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縣十八盤鄉:村子“搬”出來 日子也在“好”起來

汝陽縣十八盤鄉:村子“搬”出來 日子也在“好”起來

移民小區漂亮的新房

  陽春三月,經過多年建設的前坪水庫工程即將下閘蓄水。消息傳來,汝陽縣十八盤鄉的鄉親們歡呼雀躍。得益於工程建設,十八盤鄉萬餘名村民搬離故土,在集中安置的新社區開啟了新生活,更為脫貧摘帽打下堅實基礎……

  不光房子是新的,日子也是新的

  一棟棟小洋樓拔地而起,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戶,整齊的路燈排列道路兩旁,村小學、衛生室、文化活動場所等設施一應俱全,新建的扶貧車間即將開工……這是十八盤鄉鴨蘭村、竹園村和汝河村集中安置小區的新景象。

  十八盤鄉地處汝陽縣西南山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鴨蘭村、竹園村和汝河村是前坪水庫的淹沒區,要整體搬到上店鎮汝南村。3年前,村民們舍小家顧大家,陸續搬離故土,重建家園。

  鴨蘭村55歲的郭書徵是最早搬出來的村民之一。走進老郭的家,客廳內漂亮的沙發、櫃機空調、大屏彩電、盆景綠植一應俱全。廚房裡液化氣灶、抽油煙機、電飯鍋、電冰箱、整體廚櫃樣樣都有。

  “這樣的日子,過去想都不敢想。”老郭說,過去他家是貧困戶,一家5口住在大山溝裡,不僅受窮,吃水、用電也非常不便。如今搬出大山,不光房子是新的,日子也是新的。

  老郭從農活中解脫出來,跟別人合夥搞起了肉牛養殖。村裡引進了服裝加工廠和電子廠,年輕人不用出村就能有份穩定的工作,而且收入可觀。“搬出來大家都不後悔,你說這日子過得能不好嘛?”老郭笑呵呵地說。

  只要想幹活,就能有錢賺

  “今年,脫貧攻堅已到‘百米衝刺’的緊要關口,村裡還剩30戶貧困戶未脫貧,咱們要一手抓脫貧,一手抓防止返貧,不讓一個困難群眾掉隊。”近日,在十八盤鄉竹園村黨支部會議上,該村黨支部書記趙建軍對全村脫貧摘帽信心十足。

  竹園村人口多,全村近4000人陸續搬進了新家,如何讓老百姓適應新生活、脫貧奔小康?趙建軍早有打算。

  “貧困人口務工,是減貧最快的一個手段。”趙建軍說,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外出務工的村民遲遲無法返崗。竹園村積極引導貧困群眾上崗就業,開展就業幫扶。

  2月底,通過精挑細選,村民田喜鳳和十八盤鄉十幾名貧困群眾登上開往義烏一家服裝廠的直通車。他們正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掌握縫紉技術,學成歸來傳幫帶其他貧困戶,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最近,位於汝陽產業集聚區內的河南海鑫毛毯紡織有限公司即將復工,竹園村30名工人時刻準備著上崗。竹園村積極與縣內企業對接,幫助勞動力就近返崗。截至目前,竹園村貧困戶已外出務工200多人。

  年輕人務工就業,中老年人咋辦?趙建軍說,村子搬出來後,老家未被淹沒的土地將建設80個蔬菜大棚,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社,想幹農活的可以承包大棚,沒有能力的也能拿到地租。村裡還設置了60多個公益崗位,只要想幹活,就能有錢賺。

  移民村開起了小超市

  在汝河村移民安置點的一家小超市,老闆吳書信正忙著上貨。前來購物的村民絡繹不絕,貨架上擺滿了蔬菜、食品和日用品。

  去年,吳書信和鄉親們離開昔日家園,搬遷到距離縣城不到3公里的上店鎮移民安置點。起初他也很迷茫,田地淹沒了,乾點啥好呢?

  在村幹部的引導下,吳書信把房子一層用來開超市。夫妻倆依靠勤勞的雙手,日子越過越紅火。

  “天不亮就得起來買菜、進貨。”吳書信笑道,“苦是苦了點,但一天也能賺百十塊錢。”

  搬得出,還需穩得住、能致富。為了讓鄉親們不離家門能致富,汝河村移民安置點已經開起了七八家超市。鄉親們說,與先前居住的地方相比,不管是上學、就醫、務工,還是到縣城辦事,都更近、更方便了。

  “將來,前坪水庫建成景區,遊客都往咱這兒來,好日子還在後頭呢!”吳書信對未來充滿期待。(洛陽日報記者 李冰 通訊員 吳會菊 康紅軍 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