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其中颂是祭祀用的宗教音乐,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颂诗中周颂31篇,产生于王畿地区,渭水流域,是西周初年作品。鲁颂4篇,商颂5篇,它们都是东迁以后到春秋中叶的作品,产于鲁国,宋国。《周颂·清庙之什》是诗经"风""雅""颂"中的颂篇之一,有10篇,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清庙

(wū)穆清庙,肃雝(yōng)显相。济济多士,文之德。
对越在天,奔走在庙。(pī)显不(zhēng),无(yì)于人

【注】

:赞叹词,犹如现代汉语的“啊”。肃雝:庄重而和顺的样子。济济:众多。:秉承,操持。对越:犹“对扬”,对是报答,扬是颂扬。

:敏捷、迅速。:通“丕”,大。:借为“烝”,美盛。:借为“斁”,厌弃。:语气词。

【译】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光辉显耀后人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析】

此诗是祭祀文王的乐歌。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维天之命

维天之命,于不已。于乎不,文王之德之纯
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注】

:庄严粹美。:光明。德之纯:言德之美。纯,大,美。假以溢我:以嘉美之道戒慎于我。假,通“嘉”,美好。骏惠:顺从的意思。

【译】

想那天道的运行,美好肃穆永不停。多么辉煌多光明,文王品德多纯净。
嘉美之德使我慎,我们永远要继承。顺着我祖文王道,子子孙孙永力行。

【析】

此诗为周成王祭祀周文王之作。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维清

维清缉熙,文王之(zhào)(yīn),

用有成,维周之

【注】

:法。:开始。:祭天。:至。:吉祥。

【译】

我周政教清又明,文王典章指路灯。伟功开始于西土,最终基业开创成。这是周家的祥祯。

【析】

此诗是周成王歌颂周文王之德的。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烈文

烈文辟(bì)公,锡兹祉福。我无疆,子孙之。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功,继序其皇之。无维人,四方其训之。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於乎,前王不忘!

【注】

:武功。:文德。辟公:指助祭诸侯。:赐福。:守住。:大。继序:继承祖业。:强。

【译】

有功有德众诸侯,天赐你们莫大福。给我恩惠也无量,子孙长保此福祥。莫在你国铸大错,一心尊崇周君王。
感念你们立大功,继续立功又弘扬。国强莫过有贤才,四方才会来归降。先祖伟大在美德,诸君应当为榜样。先王典范永不忘!

【析】

在武王革命中助战的诸侯受到分封,同时也享有周王室祭祀先王时助祭的政治待遇,《周颂·烈文》便是这种情况的一个记录。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天作

高山,大王荒之。彼矣,文王之。彼(cú )矣,岐有(háng)。子孙保之。

【注】

:生,造就。:治理。:安康。:往,指百姓来归附。:平坦易通。:道路。

【译】

上天造就岐山高,大王开始来开荒。百姓在此盖新房,文王让民享安康。民众奔往岐山旁,岐山大道坦荡荡。子孙永保这地方。

【析】

这是一首歌颂周太王古公亶父开创岐山基业以及周文王业绩的短乐章。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昊天有成命

昊天成命二后受之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yòu)。於缉熙单厥(jué)心,之。

【注】

昊天:苍天。成命:既定的天命。二后:二王,指周文王与周武王。受之:指承受天命。成王:即姬诵,武王子。夙夜:日夜,朝夕。:谋划。:政令。宥密:宽仁宁静。缉熙:光明。

:通“殚”,竭尽。厥:其,指成王。:巩固。:安定。

【译】

昭昭上天有指令,文王武王受天命。成王不敢享安康,日夜安民细经营。多么光明多辉煌!竭虑殚精保天命,国家太平民安宁。

【析】

此诗只用七句话,简洁地叙述了周初三王对周王朝作出的贡献,重点称赞了周成王为完成先王事业所作的努力。全诗七句中有五句赞美成王,只有开头一句涉及天,表现了周人敬天的同时,更重视人为的努力。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我将

,维羊维牛,维天其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gǔ)文王,既(xiǎng)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注】

:捧。:献祭品。:通“佑”,保佑。仪式:法度。:通“型”,效法。:福。一说通“假”,伟大。:尽。:享用祭品。

【译】

奉上祭品献神灵,祭品有牛还有羊,祈求上天佑周邦。效法文王的典章,日日谋求安四方。伟大文王英名扬,配祀上帝祭品享。我们早晚勤努力,遵循天道畏天威,才能保佑我周邦。

【析】

这首诗原来盖为出兵前祭祀文王的祷词,后来伐纣成功,又将此诗确定为《大武》一成的歌诗。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时迈

时迈其邦,昊天其子之,实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叠。怀柔百神,及河乔岳,王维后。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jí)干戈,载(gāo)弓矢。懿(yì)德于时夏,允王保之。

【注】

有周:即周王朝。有,名词字头,无实义。震叠:即“震慑”,震惊慑服。叠,通“慑”,恐惧、畏服。:诚然,的确。:收藏。

:古代盛衣甲或弓箭的皮囊。此处用为动词。此两句指周武王偃武修文,不再用兵。:周人自谓。懿德:美德,指文治教化。:施,陈列,谓施行。

【译】

武王各邦去巡视,皇天视他为儿子。佑我大周国兴旺,让我发兵讨纣王,天下四方皆惊慌。安抚众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来享。万国主宰是武王!
无比荣光周大邦,按照次序来封赏。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装入囊。讲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国各地方。周王永保国兴旺!

【析】

这是周武王灭商后,巡行诸侯各邦,祭祀苍天和山川诸神的诗。《国语》说此诗为周公所作。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执竞

执竞武王,无竞维烈。不显成康,上帝是。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

钟鼓喤喤(huáng),(qìng)(guǎn)将将(qiāng),降福穰穰(ráng)。降福简简(ráng),威仪反反。既醉既饱,福禄来

【注】

:借为“鸷”,猛。:借为“勍”,强。:是。

:功绩。:美好。喤喤:声音洪亮和谐。:一种石制打击乐器。:同“管”,管乐器。将将:声音盛多。穰穰:众多。简简:大的意思。威仪:祭祀时的礼节仪式。反反:谨重。:同“返”,回归,报答。

【译】

勇猛强悍数武王,无人武功比他强。明君成王和康王,上天对其也赞扬。从那成康时代起,周邦统一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
敲钟打鼓声宏亮,击磬吹管乐悠扬。天降多福帝所赐,帝赐大福从天降。仪态慎重又大方,神灵喝醉又吃饱,福禄不断赐周邦。

【析】

这是祭祀周武王的诗。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思文

后稷,克配彼天。我烝民,莫菲尔。贻我来牟,帝命率育,无此疆尔界。常于时夏。

【注】

:文德,即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的功德。:通“粒”,米食,一说“养育”。此处用如动词,养育的意思。:最,极至,此指无量功德。率育:普遍养育。:布陈,遍布。

【译】

文德无比后稷王,功德可以配上苍。安定天下众百姓,无人不受你恩赏。你把麦种赐我们,天命用它来供养。不分彼此和疆界,遍及中国都推广。

【析】

这是祭祀周族祖先后稷以配天的乐歌。周颂中祭祀先王之作,大都篇幅简短。

国学经典诗经第三十六讲:周颂·清庙之什·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周颂·清庙之什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