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近年來,“內行看門路,外行看熱鬧”的古玩行業在互聯網時代下不再像以前般神秘。層出不窮的事件被挖掘曝光,各類型的藏館也紛紛被爆贗品如雲。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而因為去年捐贈了被質疑贗品的6000件古陶瓷給北京師範大學而鬧得滿城風雨的邱季端,近日向臺灣四所高校——臺灣東華大學、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淡江大學(校友總會)代表及臺灣史記文化公司代表簽訂了向上述單位捐贈其個人收藏的古董藝術品的意向協議,稱旨在“促進兩岸文化交流,促進臺灣高等學校師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認同。”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此次捐贈的藏品依然以瓷器為主,定名上從“漢代“以前的青瓷,一直到“清雍正”時期的琺琅彩,各個朝代都有涉及。圖片流出後又引發了不少業內專家的專業質疑。

古董行業不是水太深,而是腿不夠長

“古玩值錢的地方在於藝術和工藝,時代的工藝和藝術達到了世界的頂峰,被世界認可。我們追求的是那個時代的工藝而不是那個時代的舊貨。就比如說贗品,它再怎麼造假也無法達到真品的工藝水平。

為何很多人對古董的真假分不清?其實這是我們之前接觸的少,早幾年,中國政府對文物採取的是保護措施,大家根本沒法看見,現在呢!市場很多,資訊也很豐富,所以明白人越來越多。以前買到假貨很多原因是大家把古董神秘化了,偷偷摸摸好像哪裡墳墓挖來的一樣。”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在資訊豐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想試水古玩行業,“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抱著買彩票的心態想‘萬一是真的呢?\\'那你的主觀意識就錯了,本來就是假的,你太相信自己非要去證明是真的,太執著就容易犯錯。

“會捐贈的藏家都是智者,因為藏品太多有時會成為一種負擔。然而相比國內,國外的捐贈制度會嚴格很多,從管理到日常的養護需要投身大量的公共資源去維護,捐贈反而是在浪費社會資源。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古玩市場經驗:寧可貴買真,不可賤買假。

在古玩圈歷來有個約定俗成的規則——古玩不打假,在買賣過程中,物品都會呈交給買家上手鑑別,買家自認為看準後才交易。老行當裡的人要臉面,即使看走眼,事後也認栽。只會認為自己學藝不精,商家並沒有強買強賣。而如今,經濟形勢大環境下,越發透明的古玩行業以及頻頻被爆的質疑事件,對於開門做生意的古董商而言有何影響?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一位不願意提及姓名的資深古董商坦言,“現在的古玩行業太浮誇,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古玩是小眾的,在90年代喜歡古玩的人大多數是鍾情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類人。而現如今,層出不窮的藏家更多是為了古玩所帶來經濟效益,將古董當成股票來炒。做古玩必須是真心實意喜歡行當,肯下本錢、投注精力,而不是抱著發橫財的心。目前的經濟形勢大家都不好做,古玩行業正處於調整期,但這對我們古董商而言反而是好事情,行業的重新洗牌、重新調整,假貨商戶逐漸浮出水面,更容易讓有真實力的商戶得到認可,行業也會更加的規範化。”


俗話說得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古玩行業同樣如此,判斷東西好壞拿到市場上,市場自會幫你鑑定。長期在市場上摸爬滾打的古董商對古玩的鑑定標準是什麼呢?這位古董商表示,“寧可貴買真,不可賤買假。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80後新生代玩家看如今的古玩市場

80後藏友張先生由於父親在古玩圈,他跟著父親接觸各類古玩、玉器,耳濡目染。作為新生代古玩玩家,對古玩的理解和看待有自己的一套。與大多數80後不同的是,他每天出門身上都會配備好幾塊玉,閒暇時、喝茶間即會拿出來把玩,儼然成為朋友圈中比較個性的“另類80後。”對於古玩他認為“我們並不是擁有者,而是它們的守護者。我們的生命有限,古玩卻能流傳千古。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邱季端:捐贈路漫長,但不會停止捐贈

北師大捐贈一事,一夜之間在收藏圈傳得沸沸揚揚。如今捐贈臺灣高校又將其推上了藏界新聞中的熱門。“捐贈圖”、“假貨”等等字眼屢屢霸屏。而作為當事人,邱季端是否真的像傳聞中的那樣爭議?

與邱季端先生約在廈門的一家咖啡廳,邱季端先生很守時,提前到達了約定地點,從他的精神、面貌看得出來比上一次見到他時來得消瘦了不少,可見這次事件對他本人帶來的影響和壓力。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與其說他是收藏家不如說是慈善家,邱季端是福建石獅人,196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原福建省政協常委、原福建省僑聯副主席。現為北師大校友總會副會長、香港福建社團聯合永遠名譽主席、上市公司喜夢寶的董事長,這幾年他捐建了7所希望小學、1992年開始贊助福建女排,培養出了10箇中國女排的國手,去年3月份郎平帶著中國女排到漳州集訓,邱季端先生承諾女排若拿奧運冠軍就給500萬獎金,並於去年9月份兌現了承諾。做了不少公益慈善的他,卻因為“捐贈”這個事兒使其成為藏屆“網紅”甚至還揹負了不少罵名。

邱季端先生聊起“這些年我共收了30萬件左右的藏品,這其中不乏會買一些高仿來做比較和研究。這些都在我的庫房,早期我有開放庫房供人參觀,並且沒有拍照限制,不少照片被流傳出來,並非官方流出,更不是這次要捐贈的藏品。光從圖片上判斷真偽還硬說是捐贈圖錄,實在太冤了!”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邱季端先生說,“我在漳州建了4萬多平的博物館,配有管理團隊,並撥出一筆資金用於博物館未來幾十年的運作經費。我的藏品有字畫、玉器、青銅、陶瓷等總共30萬件左右。真、新、精。老、破、殘。的古陶瓷,有機緣碰到都會收,才會對古陶瓷的歷史有全方位的研究。我也買一些贗品,各個朝代有代表性的。

北師大的捐贈是開始的第一步,我會把大部分捐贈出去,留一部分留給兒子。中國民間存在大量祖先存在的文物,要好好保護起來就不會流出國外,哪怕是有爭議的也先保護起來,慢慢研究。”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他嘆了一口氣說:“這十幾年來凡是有人捐贈古代文物的,基本上沒有一個捐贈成功,全被打下去。一個年紀跟我相仿的澳洲老華僑,20幾年前他就把祖宗留下的一對元青花想捐給我們國家博物館,8個大專家集體簽名認定,但博物館卻不收。

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每年動用那麼多錢到國外拍賣行拍下東西,民間捐贈的東西,由國內知名的大專家共同來鑑定你卻不收,而且在我捐贈北師大以前沒有一件捐贈成功。一連串的新聞對我本人生活也造成了影響,整天看到這些評論確實會煩惱,煩惱我本來用心良苦,一片好心受到了不公道的攻擊。但另一方面也給了我更大的信心,幾百萬的民藏呼聲出來了,毫不保留的站在我這邊,吾道不孤。”


古玩行業的思考:你到底是買藏品還是買故事?


愛好是感性的,收藏是理性的

在這個愈發顯得群眾容易觸及的古玩行業中,不少玩家容易被其包裝出來的故事感動,通過故事來判定真偽,顯然這是不可取的。收藏,看的是藏品,買的也是藏品,而不是買經過包裝的故事。古玩行裡說東西往往“大開門”,那是藏品自己會說話,如果沒有專業的判別知識,就容易被對方的故事打動。這個時候你買的就是故事不是藏品。


通過這幾年古玩行業發展,反應出了以客觀事實為基準,理性的專業辨別,要知道我們愛好古玩是感性的,但要收藏就必須是理性的。如果對藏品沒有精準判斷和理解範疇,感性的把錢去揮霍在古玩市場,不如依舊默默的當個吃瓜群眾圍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