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在国内曾经是廉价菜,无人问津。如今,成为许多地区餐桌上的招牌菜,20元一斤畅销日本遭疯抢。疫情过后,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大量种植,村民却不愿种。为什么?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疫情过后,我所∵帮扶的一个豫西小山村,全村51户贫困户,一大半的人不愿再进城务工。这51个贫困户中,虽然有46户已经脱贫,还有5户属于五保兜底户。前两年,这46户的主要收入来源靠进城务工所得。若不出去务工,往后收入靠什么?全年收入无保障,脱贫户面临因此再度返贫的风险!

形势严峻,刻不容缓!

经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干部的一番深入考察、调研,一种口感好、价格贵、有销路、市场潜力大的新型水晶菜吸引了全体干部的眼球。经进一步向省、市农科所专业人士咨询,到山东实地考察,一致认为种这种菜风险不大,收入可靠,如果与有销售渠道的合作社合作,成功的希望更大。

说干就干!

首先召开群众大会,鼓动宣传。并在开会前,向与会群众每人发了宣传彩叶,便于群众深入详细的了解有关种菜的全过程。然而,参加会议的一百多人,仅有少数几人表示愿意少量种植试试看。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其实, 我们动员群众种的这种菜,就是冰叶日中花,也叫“冰菜”、“冰草”。由于这种菜的茎、叶面上着生有大量的“泡状细胞”,细胞里是一泡液体,在阳光照射下,如同水晶一般,因此又称“水晶冰菜”。

冰菜原产国外,引进我国后已经本土化,己与国外的冰菜有很大区别。冰菜属盐碱类植物,耐干旱,喜光照。冰菜的泡状细胞里含有盐分,因此吃起来有些咸咸的味道。

冰菜富含氨基酸、抗酸性物质等机能性高的物质,具有预防糖尿病、抗衰老等功效,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的保健型蔬菜。冰菜中含有丰富的钠、钾、胡萝卜素等矿物质,富含的植物盐属于低纳盐,常食对健康有好处,很适合中老年人及血压高患者食用,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据资料介绍,冰菜来自非州南部纳米比亚干旱沙漠地区,其生命力十分顽强,几乎见土遇水就活。据山东地区的菜农介绍,冰菜种子极小,看上去比烟叶种子还要小些,种一亩仅需种子5克。全年春秋可种两季,春种亩产量达5000斤,秋季种亩产少些,约4000斤,全年亩产量9000斤左右。各地价格差别在几元左右,批发5~7元/斤,零售价在9~18元/斤。出口日本则高达20元/斤。由于引进国内仅几年时间,所以,其知名度还不很高,发展种植正当时。

那么,为什么群众种植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会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呢?

原来,大部分人认为,这种从来没听过的事情太“不靠谱”!担心功夫白搭,担心投资打了水漂。

怎么办?

是放任群众“闺女穿她妈鞋”走老路——仍然象从前那样种几亩玉米?然后,眼睁睁看着群众再度返贫?还是迎难而上,想办法“逼着”群众增收入,奔小康?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

群众致富快,全靠支部带!

驻村工作队成员及村两委干部在驻村第一书记张志敏的组织带领下,分头深入农户,帮助群众进一步分析利弊,以彻底解除群众后顾之忧。经过几天的“苦口婆心”,终于说服全村80%的常住农户,自发成立了笫一个专业蔬菜种植合作社。并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章程》及生产经营方案。

章程明确规定,农户可以自家土地入社,在没有收益前,合作社给入社群众每亩300元的补偿金;合作社有收益后,首先扣除全生产、营销等必要开销,然后,合作社与入社群众按二、八比例分成,合作社拿二成用于生产、营销服务及组织再生产、技术培训等,社员分八成,以确保家庭收入在疫情过后不减少。先期启动资金由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干部解决,有劳力的贫困户可参加合作社日常生产,每人每天暂定60元至100元不等。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方案确定后,村两委干部5人,纷纷带头以地入社,或主动调换地块,以支持合作社集中连片生产经营。

五保户王三科兄弟两人都是残疾,唯一的生活来源全靠五保金救助。听说村里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也希望把自己已挌荒的几亩地交付合作社搭理,却苦于自家的地不在规划的生产区内。村支部书记田金锁当干部近二十年,深得村民信任。当他了解到王三科的想法后,二话不说,与妻子一商量,就把自己生产区内的几亩好地全换给了王三科,让三科顺利地加入了合作社,高高兴兴地成了全村蔬菜合作社的第一批受益贫困户。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困难又来了。

合作社虽然成立了,土地、资金也已全部到位。可是由谁来挑头干呢?

村委主任曲富成年轻力壮,脑袋瓜灵活。曾是全乡的“种烟大户”,每年种烟收入没下过十多万元。可问题是让人家放弃每年十多万的稳妥收入,来干这没有任何保障的买卖,人家愿意干吗?而多数贫困户中,有的人,要么只会干个传统农活,对经营一窍不通,要么,有的是痴、呆、残疾,根本就不能依靠。若没有个靠谱的领头人,即便是稳赚的买卖也能干砸了。

关键时候,村委主任曲富成与几个党员一商议,拍着胸脯说:“这个头,我们几个干,而且,合作社有收入前不要一分工钱”。几个人说干就干,起早贪黑,疯疯火火地带着其他20来人开始整地建栅备料。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如今,疫情还没过去,来回县城还十分不便,一些建栅设施也还没到位。几个种植户还希望在下种前亲自到山东蔬菜基地看看,向人家取取经。但近二十天来,整地,排水的活基本完工,县农业部门还专门为他们送来了技术资料。这段时间,几个社员中的“能人”一有闲时间,就抱着资料琢磨。看他们投入的样子,全村人都信心滿满的。

前面的路还很长,成败也很难预料。但我们毕竟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如果不去做,成功的希望绝对是零!

 如今,我们已迈出可喜的第一步,成功的希望至少有了50%!

冰菜种植仅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计划的第一步。下半年,我们还计划上一个加工蒲公英有机茶的项目。

在我帮扶的村周围,有数万亩的自然生态林。林下生长着天然的蒲公英和刺嫩芽(又名龙芽菜)。每年的春秋两季,县城许多上班族,每逢双休日,就三五成群结伴而来。早出晚归,挖蒲公英,尝美味的龙芽菜。回家后,将成袋的蒲公英洗净凉干,然后泡茶喝。蒲公英茶颜色嫩绿,清香宜人,败毒祛火。除自己喝外,还送邻里,送朋友,送老人。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据报道,山东、陕西等地区,发展人工种植蒲公英每亩收入高达5000~8000元,带动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形成了产、供、销稳定的产业链。但比起我们这里野生野长的蒲公英茶,恐怕要逊色不少!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其实,农村是个广阔而大有作为的天地。只要你有心、敢闯,就能创一片暂新的天地来。

 地上本无路,走的多了,就会走出路来。

希望我们的蔬菜合作社能顺利成长,蓬勃发展!

希望疫情早日结朿,国泰民安!

希望我们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曾经的“廉价菜”,销往日本高达20元一斤,农民却不愿种(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