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莫高窟是世界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87年,莫高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公元366年一天的黃昏,行遊到此的樂僔和尚看到一個奇異的景象,對面的三危山突然霞光萬道,猶如千萬身佛,在翼翼金光中浮現,樂僔確信,這是佛祖對自己的暗示,他決定要在三危山對面的崖壁上開鑿一個洞窟,莫高窟一千兩百多年的營造歷史就此開始,為了紀念樂僔開鑿首窟之功,後人將這裡稱為莫高窟。意思是末高於此僧,這就是莫高窟名稱的由來,從樂僔開闢第一個洞窟一直到元代,莫高窟的營造史像是一場永不間歇的接力,崖壁上的洞窟,猶如蜂房一樣,密密麻麻,後來的洞窟營造者常常因為尋找不到合適的開窟位置而煩惱。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莫高窟外景)

莫高窟的興盛局面,很大程度上源於一位使者的西行之旅。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使者張騫穿越大漠,聯絡西遷中亞的大月氏人,他希望能夠說服大月氏人對抗匈奴,張騫的兩次西行,雖然沒有實現漢武帝的初衷,但他十五年生死卓絕,卻踩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在莫高窟第323窟,可以看見張騫出使西域的壁畫。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張騫出使西域壁畫)

此後漢武帝又先後派大軍衛青和霍去病攻打匈奴,漢朝的版圖逐漸擴大到河西地區,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等河西四郡先後設立,並增加玉門關陽關兩個邊塞要地,從此絲綢之路得以暢通無阻。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玉門關遺址)

東來西往的駝隊一路浩浩蕩蕩,從長安出發,這條貿易道路可以一直延伸到古羅馬帝國,而敦煌是這條路上重要的中轉站,行走在絲綢之路上的不止是拖著貨物的商隊,還有那些被著經卷,四處傳法的僧侶,在他們東行之路上,往往會在敦煌停住,留的久的,便尋找他們認為具有佛緣且適合修行的山崖開鑿石窟,用以坐禪或靜修。

沙礫岩的材質非常便於開鑿,而乾燥的氣候又恰好適合泥塑和壁畫的保存。

如今莫高窟存留下來最早的洞窟,第268窟,裡面的四個小窟僅能容納一人,這種洞窟被稱為禪窟,是供僧人禪修誦經的洞窟,佛教徒坐禪必須避開世俗的紛擾,忘卻身心方能開悟。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第268窟禪窟)

在285窟的主室左右,各有四個小型禪窟,而在窟頂的一週,一共畫了三十五個禪窟,禪窟之外,野獸出沒,獵人拉弓追射野牛,而禪窟內修行的禪師卻結跏趺坐閉目沉思,顯露出參禪入定的寧謐。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第285窟禪窟)

在去往敦煌漫長的途中,斯坦因率領的馱隊經過重重艱難險阻,依靠路途中那些破敗烽燧的指引,斯坦因終於來到了莫高窟,而莫高窟的住持王道士此時正在為修造道觀的銀兩而四處化緣,斯坦因只好等著,不過利用這段時間,他自己先去考察了一些洞窟,由於年久失修,許多洞窟已經破敗不堪,但讓他驚訝的是裡面依然有很多壁畫依然完整鮮豔。

今天編號第二百五十七窟留存一幅描繪九色鹿故事的壁畫,它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相傳九色鹿在恆河中救起了一名溺水男子,男子得救後千恩萬謝,答應永不洩漏九色鹿的住所,但後來男子卻貪圖世間的富貴,向國王和王后洩漏了九色鹿的行蹤,當國王帶隊抓捕的時候,從九色鹿的口中得知事情的真偽,他放棄了抓捕,最後男子遭到報應,全省長滿了爛瘡。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九色鹿壁畫)

在第四百二十八窟中,還有一幅著名的壁畫,傳說薩埵那太子外出遊玩,歸來途中看到餓的奄奄一息的七隻乳虎和一隻母虎,於是他用樹枝刺破自己的頸部,縱身跳下山崖以身飼虎

,當他的兄長趕到時,薩埵那太子只剩下一堆白骨,依照佛經的記載,九色鹿和薩埵那太子都是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的前世,因為釋迦摩尼在前世輪迴中做下總總善事才終成正果,這種頌揚釋迦摩尼前世善行的故事畫被稱為本生故事畫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畫)

第二百八十五窟中有一副五百強盜成佛圖,這幅壁畫講的是古印度時,曾有五百個強盜到處殺人放火,搶劫作亂,他們後來被抓住挖去了雙眼,放逐深山,釋迦摩尼大發慈悲,用雪山香藥治好了他們的眼睛,並現身說法,五百強盜最終皈依佛法,修成正果,這種講述釋迦摩尼成佛後度化眾生的壁畫被稱為因緣故事畫。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五百強盜成佛圖)

第二百七十二窟,是一幅飛天畫,這些飛天身材粗短,上身無衣,肩披大巾,腰纏長裙,壁畫中人物的面部,肌膚暈染,使用了傳自印度的凹凸法,即以硃色層層疊染,再用白粉畫鼻樑、眼睛和眉骨,以示面部的隆起,用圓形暈染表示肌體的立體感。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飛天壁畫)

第二百五十九窟,釋迦摩尼和多寶佛身披袈裟,並坐說法,他們的衣褶用刻刀刻出深淺不一的線條,表示密集流暢的衣紋線,看上去似薄紗透體,好似剛從水中出來一樣,這種手法被稱為溼衣法,也是從健陀羅藝術脫胎而來,中原畫家曹仲達以此技法出名,這就是中國畫中著名的曹衣出水,如今曹仲達的畫早已絕跡,但傳說中的曹衣出水還能在莫高窟看到。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釋迦摩尼多寶佛並身說法)

編號二百八十五窟中出現中國神話中雷電風雨四神,以及總總神禽,瑞獸,還有傳說中人面蛇身的伏羲女媧,在敦煌當地出土的漢墓畫像磚中也發現了和壁畫形象相識的伏羲女媧像,他們手持規矩墨斗,胸前的圓輪中分別畫著三足鳥蟾蜍,代表著日與月,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這個大型洞窟的窟主是誰,莫高窟中的許多洞窟都是如此。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伏羲女媧圖)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改年號為貞觀,在李世民登基那一年,玄奘開始了他的西行取經的旅程,他跋涉十幾萬裡,取回了十多部佛教經典,他的這些故事被收錄在《大唐西域記》中。

在莫高窟第三窟中,我們可以看到玄奘取經的畫面。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唐僧取經像)

敦煌城外二十餘公里的莫高窟在唐代迎來了最為重要的營造時期,木工、塑匠、畫師等開鑿洞窟,所需的工匠紛紛來到這裡,開鑿洞窟稱為當時一種風尚,這個時期,根據佛經而繪製成的經變畫開始滿壁的出現在洞窟中,這種壁畫氣勢恢弘而磅礴,有如唐代強盛的國勢,大唐是一個開放的國度,通過絲綢之路,西域文化前所未有的同中原文化相互影響融合。

我們可以通過樂舞來顯示這種東西交流,中原的舞蹈往往輕歌曼舞,舞姿柔美而優雅,但在唐代莫高窟的壁畫中我們看到了完全不同風格的舞蹈,這些舞蹈來自西域,自由奔放節奏快,傳入中原後風行一時。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觀無量壽經變圖)

九層樓是莫高窟標誌性的建築,位於北區的中段,依山而建,氣勢雄偉,整個洞窟只有一尊高達三十五米的彌勒佛像,據說它的頭像就是根據武則天的面容而塑造的,這是莫高窟營造史上規模最大的一個工程,是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石胎泥塑,被稱為“北大像”。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武則天北大像)

唐代以後,一些世家大族往往將開鑿洞窟納入到自己家族事業當中,製作一個規模宏大精良的洞窟,是一個家族莫大的榮耀。

在第六十一窟中,有一副總面積達四十多平方米的壁畫,名為五臺山圖,他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畫,畫中描繪了五臺山方圓五百里的山川地形,以及文殊披薩在此現形的各種場景。

中華文化之瑰寶——莫高窟

(五臺山壁畫)

經歷了唐朝的繁榮和宋朝的贏弱之後,到了元朝,莫高窟的營造已經大不如從前,自從朝廷將數萬民眾東遷從事農耕後,敦煌變成了單一的一個軍屯區,莫高窟的衰落就已經註定無法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