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麦“天险”变为朝圣“通途”

湛蓝的天空下飘扬着斜挂的经幡,微风轻拂,猎猎作响,远方雪山四周青山如黛,峰顶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高耸、连绵的神山,在碧空之下,给人一种悠远、老成持重的感觉;这里的湖水,或湛蓝如宝石,或翠绿如绿松,美丽且纯粹,雪山圣湖交相辉映,宛如人间仙境。

也可以追随仓央嘉措的情诗去感受藏传佛教的神秘与虔诚,“一袭红衣修佛心,一寸红墙隔红尘”,千年的历史与文明,汇聚在高原圣殿布达拉宫,引得无数朝圣者和旅人风尘仆仆虔诚朝拜。


通麦“天险”变为朝圣“通途”

经幡


这座日光之城,藏传佛教圣地,西藏,成为无数人心中圣洁的地域。人们对西藏的向往与渴望,使得他们化身为旅人,踏上旅途,前赴后继。

在通往西藏的道路上有一段路,不管是当地人还是老司机都望而生畏,它是318川藏线近长得必经之路,如此赫赫有名并不是因为美景,而是因为它的艰险,它就是“通麦天险”,甚至被称为“通麦坟场”,在这里的交通事故是数不胜数,甚至很多人长眠于此。

通麦路段究竟有多艰险呢?通麦路段位于“亚洲第二大泥石流群”一年之中地质灾害发生的次数多达300次,一旦出现雨雪天就易发生泥石流、塌方等灾害,而另一侧是湍急的帕隆藏布江,加上道路狭窄,山体疏松,这条路走起来战战兢兢,摇摇欲坠。

2013年,为了改善这一险境,以“五隧两桥”为主,对川藏公路通麦路段的进行整体改制,“五隧两桥”分别是通麦特大桥、迫龙沟特大桥、102隧道、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正是它们令“麦通天险”正式成为历史。


通麦“天险”变为朝圣“通途”

318川藏线


通麦天险从“险”到“通”历时三年,路段不长,修建起来却十分艰难,因为地质疏松,地质灾害频发,加上地形地貌和地面承重等原因,许多大型机械设备无法正常展开作业,很多情况下只能依靠小型机械设备如冠航手拉葫芦、卷扬机等进行物料的运送和构件的吊装,极大的帮助了通麦路段的修建,使得通麦路段能够尽早通车。

新路启用,也让通麦路段重新归于平静,不过与天险相逢,想必也是朝圣的必经之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