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危”鸟类青头潜鸭戏水城区段女儿河数量为野保志愿者多年巡护以来最多的一次


文/李艳 本报记者 温旭东 摄/余炼


  正值春季迁徙季,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频频光顾锦城,继前几天本报报道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亮相大凌河凌海城区段后,最近,在女儿河锦州城区段新来了“贵客”--青头潜鸭,它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是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为“极危”等级,在我市城区出现比较罕见。据野保志愿者观察,今年迁徙来锦的青头潜鸭有十余只,也是多年来在锦栖息数量最多的一次。
  天气转暖,冰雪已经消融,女儿河碧波荡漾,一群青头潜鸭在水中畅游,被前来巡护的野保志愿者用镜头记录了下来。3月17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锦州志愿者联盟负责人余炼告诉记者,三四天前,他在今年春季迁徙季第一次拍摄到了青头潜鸭亮相女儿河城区段的镜头。当时观察到有十多只,16日,他再次到女儿河巡护时看到了3只。此外,在滨河路四期未完工路段附近的小凌河下游,也有野保志愿者看到有青头潜鸭出现。
  据余炼讲,去年4月中旬,他曾在小凌河漫水桥附近湿地观察到有一只青头潜鸭。相较去年,今年发现来锦栖息的青头潜鸭数量较去年增多,也是多年巡护中观察到最多的一次。青头潜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定为“极危”等级,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它们出现在两河城区段水域,也说明这两年我市两河治理的成效。今年根据全国多地的迁徙情况反馈,在沈阳、铁岭、辽中甚至吉林龙凤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等地也观察到了青头潜鸭出现,原来没有过,具体是什么情况还有待进一步跟踪观察。


  据余炼介绍,青头潜鸭以鱼、虾、水草等为食,春季,它们由长江流域越冬地北迁,主要迁往我国黑龙江、内蒙古的内陆湖及东西伯利亚一带。目前,青头潜鸭在锦栖息停留时间还不好确定。

“极危”鸟类青头潜鸭戏水城区段女儿河数量为野保志愿者多年巡护以来最多的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