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仔癀:國醫大師王世民邀您參與愛肝日行動

前言:2020年3月18日,是第二十個全國愛肝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參與愛肝行動,共創美好前程”。在“全國愛肝日”即將到來之際,片仔癀特邀國醫大師王世民分享中醫護肝知識,邀請您參與愛肝行動,共同呵護肝臟健康。



中國肝病現狀如何?
我國是肝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約有1.2億乙肝病毒攜帶者,約2000萬例丙肝感染者,每年死於肝硬化、肝癌的患者超70萬人次。除病毒性肝炎外,由生活方式引發的脂肪性肝病,其發展勢頭越來越猛並有年輕化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中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總數預計將增至3.1458億,是全球NAFLD患病率增長最快的國家。

中醫的肝和現代醫學的肝有何異同?
鑑於我國的實際情況是,既有中醫中藥,又有西醫西藥——現代醫藥學。由於歷史地理的不同,它們的基礎理論與臨床觀察治療的詮釋並不完全相同,因此我先簡略說下它們對肝認識的異同。
現代醫學的肝即是解剖學的肝,它摸得著、看得見,位於人體的右肋,是人體重要的器官之一;中醫講的肝則大不一樣,當然也包括現代醫學的肝,但中醫的肝是泛指兩肋的部位為肝之所在,還泛指“精神”、神經系統和某些熱病中的一些證候,《內經》有言“肝主疏洩,性喜條達”,如悶悶不樂、少言寡語、眼目紅赤、耳鳴耳聾等,常視為肝鬱不達、肝經有熱或肝火盛炎等。更重要的是它和消化系統有著更為密切的關係,例如吞酸燒心、不思飲食等,常視為肝胃不和、肝木克土。在治療用藥上常常都需要肝脾同治,所以著名中醫孔太老孔伯華先生在《脾胃病論》一文中指出:“脾胃病必繫於肝,肝病必繫於脾胃”。這一觀點在今日更應重視,試觀當今之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縱恣口福、無所不嘗,特別是一些中青年人,嗜煙酗酒、膏粱厚味,再加上追求夜生活,半夜三更不睡覺、又不運動,因而大腹便便,苦於慢性肝炎、脂肪肝、高血壓、糖尿病等,病者不在少數,其證候多屬“脾溼肝熱”。中醫學認為,肝鬱之火為實火,能灼傷陰津、損耗正氣,《內經》所謂“壯火食氣”對人體有害,所以在治療中常用清肝健脾除溼法治療,這也就是片仔癀用於保肝和治未病道理之所在。


春季是最適合保肝的季節?
《內經》有記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春季萬木爭春,生髮向上,根據中醫理論整體的天人相應觀,肝臟膽腑應春季,屬木,且春季肝膽易受時令之邪侵犯,容易滋生各種疾病。在春季,肝氣旺而升發,順應春季調養好肝臟有助於增加抵抗力,抵禦外邪對身體的侵襲。因此春季是保肝調肝的重要季節。

保肝與“治未病”之間有什麼關係?
“治未病”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這蘊含著未雨綢繆的預防學思想。“未病”一詞首見於《素問·四氣調神論》“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素問·刺熱》稱:“病雖未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目前“治未病”是指在疾病未發生之時,預先採取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復發。根據大量文獻記載,肝對人體極其重要,影響人類健康與疾病的諸多因素皆和肝有密切關係,中醫“治未病”可以從肝論治。

國家一級中藥保護品種片仔癀的處方組成、功效與此狀態相當契合。其中,牛黃清熱瀉火、平肝息風、解毒開竅;麝香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消腫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消腫止痛;蛇膽清熱解毒、清肝明目、利膽。諸藥與其它藥合用,經獨特的製作工藝調和主要性味,最終形成清熱解毒不傷陽氣、息風開竅不耗陰津之品,既適用於肝火盛炎及情志過激所致之“上火”,又可用於溫、熱病邪所變生之“上火”諸症。因此,片仔癀能夠清洩有餘,扶助不足,協調機體整體狀態,起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之作用。

結語:俗話說,“肝若好,人生是彩色的;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看完國醫大師充滿乾貨的精彩科普,您是否也意識到保肝護肝的重要性了呢?“愛肝”不只是一句口號,更要轉化成“愛健康”的實際行動。在全國愛肝日之際,片仔癀誠邀您“參與愛肝行動,共創美好前程”!

國醫大師:王世民簡介
王世民,男,1935年7月生,河北省石家莊市元氏縣人。山西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執業中藥師、碩士研究生導師。1956年考入北京中醫學院(今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醫療專業,是中國中醫藥大學的首屆畢業生,同年被分配到山西省中醫研究所(今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1990年調入山西中醫學院,是中醫實驗方劑學的首倡者和開拓者。1992年起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7年獲太原市人民政府頒發的“名老中醫專家”稱號和證書,2016年獲山西省首批名老中醫稱號,2017年獲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
國醫大師”榮譽稱號和榮譽證書。
編著和參編的著作有《中醫方藥手冊》、《局方別裁》、《中藥新用手冊》、《中華本草》、《微量元素與中醫藥》、《生命元素與藥物應用研究》、《印會河抓主症方解讀》、《中藥研究文獻摘要》、《方劑研究文獻摘要》、《侍師襄診傳心回憶錄》、《拙醫寮散記》、《局方選講》等14部。科研方面先後獲省級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已發表醫學論文、譯述及實驗研究報告、雜論223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