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更多內容,請訂閱微信公眾號——“主觀的觀”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本文約10000字,分為上、中、下三篇發出。

概況

上海機場的大股東為上海機場集團,後者是上海國資委全資子公司,持有上海機場10.26億股,佔比53.25%。

上述持股中的8.33億股是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時形成的有限售條件的流通股,早已過了限售時間可以自由流通。但是集團每年發1次承諾函,保證未來1年不減持。


從上海機場集團的持股比例來看,為了保證對上市公司絕對控股的地位,基本沒有股份減持的空間。所以,基本可以忽略這個問題。

上海機場1998年在上交所上市,主要資產為虹橋機場;2004年將資產置換為浦東機場,而虹橋機場由母公司上海機場集團管理,總股本19.27億股。


業務模式分析

  • 護城河

機場的建設和運營都需要國家的許可和監管,從而可以在某個區域內形成類似特許經營權的持續性競爭優勢,這就是機場業務的共有的護城河。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同時是亞、歐、美大三角航線的端點,飛往歐洲和北美西海岸的時間都是約10個小時;上海所處的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經濟總量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板塊。 因此,上海機場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構成其獨特的護城河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 基本情況

浦東機場自1999年建成以後,經歷了多次改擴建,截止目前形成了雙航站樓雙衛星廳、5條跑道的規模。浦東機場也是中國3家一類1級機場中的一個,其餘兩個為首都國際機場和廣州白雲機場。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根據招商證券數據,浦東機場目前有5條跑道,設計產能為9650萬人次,由於兩個衛星廳2019年9月才投入使用,根據2019年的的業務量計算,實際產能利用率僅為78.9%。


根據統計,白雲機場2017年T2航站樓投產之前,產能利用率曾達到188%,也並不影響乘降;根據下表招商證券的統計,首都機場2019年的產能利用率也已經達到了117%;在2018年衛星廳未投入使用時,浦東機場的設計產能為6000萬人次,而實際上2018年的的旅客吞吐量達到7402萬人次,產能利用率達到123%左右。

因此,參照以上經驗數據,即使未來幾年浦東機場不再進行擴建,在2019年的基礎上增加1.5倍(9650*117%/7614.8)-2.4倍(9650*188%/7614.8)的業務量,現有機場設施也是可以承載的。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根據招商證券整理的數據,T1航站樓建築面積27.8萬平方米,商業設施2.2萬平方米,T2航站樓48.5萬平方米,商業面積5.4萬平方米,兩個衛星廳S1+S2總建築面積62.2萬平方米,大於T1和T2的面積,目前航站樓建築面積合計超過100萬平方米,為浦東機場發展商業提供了充足的場地。

  • 業務模式

機場經營業務的主要分為航空性業務和非航空性業務。


航空性業務是指與飛機、旅客及貨物服務直接關聯的基礎性業務,根據國家民航局的規定,這部分業務實行政府指導價,主要包括有飛機起降費、停場費、客橋費、旅客服務費和人員及貨物安檢費、機場建設費返還等。

非航空性業務主要為機場的商業、辦公室租賃、值機櫃臺出租、廣告位出租等,這部分業務的價格由市場定價。

對於機場的運營而言,由於航空性業務的定價實行政府指導價,在平衡航司和機場的基礎上,無形中會壓低機場的盈利空間。

現在的機場航空性業務收費,分別在執行2007和2017年民航總局頒佈的收費標準,在2017年頒佈的《民用機場收費標準調整方案》中,開始給予機場一定的定價自主權,比如可以在政府基準價的基礎上,相關航空性收費從原來的只能優惠改為可以在規定限度內上浮。

基於上述原因,對機場業績影響更大其實是實行市場定價的非航空性業務。

上海機場的實際經營業績也反應了這一點,2018年上海機場的航空性收入約40億,佔比42.6%,同比增長6.58%;非航空性收入業務額53億,佔比57.4%,同比增長23.18%,並且貢獻了營業利潤的88%,而非航空業務中,免稅業務又貢獻了營業收入和利潤的大頭。

  • 競爭優勢

實際上,無論是航空性業務還是非航空性業務,因為上海機場的定位,都使得其與其他機場相比更強的競爭優勢。


在航空性業務上,由於浦東國際機場國際+地區的航線佔比高,根據機場收費政策,這些航線的航空性業務收費標準是高於國內航線的,這就使得同樣數量航班起降,上海機場可以獲得更高的收入;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在非航空性業務上,2018年浦東機場旅客吞吐量中出入境旅客佔比高達50%,遠遠超過其他機場。2019年浦東國際機場國際+地區旅客吞吐量高達3851萬人次,超過首都機場約1040萬人次,是浦東機場非航空性業務特別是免稅業務的收入增長堅實基礎。

通過下表對比可以看到,與國內其他上市的機場公司相比,上海機場無論在營業收入還是毛利水平上都居於遙遙領先的地位。

上海機場(SH600009)投資分析(上)—— 競爭優勢

即使與在香港上市的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相比,結果同樣如此。首都機場2017年歸母淨利26億元,2108年全年28.7億,與上海機場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

2019年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支持浦東國際機場建設世界級航空樞紐。

因此,對於未來,浦東機場國際+地區航班的佔比仍然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並且還會有所提升。


~ 未完待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