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投降後,朱可夫為什麼3個月後才嚴明軍紀?

白楊樹下談歷史


一、復仇。蘇德戰爭中蘇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大片領土被攻佔,首都一度被包圍,三千萬軍民成為戰爭犧牲者,兩國仇深似海,所以攻佔德國柏林後,蘇軍復仇情緒需要宣洩。

二、挽尊。由於前期戰略失誤,蘇聯在前期一潰千里,基普、明斯克等重要城市被佔領,莫斯科、列寧格勒、伏爾加格勒等城市被包圍,幸虧莫斯科的嚴寒遲滯了德軍的進攻步伐。現在佔領了柏林,放縱士兵燒殺擄掠,展示蘇軍作為勝利者的尊嚴,也挽回前期喪失的尊嚴。

三、示威。反法西斯同盟內部也矛盾重重,攻佔柏林並放縱軍紀,也是為了向英美盟國示威,提醒他們誰才是柏林的佔領者,讓英美在分贓時有所顧忌。


輝瑝


二戰中,蘇聯方面的損失可謂是慘重,基本上蘇聯國內的男人大部分都已經上了戰場,留在後方的就只有一些女人了。

而在幾場重要的會戰中,蘇聯方面的人員損失更是巨大,如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雙方的傷亡人數在200萬左右,由於傷亡人數實在太多,沒有辦法確切統計。

根據俄羅斯國防部公佈的損失統計數字,二戰期間,蘇軍陣亡、傷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後死亡相加,共計866.48萬人,再加上動員入伍途中死亡的50萬人,總計軍人死亡916.48萬。蘇軍受傷人員為1520萬人,總傷亡數達到2400多萬。除了軍人的傷亡,還有數量驚人的平民傷亡。俄羅斯統計,二戰蘇聯和平居民死亡1740萬人,總計軍民死亡約2660萬人,相當於全國人口的七分之一。

如此巨大的傷亡,蘇聯軍隊的仇恨可想而知。

而且在蘇軍進攻柏林的戰役中,柏林城外成為了一部巨大的絞肉機,雙方都在柏林城外付出了巨大的傷亡,在經過4的激烈戰鬥後,蘇軍才抵達了柏林城下,而城內的德軍正在準備與蘇軍巷戰。

巷戰的艱難程度,大家都知道,這裡又給蘇軍造成了很大的傷亡。

所以帶著復仇的怒火,蘇軍進入了柏林,而德國人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不過這個代價是作用在德國女人身上。

為何蘇軍進入柏林會如此兇殘,總結了以下原因:

1.復仇的心理

2.斯拉夫人的軍隊,尤其是沙俄軍隊,本性兇悍、野蠻,那麼從這片土地上成長起來的蘇聯紅軍,在一定程度上也就繼承了這一點。

3.蘇軍在國內時軍法嚴苛,動不動就會槍斃,衝出國門後,為了不影響士氣以及戰鬥力,在軍隊高層默許下,士兵的行為就失控了。

4.蘇軍在戰爭後期,人力嚴重不足不得已釋放大量罪犯參軍,這就導致蘇軍的本身素質就低下

戰爭時期,蘇聯各級官員幾乎沒有採取任何阻止的措施,甚至許多將領還放任這些暴行,把它當作鼓舞士氣的手段。


昭武十八年


要知道,柏林雖然是朱可夫率領的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打下來的,可是早在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上就已經規定:柏林須由同盟國的蘇、美、英三方共同管理,換句話說,蘇軍已經佔領的柏林大部分地區,後面還得吐出去,這就極大影響了蘇軍官兵早期駐防在城市裡的心態,當然報仇之心兼而有之。

(朱可夫)

所以在柏林守軍宣佈投降後,朱可夫並沒有出面擔任類似什麼“軍管會主任”的角色,而是以麾下的第5突擊集團軍司令員別爾扎林上將,擔任了“柏林衛戍司令部”的司令。蘇軍在柏林的20個區裡,都設立了“區衛戍處”,各衛戍處均由蘇聯軍官負責,迅速掌握了城市管理權。

在1945年5月初的日子裡,美英盟軍還沒有進入柏林,並且這個城市已經被炮火基本打爛了:在柏林當時所有的25萬幢建築中,有3萬幢遭到徹底毀壞、有2萬幢屬於半破壞狀態、另有15萬幢處於中等破壞程度,地鐵有三分之一的車站被淹,全市有225座橋樑毀於炮火,公用事業全部停工,這個城市幾乎完全癱瘓了。

(朱可夫和艾森豪威爾)

所以美英軍這會就算想進也進不來,由此柏林暫時成為了蘇軍的天下,既然是一家獨大,也就無需特別強調什麼軍紀,一沒有美英軍隊二沒有外國記者,為所欲為便是。蘇軍將領則大概分為兩部分進行工作,朱可夫等高層按斯大林的指示,主要檢索希特勒留下的財富和文件,而衛戍司令部要維持治安絕組織滅火,清理和掩埋屍體,以及掃除地雷。

也不能說蘇軍沒有幹正事,他們組織運進來大約96000噸糧食和60000噸土豆,以及50000頭牲畜等,否則柏林的幾百萬平民餓也餓死了。到5月25日,別爾扎林上將還批准重建了柏林警察局,這都是為美英介入柏林的管理做準備,老實說,部分蘇軍的暴行也集中發生在這一期間,畢竟沒有約束,蘇軍將領心思也不在這方面。

(易北河會師)

期間還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是柏林衛戍司令別爾扎林上將出了車禍倒黴地掛了,死後由戈爾巴托夫(別看差了,有一個字不同)上將繼任。第二是朱可夫5月中旬就趕回了莫斯科,組織和參加在紅場舉行的勝利日閱兵。這次閱兵是1945年6月24日舉行的,所以朱可夫有一個多月時間並不在柏林,《柏林的女人們》這個鍋不能由他全背。

直到6月5日起艾森豪威爾到達柏林,才引起了蘇方的高度重視,蘇軍的一些違紀行為有所收斂,而此時更不宜再發布什麼紀律命令,那豈非等於承認之前軍紀敗壞?與此同時,斯大林對美英處理投降德軍的方式,也引起了極大警惕,於是召見朱可夫命令他立即返回柏林,籌建四國“對德管制委員會”(法國人也搖身一變成為勝利者了)。

(四國將領代表)

按斯大林的說法:“當我們把所有投降的德國軍官和士兵解除武裝、送往戰俘營的時候,英國人卻讓德軍保持著充分的戰鬥準備,並且正同他們建立合作,德軍各級司令部至今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根據蒙哥馬利的指示正在蒐集原有的武器和技術兵器”。這個事的真假姑且不做評論,但是冷戰的苗頭確實已經顯現出來了。

朱可夫趕回柏林後會見了艾森豪威爾,美國人授予他一枚最高勳章,於是蘇聯人也給艾森豪威爾和蒙哥馬利授予了“一級蘇沃洛夫勳章”,表面功課做完以後,雙方正式討論對德管制委員會的籌建問題。但是顯然互相之間懷有很深的成見和不信任,況且這些將軍們也不擅長進行外交談判。

(朱可夫參加閱兵)

儘管蒙哥馬利多次要求朱可夫確認美英軍隊進入柏林的通道,但具體協議始終未能落實,在美國總統特使霍普金斯的建議和協調下,最終決定由雙方“大BOSS”出面解決。

由此再生事端,1945年7月16日,斯大林率領龐大的蘇聯代表團抵達波茨坦,第二天,由杜魯門率領的美國代表團和丘吉爾領銜的英國代表團也先後到來,由於羅斯福已經去世,而杜魯門和斯大林並沒有“前緣”,所以談判進行的非常激烈。直到8月2日,幾大國首腦才就戰後德國的政治原則、軍事原則和經濟原則勉強達成一致,同時確定了德國的賠償方案。

(朱可夫和巴頓)

好玩的是,就在波茨坦會議期間英國大選結果出爐,丘吉爾一夜之間不再是英國首相,7月28日起英國代表團首腦已經換成了艾德禮,之前的“雅爾塔三巨頭”只剩下斯大林一張老面孔。塵埃落定後,朱可夫元帥代表蘇聯出任“蘇聯駐德軍事行政機構最高長官”,並且於1945年8月10日發佈訓令,此時距離蘇軍攻克柏林的5月2日,確實已過去整整三個月時間。

既然這份訓令是在四國管制委員會成立後簽發的,所以命令內容自然官冕堂皇,它宣佈給予德國蘇佔區居民各種各樣的權利,也重申了蘇軍作為佔領軍的軍紀,更重要的是,它宣佈凍結了原屬德國政府和地方機構的所有財產,以準備進行接收。而蘇軍的一些違紀行為,至此也基本消聲匿跡了,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和艾森豪威爾)


度度狼gg


1945年5月,對於蘇聯來說,最大的光榮和勝利就是攻克柏林,而擔任此役的指揮官朱可夫,也達到了其軍事生涯的巔峰。然而,勝利的歡呼還沒有停止,蘇聯與西方國家的暗戰,無論是在同盟國會議上,還是戰場上,早已針鋒相對的開始了。

就連即將失敗的德國,也因“價值觀”的不同,將其武裝力量的2/3用在蘇軍方向上,甚至投降時也希望美、英軍隊來受降。這讓蘇聯人對此十分憤怒,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深刻地意識到要通過攻克柏林,來顯示蘇聯的強大。

迅速而兇猛地攻佔柏林,打消西方國家的幻想。

按照雅爾塔會議的要求,美、英、蘇三國對戰後的世界格局進行了劃分,特別是規定了柏林由蘇軍控制。隨著西方國家對蘇聯的牴觸情緒越來越高,甚至擺出不惜一戰的架勢,蘇聯統帥覺得有必要通過“快、狠、準”的攻勢,打掉他們的幻想。

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蘇軍最高統帥部安排兩大武裝集團,從柏林城的東面和南面開始攻擊。朱可夫也為了實現最大的輝煌,不計傷亡的命令進攻。但是,德軍憑險據守、負隅頑抗,一度讓朱可夫的部隊寸步難行,他決定調整部署。

首先,改變坦克優先的戰術。城市作戰道路狹窄,易受障礙物限制,過去靠坦克為攻堅力量的模式,不適合在城市中展開。應該與諸多兵種協同作戰,先是不計後果的狂轟濫炸,而後是手持噴火槍、火箭筒的步兵,在坦克的掩護下逐樓清剿。

其次,給各集團軍分配詳細的攻擊目標。組建突擊群,大膽穿插、分割包圍,使德軍不能將兵力集中使用,達到各個擊破的目的,並給各部隊規定了具體的街道、廣場,不按時完成的軍法從事。這樣既可以鼓舞士氣,又可以快速地對敵逐個殲滅。

更關鍵的是,為了不給對手任何喘息的機會。朱可夫要求各集團軍按照大縱深梯次配置,白天由第一梯隊進攻,夜晚改由第二梯隊,人員換班休息,進攻不得停止。也就是說,全天24小時進攻,不給對方組織防禦的時間,加快戰役進程。

這個方法很奏效,短短16天,蘇軍就攻克了柏林。按照美軍的計算,如果攻克柏林,美軍的傷亡數字在40萬人以上,而蘇軍傷亡30萬人。這樣的戰果,讓西方國家意識到蘇軍的實力,與自己至少是持平,以軍事威脅達成目的,已不可能。

蘇聯也希望通過這一戰,加倍的復仇,徹底打疼德國。

德國入侵蘇聯留下的傷痛,讓每一名蘇軍官兵恨之入骨,他們對德軍不會有太多的憐憫。這也成了德軍拼死抵抗的重要理由,相比較而言,德軍官兵更願意向西方國家投降。然而,蘇軍不可能給他們“心存僥倖”的機會。

在蘇軍猛烈的攻勢下,德國的“達官貴人”們也開始尋找出路。戈林要求獲得德國領導人的位置,而後與英、美兩國談判,共同對付蘇軍,但遭到了拘捕,免去了一切職務。更過分的是,希姆萊擅自私下與英、美締結合約,未果後逃跑。

德國元首死後,鄧尼茨接任職務。面對蘇軍的炮火更加緊密,包圍圈也是越來越小,為了拖延時間,鄧尼茨安排代表與朱可夫進行談判停戰事宜,朱可夫一口回絕:“只能是無條件投降,不談判!希望10分鐘後投降,否則就地殲滅”。

說白了,朱可夫就是用這種威嚴、鄙視、不容商量的語氣,表達出他對德國人的憤恨。投降,對於任何一名軍人來說,都是一件極其難堪的的事情,更何況是自己曾經蔑視的對手。果不其然,10分鐘後,德軍的答覆是:“拒絕無條件投降”。

被激怒的蘇軍以更猛烈攻擊作為回應,直至德軍無條件投降。戰役結束後的柏林一片廢墟,但災難還在繼續,蘇軍又將復仇的目標轉向德國女人,到處都有女人被欺辱的喊叫聲,這樣的行為持續了3個月,朱可夫才嚴明軍紀,約束官兵行為。

如果從道德的角度講,蘇軍的行為顯然是令人髮指的。但從其民族特性來看,蘇聯人很在意復仇,甚至是通過加倍復仇的方式,讓對方不再有挑釁的想法。此時的德國人,只能是敢怒不敢言,而這恰恰是蘇軍希望看到的結果。

揹著“國仇家恨”的鄧尼茨,開始挑撥蘇聯與西方國家的關係,他派人到盟軍司令部找到艾森豪威爾,就投降事宜進行談判。艾森豪威爾單方面邀請蘇聯代表,在法國蘭斯接受了德國投降,蘇聯立刻照會盟軍司令部,投降儀式只能在柏林舉行。

朱可夫將代表蘇聯出席受降儀式,並接管柏林。

1945年5月7日,在法國蘭斯盟軍總司令簽署的德國投降書,對蘇聯統帥而言,這種做法顯然是德國人在挑撥離間,更是對蘇方的不尊重,他必須制止對方的不當行為。2天后,朱可夫抵達柏林的受降儀式會場,他坐在了桌前居中的位置。

儘管其他各國代表都十分清楚他的用意,但也沒有提成異議。在他們看來,柏林是蘇聯人控制的,“東道主”理應坐在中間的位置。當德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一行人,來到會場坐下籤署投降書時,試圖要求將文件送到他的面前簽字。

這個“無視”的舉動,惹怒了朱可夫,他厲聲喝道:“讓他們到這兒籤!”凱特爾只好極不情願走過去簽字。德國代表退出後,朱可夫以蘇聯最高統帥部的名義,向與會代表表示了衷心的祝賀,大家相互擁抱、握手,盡情的歡呼,慶祝勝利。

更讓朱可夫驚喜的是,蘇聯舉行盛大的勝利閱兵,由他擔任閱兵首長。這一天,朱可夫胸前彆著閃閃發光的勳章,騎著一匹強壯的戰馬,在一片“烏拉”聲中,檢閱了蘇軍官兵,這是對他最好的褒獎,也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刻。

受此影響,回到柏林的朱可夫向盟軍建議,在柏林也舉行一次勝利閱兵,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等人的支持,並決定閱兵首長由蘇、美、英、法四國駐軍總司令擔任。這個想法,得到了蘇聯統帥的讚許,在他看來,這是緩和雙方關係的好機會。

然而,就在閱兵的前一天,其他三國的總司令都因故不能參加了。這下子,讓閱兵的規格降低了不少,並讓人誤認為,這是蘇聯單方面自己搞的閱兵,和其他盟國無關,更不會體現出四國友好的局面。

這個變故,朱可夫立刻通知了蘇聯統帥,得到的答覆是照常進行。儘管閱兵式進行的有聲有色,但朱可夫很明白,由於雙方的“價值觀”不同,矛盾會越來越突出,不參加閱兵式只是“毛毛雨”,更多不可調和的爭執還在後面。

作為國家關係來講,始終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作為軍人的朱可夫也只能放下私人感情、朋友交情,在國家利益面前,義無反顧地維護自己的祖國。儘管他不願意這麼做,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是這個道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朱可夫傳》、《回憶與思考》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白楊樹下談歷史


為什麼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正是這次大規模的集體報復犯罪行動,最終為中歐反水,東歐解體,,乃至蘇聯滅亡埋下禍根。


鬧市俠隱2016


蘇軍付出了極大的傷亡打下柏林。仇恨,女人,財富讓士兵得到滿足。


猿倉


沒有人性的犯人進監獄後,攝像頭也會短暫損壞一會兒,大概就這個道理


七彩世界87675491


說白了就是縱兵搶掠。

蘇德戰爭蘇聯太受傷,於是復仇情緒也很嚴重。


談笑閣


幾千年來我們的北方蠻族一直都是這麼做的,歸根結底,俄羅斯人就是現代蠻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