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也参加革命了,我们为啥不干!
公元22年十月,刘縯依照刘秀与李通、李轶约定的起兵时间,正式提出“复高祖之业”的口号,亲自发动舂陵(今湖北枣阳市东)子弟起兵。不想子弟们都心怀忧惧,说:“伯升这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领”,纷纷逃避。当他们看到刘秀也穿一身军服,都感到很惊讶,觉得“这样谨慎宽厚的人也参加造反”,想必没什么危险,这才稍稍安下心来,相约趋集。这时的刘秀只有二十八岁,威信已不亚于刘縯。在刘秀的佐助下,刘縯共得子弟七八千人,他自称柱天都部。
刘秀在起兵之时被乡里乡亲当作老实人看待,成为刘縯的起义事业绝佳的代言人。和大哥刘縯不同的是虽然刘秀内敛谨慎,但志向不下于刘縯本人。
刘秀志向宏远,不贪浮财
正准备起事时,可惜李通事机不密,被人发觉。他在南阳的兄弟、族属六十四人惨遭杀害。他父亲李守及其在长安的家属也全部遇害。李通虽然侥幸逃脱,他在宛城起兵一事化为泡影。刘縯、刘秀自感势孤力单,便派人与新市、平林兵联络,受到王凤、陈牧等的欢迎,遂加入到绿林军中。舂陵与新市、平林合兵击长聚,攻新野。刘秀起初无马,只好骑头牛,杀新野县尉以后才有马。他们接着又攻打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市北),诱杀湖阳县尉,获得大量财物。不想财物分配不均,险些引起内讧。幸亏刘秀善于调停,把自己宗族中的人所得的财物全部征集如数交出来,这场风波才得以平息。
因缴获的财物分配不均,绿林军“众恚恨,欲反攻诸刘”。这时刘秀站出来,收敛宗人所得财物,分给起义兵。可见刘秀在起兵之始,就显示出与农民军不同的价值取向——不贪浮财,志在高远。但同时这场乱子也让部分绿林军将领对刘縯失望,给刘縯被杀埋下了伏笔。
血的代价让刘秀懂得了战争的残酷
然而,内患刚刚消除,外患又接踵而至。当刘縯、刘秀攻克棘阳(今河南新野县东北)时,李轶、邓晨也都率领从别处招来的壮丁,赶至棘阳。刘縯见兵力强盛,决定进取宛城,遂率领大军,连带随军家属,到小长安(今河南邓州市南)聚结。
灾难来得那么突如其然,大军在毫无防备之下,与埋伏在小长安聚的新朝大军,来了个激情大碰撞。这一战,刘縯领导的舂陵军输得很惨,刘秀和妹妹刘伯姬同骑一匹马,仓皇逃命,沿途碰到二姐及三个外甥女,也无法相救,眼睁睁地看着她们消失在大军的铁蹄之下!
那一战,死于非命的还有刘秀的二哥刘伯,以及数十位本家叔伯兄弟。
这就是革命的代价,血淋淋的事实浇醒了刘秀:战争是多么的残酷,麻痹大意的代价就是生命的丧失!
小长安聚之战过后,刘秀变成了“胆小鬼”(平生见小敌怯),见到小股的敌人都情不自禁地害怕。而且刘秀的胆小,几乎成了绿林军的笑料,人人皆知。懂得害怕,其实才是成熟的开始,是成为一名合格战士的必由之路。真正的勇者不是无畏者,而是心存畏惧,又能迎难而上者,小长安聚之战,让刘秀完成了这个升华。
名不正则言不顺
公元23年正月,刘秀卷土重来,又与刚刚进驻宜阳(今宜阳西)的下江兵五千人合兵,在沘水西岸一举攻杀王莽军两万多人。同时,刘縯也在淯阳(今南阳县西南)大破王莽军,斩敌三千多,并乘胜进围宛城。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了10多万人。起义军领袖们多数认为,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对王莽政权的斗争,应该拥立一位刘氏宗室为皇帝。当时,起义军中的汉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刘縯与刘玄为代表。起义军将领们在立两者中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縯,因为在几次对官军的战斗中刘縯已经展示了超人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他们对刘縯的威名有点害怕,担心一旦被立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较易控制。王匡、王凤、张卬等人计议已定,然后将刘縯从前线召回,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表态。刘縯明白这些人压他同意既定方案,实际上要他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意图。他虽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确表示反对,于是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刘縯此一番暂缓立帝的背后尽管不乏私心,但并非没有道理,反以得到不少将领附和。张卬看到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破产,十分恼怒,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众人看一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异议了,立刘玄为帝之事就这样定了。
刘玄遂于公元23年二月,在宛城南即皇帝位,恢复汉的国号,建元“更始”。绿林军的重要将领都成了更始政权的大臣。其中,王匡、王凤为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刘秀为太常偏将。
刘縯之所以得不到绿林军大佬的支持当皇帝原因有三:
1、主要是因为舂陵兵和其他派系士兵的组成成分不同。舂陵兵将士主要由刘縯兄弟宗族子弟、南阳郡豪杰以及士族子弟组成的,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有着推翻王莽建立新时代的信仰。而其他三派的将士都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为了混口饭吃才起兵造反的,没有理想,只知道抢钱抢美女。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就造成了双方面和心不和的局面。
2、绿林军忌惮刘縯威严贤明,贪图刘玄软弱。绿林中的新市兵、平林兵将领贪图享乐,忌惮威严贤明的刘縯,坚决立懦弱的刘玄为皇帝,坐享拥立之功。
3、刘縯不拘小节,没有满足绿林军的要求。打下唐子乡的时候,因为分赃不均,绿林军差点要窝里反,虽然刘秀平息了事态,但对于老大刘縯的不作为强烈不满。以至于拥立皇帝的时候失去里绝佳的机会。
未起事前,刘縯常常以高祖自居,常笑话刘秀像刘邦务农的二哥。但在起事之后的种种表现来看,刘縯不像刘邦,而似项羽。反而刘秀隐忍中暗含先祖刘邦的味道。宋朝名士何去非对刘縯刘秀两兄弟的见地可见一斑:“伯升之不忍者,亦妇人之仁耳。古之求集大事者,常不忍于负人而终为人之所负者,以其相伺之机,间不容发故也。世祖之连兵决战不及伯升,而深谋至计乃甚过之。盖伯升类项羽,而世祖类高皇,此所以定天下而复大业也。”
刘秀像高祖,像在志向远大,不贪浮财;像在能够忍常人之不能忍;像在谋虑深远,不在乎一时得失……
刘秀的成功,不仅是天命攸归,更是依赖“谋”和“略”。在这两方面,刘邦有谋士张良、陈平,刘备有诸葛孔明。至于刘秀,他本人就能文能武,领导素质更加全面,在中国历代开国皇帝中,是比较少见的。
看来想要创业成功最靠谱的选项就是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文武兼备,做事业就更有把握了。
閱讀更多 從歷史中學管理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