宜,既能當菜,又能當飯;

4、做職業技能培訓的人能賺錢,教給人真正的本領,好重新就業;

5、掌握資源分配的人能賺錢,可以不用幹事,動動手指就能獲得豐厚回報;

6、發現需求併成功創業的人能發財;


社會財富分配是不均衡的,當達到一定極限時就會引發危機,蒸發掉一部分財富,也讓一些富人從山頂降下來一些。對於高負債的富人來說,一場危機可能從富裕走向破產。對於持有現金更多的富人來說,經濟危機帶來更多的財富機會。


人不可能一直不生病,經濟體同樣難以避免遭遇危機。社會結構越健全穩定,危機的影響就越小。不管怎麼說,縮小貧富差距,分配儘量公平,就能離危機更遠一些。


財智成功


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國家陷入危難之中,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不干預經濟,國家需要自我調節、自我治癒,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人破產了,但是另一些人卻富了起來。 這是為什麼呢?

當時的美國一直採取自由放任的傳統經濟政策,實行無政府主義,不干預的經濟方式,資本家攫取了高額利潤,社會分配不公,社會財富佔有兩極分化嚴重,5%的富人佔了三分之一的社會財富。

這極大地限制了社會消費能力的增長,但社會上的主流消費觀念是消費而不是儲蓄。因而很多美國民眾借貸,消費許多的銀行信貸刺激了市場的虛假繁榮,也加劇了市場的泡沫化,今天花明天的錢必然帶來後期消費緊縮,毫無限制的股市投資,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為股市崩潰挖了一個大大的坑,1929年美國紐約股市崩盤,經濟危機爆發。

經濟危機的表現一般如下:

失業率飆升、股票市場混亂、房地產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全部下跌,企業相繼破產倒閉,消費銳減,商品積壓。社會矛盾激化,社會治安差,通貨膨脹,生活必需品價格飆升。

接下來,在這場危機中,還有許多人撈取了很多利益:買空賣空的人在股市下跌中牟取暴利,小規模種植糧食的人能夠賺錢,既可以自己吃,也可以賣出去,規模小,商品不會積壓。從事職業技能培訓的人能夠賺錢,教人真正的技能好重新就業,發現新的需求,然後趁機牟取暴利,最主要的還是美聯儲,收割了大量社會財富,大財閥們收割了大量社會財富,有資產和持有大量現金的人收割了社會財富。

社會財富分配不平衡,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發經濟危機,讓一些富人瞬間掉下來,對於高負債的富人來說,危機可能從富裕走向破產,對於擁有更多現金的富人來說,經濟危機是帶來了更多財富的機會。 人們不可能一直不生病,經濟體也很難避免危機,社會結構越健全越穩定,危機的影響就越小,無論如何,縮小貧富差距,使分配儘可能公平,我們就能離危機更遠。


百元理財


做醫藥的什麼時候都需要,經濟危機時心理健康更受影響,這方面的業績還能飆升,做軍火生意也能發財,經濟蕭條,社會不穩,人人自危,購買槍支自保,最重要的是現金為王,準備好現金,準備抄底很多想買現在價格昂貴的公司股票,比如臉譜,高通,亞馬遜,甚至阿里巴巴,股價在經濟危機才會低估,經濟危機後最先反彈,力度最強,將來還會更高。


肖衛華42216873


好像教材是這樣定義經濟危機的,經濟危機是資本對社會普通人剝削掠奪,發展到一定成度的必然結果!

其表現為社會生產力強勁發展到商品過剩,普通人沒有消費能力,而資本家商品大量堆積,賣不出去。

其社會現象是;

1.大量工廠到弊,工人失業;

2.社會治安混亂;

3.社會矛盾加劇;

4.房市,股市,期貨市場大副走底;

5,同時由於政府幹預不擋會出現一些違背常理的怪像!

大片田地荒蕪,生活用品奇缺;市場供需混亂失調。

這是一個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社會制度高度改革,經濟新政策不斷出臺,法律法規快速完善,民眾思想素質快速提升……一批腐朽陳舊的老資本家快速退出厲使舞臺,新興思想體制會逐步強大發展的過程……

當年美國出現經濟危機時羅斯福出臺了一系列的新政化解了美國的經濟危機!。

經濟和科技發展一定的間段就會有新的問題出現!每次由於發展成度的不同,弊端和現像也盡不相同。

只有高度瞭解弊端和現狀的聖賢和偉人才能帶動社會人類又一次打破僵局,出臺新政,解決弊端,就會開拓前行造福民眾,大展宏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