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詩經》是漢族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對後代詩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中頌是祭祀用的宗教音樂,內容分為讚美神靈,祖先的功德,頌詩中周頌31篇,產生於王畿地區,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魯頌4篇,商頌5篇,它們都是東遷以後到春秋中葉的作品,產於魯國,宋國。《周頌·清廟之什》是詩經"風""雅""頌"中的頌篇之一,有10篇,為先秦時代的漢族詩歌。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清廟

(wū)穆清廟,肅雝(yōng)顯相。濟濟多士,文之德。
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pī)顯不(zhēng),無(yì)於人

【注】

:讚歎詞,猶如現代漢語的“啊”。肅雝:莊重而和順的樣子。濟濟:眾多。:秉承,操持。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

駿:敏捷、迅速。:通“丕”,大。:借為“烝”,美盛。:借為“斁”,厭棄。:語氣詞。

【譯】

美哉清靜宗廟中,助祭高貴又雍容。眾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記心中。
遙對文王在天靈,奔走在廟步不停。光輝顯耀後人承,仰慕之情永無窮。

【析】

此詩是祭祀文王的樂歌。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維天之命

維天之命,於不已。於乎不,文王之德之純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駿惠我文王,曾孫篤之。

【注】

:莊嚴粹美。:光明。德之純:言德之美。純,大,美。假以溢我:以嘉美之道戒慎於我。假,通“嘉”,美好。駿惠:順從的意思。

【譯】

想那天道的運行,美好肅穆永不停。多麼輝煌多光明,文王品德多純淨。
嘉美之德使我慎,我們永遠要繼承。順著我祖文王道,子子孫孫永力行。

【析】

此詩為周成王祭祀周文王之作。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維清

維清緝熙,文王之(zhào)(yīn),

用有成,維周之

【注】

:法。:開始。:祭天。:至。:吉祥。

【譯】

我周政教清又明,文王典章指路燈。偉功開始於西土,最終基業開創成。這是周家的祥禎。

【析】

此詩是周成王歌頌周文王之德的。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烈文

烈文闢(bì)公,錫茲祉福。我無疆,子孫之。無封靡於爾邦,維王其崇之。
念茲功,繼序其皇之。無維人,四方其訓之。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注】

:武功。:文德。闢公:指助祭諸侯。:賜福。:守住。:大。繼序:繼承祖業。:強。

【譯】

有功有德眾諸侯,天賜你們莫大福。給我恩惠也無量,子孫長保此福祥。莫在你國鑄大錯,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們立大功,繼續立功又弘揚。國強莫過有賢才,四方才會來歸降。先祖偉大在美德,諸君應當為榜樣。先王典範永不忘!

【析】

在武王革命中助戰的諸侯受到分封,同時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時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頌·烈文》便是這種情況的一個記錄。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天作

高山,大王荒之。彼矣,文王之。彼(cú )矣,岐有(háng)。子孫保之。

【注】

:生,造就。:治理。:安康。:往,指百姓來歸附。:平坦易通。:道路。

【譯】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開始來開荒。百姓在此蓋新房,文王讓民享安康。民眾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蕩蕩。子孫永保這地方。

【析】

這是一首歌頌周太王古公亶父開創岐山基業以及周文王業績的短樂章。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昊天有成命

昊天成命二後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yòu)。於緝熙單厥(jué)心,之。

【注】

昊天:蒼天。成命:既定的天命。二後:二王,指周文王與周武王。受之:指承受天命。成王:即姬誦,武王子。夙夜:日夜,朝夕。:謀劃。:政令。宥密:寬仁寧靜。緝熙:光明。

:通“殫”,竭盡。厥:其,指成王。:鞏固。:安定。

【譯】

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細經營。多麼光明多輝煌!竭慮殫精保天命,國家太平民安寧。

【析】

此詩只用七句話,簡潔地敘述了周初三王對周王朝作出的貢獻,重點稱讚了周成王為完成先王事業所作的努力。全詩七句中有五句讚美成王,只有開頭一句涉及天,表現了周人敬天的同時,更重視人為的努力。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我將

,維羊維牛,維天其之。儀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gǔ)文王,既(xiǎng)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於時保之。

【注】

:捧。:獻祭品。:通“佑”,保佑。儀式:法度。:通“型”,效法。:福。一說通“假”,偉大。:盡。:享用祭品。

【譯】

奉上祭品獻神靈,祭品有牛還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謀求安四方。偉大文王英名揚,配祀上帝祭品享。我們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析】

這首詩原來蓋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禱詞,後來伐紂成功,又將此詩確定為《大武》一成的歌詩。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時邁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王維後。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jí)干戈,載(gāo)弓矢。懿(yì)德於時夏,允王保之。

【注】

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詞字頭,無實義。震疊:即“震懾”,震驚懾服。疊,通“懾”,恐懼、畏服。:誠然,的確。:收藏。

: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處用為動詞。此兩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周人自謂。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施,陳列,謂施行。

【譯】

武王各邦去巡視,皇天視他為兒子。佑我大周國興旺,讓我發兵討紂王,天下四方皆驚慌。安撫眾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來享。萬國主宰是武王!
無比榮光周大邦,按照次序來封賞。收起干戈和兵甲,強弓利箭裝入囊。講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國各地方。周王永保國興旺!

【析】

這是周武王滅商後,巡行諸侯各邦,祭祀蒼天和山川諸神的詩。《國語》說此詩為周公所作。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執競

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鐘鼓喤喤(huáng),(qìng)(guǎn)將將(qiāng),降福穰穰(ráng)。降福簡簡(ráng),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

【注】

:借為“鷙”,猛。:借為“勍”,強。:是。

:功績。:美好。喤喤:聲音洪亮和諧。:一種石制打擊樂器。:同“管”,管樂器。將將:聲音盛多。穰穰:眾多。簡簡:大的意思。威儀:祭祀時的禮節儀式。反反:謹重。:同“返”,迴歸,報答。

【譯】

勇猛強悍數武王,無人武功比他強。明君成王和康王,上天對其也讚揚。從那成康時代起,周邦統一佔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敲鐘打鼓聲宏亮,擊磬吹管樂悠揚。天降多福帝所賜,帝賜大福從天降。儀態慎重又大方,神靈喝醉又吃飽,福祿不斷賜周邦。

【析】

這是祭祀周武王的詩。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思文

后稷,克配彼天。我烝民,莫菲爾。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常於時夏。

【注】

:文德,即治理國家、發展經濟的功德。:通“粒”,米食,一說“養育”。此處用如動詞,養育的意思。:最,極至,此指無量功德。率育:普遍養育。:布陳,遍佈。

【譯】

文德無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蒼。安定天下眾百姓,無人不受你恩賞。你把麥種賜我們,天命用它來供養。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國都推廣。

【析】

這是祭祀周族祖先後稷以配天的樂歌。周頌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簡短。

國學經典詩經第三十六講:周頌·清廟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周頌·清廟之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