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2020年春節至今,各行各業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旅遊行業、餐飲業等集體停擺,休閒農業作為農業與旅遊業高度融合的新興產業,同樣陷入生存困境。

  不同的是,中國旅遊業已進入較成熟的產業發展階段,具有較好的內生增長動力。而作為近幾年增速較快,但仍在摸爬滾打的休閒農業來說,若無穩定的現金流支撐和有效的自救方法,很有可能面臨倒閉。

  疫情期間,休閒農業損失多大?他們正在以及應當如何自救?疫情過後,怎樣迎接春暖花開?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迎來大考,休閒農業在陣痛中守望    

  “本次疫情對休閒農業產生了直接影響,但是農村地區感染者、受影響人群明顯低於城市。”北京農學院都市農業研究所所長史亞軍說。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近年來,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蓬勃發展,產業規模增速明顯。 

  據瞭解,2018年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人次超30億,營業收入超過8000億元,較2017年5500億至少增長45%。與全國旅遊業年收入6.5萬億的體量相比,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也佔據了不小份額。 

  旅遊業被疫情按下“暫停鍵”,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也不例外。 

  此期間,休閒旅遊、觀光體驗、特色餐飲、水果採摘等項目都已停止。門票收費收入幾乎為零,遊客消費幾乎為零,休閒體驗園區的水果因銷售渠道關閉而滯銷,觀賞類花卉因錯過黃金季而枯萎,休閒農業中的餐飲則因為退單而導致食材被浪費。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處近期的摸底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省內18個地市156家休閒農業相關企業春節期間營業收入總額約為23288萬元,營業利潤約為4087萬元。受疫情影響,今年春節期間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大部分經營主體營業收入基本清零,前期投入及人工、維護成本導致不同程度虧損。 

  “疫情對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是一次挑戰,但挑戰中,鄉村地域優勢也得以發揮。”史亞軍談到,部分有條件的民宿產業發揮了接納和隔離遊客的作用。 

  在浙江省,橫洞山莊等部分民宿就承擔起了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隔離點、備用隔離點的任務,為控制疫情貢獻力量。“我們民宿主人看到被隔離觀察者像回到家一樣,也感到十分幸福,覺得為大家做了好事。”橫洞山莊負責人說。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尋找突破,疫情之下如何自救 ?

  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是休閒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模式。 

  本次疫情,暴露出許多休閒農業的不足:現金流不穩定、園區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差、過度商業化而喪失農業特色、農業資源運用不當等。疫情期間乃至疫情過後,休閒農業園區如何自救?

  對於長期缺乏資金人才、產業支撐、銷售渠道的園區,休閒農業將面臨一個行業分水嶺。能堅持下去,就經歷一次難得的成長機會,會在今後的融資融智、產業佈局、內容植入、組織結構、銷售模式、盈利模式等各方面跟進、優化、完善、強化。 

  堅持不下去,就會被淘汰。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不少休閒園區反饋,疫情期間,園區加強了線上功能建設和網上銷售,新功能將首先對會員開放,而後逐漸面向所有人群。  

  珠海十億人農業科技公司一產紮根火龍果種植,二產鑽研火龍果冰淇淋加工,三產以培訓、團建和研學活動為主,是典型的三產融合的農業園。董事長史憲賓反饋,疫情期間,生產工人無法到崗,管理人員自己下地幹農活,解決掉了一些緊急需要處理的生產任務。此外,史憲賓還計劃聯合去年培訓的近千個農場主,將所有的的產品整合起來,利用無人售賣終端進社區,開展提供生鮮到社區,無人接觸式交付,保障民生。 

  “一產不好的時候三產好,三產不好的時候一產好,總有一樣能夠支撐。”對於廣西南寧隆安金穗生態園鮑妙策來說,此時,農產品深加工和鮮果銷售成為其突破口來支撐發展。現階段,金穗生態園採取瓜果蔬菜的配送服務,以最薄利的價格,凝聚起希望。 

  三產業受阻,二產得到了很好的延伸,通過農產品加工,既能滿足客戶的消費需求,又能增加產品附加值。 

  因此,疫情期間許多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加大農產品加工的投入力度,依託自身農業特色,多維度研發休閒農產品。同時,疫情期間還可以研究農產品加工體驗式消費項目,以便疫情後讓遊客自己動手製作休閒產品,拓展體驗農業,實現農產品的溢價銷售。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深刻反思,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春暖花開   

  遊客親手採摘各種蔬菜,不僅能夠鍛鍊身體,還能夠體驗採摘的整個過程;有的農莊有魚塘,遊客把釣好的魚交給農莊的廚師烹飪,吃著自己釣的魚別有一番滋味;遊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做出特色農家菜,對於城市居民來說是一種新鮮的體驗。

新冠病毒疫情下,休閒農業快撐不住了?

  休閒農業離不開“吃”。  

  這次疫情對休閒農業莊園來說是一次深刻反思,對農莊的廚房、餐具、環境、衛生間等衛生條件,以及食材的安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為了追求特色做野味,要引導遊客樹立正確的“飲食觀”。

  與此同時,停業期間也恰恰是休閒農業園自主創新的時間,休閒農業園區可認真思考與梳理,提升內涵建設,拓展農業文化功能,打造文創產品。 

  從哪些方面提升?在史亞軍看來,當前,休閒農業最主要的,在疫情期間狠抓休閒農業的內涵建設,如地域文化挖掘、鄉村產業打造等;同時,擴大休閒農業產品供給,大力發展編織、布藝、木藝、石藝等產品開發;還可以由農家樂向鄉村民宿提升。

  “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春暖花開。”這是史亞軍為疫情下的休閒農業提出的一句口號。

  他認為,目前正值休閒旅遊淡季,行業總體來說沒有大傷筋骨,趁著這段時間反思提升,擴大服務供給,終將在春暖花開之際迎來更多笑臉。

  而助力休閒農業回血,政府部門能做些什麼?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鄉村產業處經過調研,也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對休閒農業經營主體在員工社保企業繳交部分進行返還補助幫助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對休閒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貸款貼息以支持休閒農業持續發展;

  三是疫情結束後,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活動以及黨建活動在本地旅遊業消費,並給予政策性補助;

  四是引導休閒農業經營主體調整產業結構應對疫情等突發事件能力,在大力發展好一、二產基礎上發展三產,減小對三產的過度倚重。

  疫情給了休閒農業帶來反思,卻也有積極向上的一面。淘汰不合理、經營差的莊園,使行業更有序化;摒棄落後的設施,使餐飲和環境同步提升;鞭策比較單一的莊園,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激勵缺乏特色的莊園,增加農業生態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看完這篇文章,你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留言!或者要做旅遊規劃、庭院設計、特色小鎮、休閒農莊、鄉村振興旅遊規劃、策劃的小夥伴,想要得到免費旅遊規劃設計方案,都可以點擊下面的“瞭解更多”和綠道旅遊規劃設計專家互動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