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

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 今天,與大家分享順為資本創始合夥人、董事長(小米公司創始人、董事長、CEO)雷軍的一篇自述文章。在文章中,雷軍回顧了 2009 年,在大家因 2008 年金融危機焦慮之時,寫下的《五個“過冬錦囊”》。十餘年過去了,雷軍的這篇文章仍然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沒有一個難關不可逾越,無論面對什麼危機,信心比黃金還要珍貴。”

春天已經到來,讓我們一同期待。

以下為原文分享:

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已經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場重大戰役。環球同此涼熱,疫情不僅對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脅,對經濟的影響也越來越凸顯。做企業總是和各種不確定性打交道,特別是當下我們既要與新冠肺炎做鬥爭,還要面對潛在的經濟下行的壓力,著實不易。

企業要如何渡過難關?

這個問題我已不是第一次回答。歷史上金山軟件最困難時差點發不出工資,卓越網創業時也經歷了非典疫情。2008 年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很多年輕的創業者面對 2009 年的形勢不知所措。那時我主要是一名天使投資人,於是我在博客中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後來被媒體總結為五個“過冬錦囊”。

十一年過去了,我相信這五個辦法依然很有價值,因為小米一直在踐行,既是對極致效率的自我追求,客觀上也是一種未雨綢繆:以四季常態過冬天,則冬天亡;以冬天態度過四季,則四季存。抵抗疫情造成的經濟次生災害,需要全社會積極應對,其中企業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此,我把這篇博文增補修訂,加入新形勢下的思考,希望能跟大家討論共勉。

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雷軍:《面對危機的五個建議》2009年博客

步入 2009 年後,幾乎所有人都領略到這次冬天的寒意。不少人問我,創業公司如何過冬?

我的回答和大家一樣:現金為王。

持有足夠的現金量是生存的關鍵。我在二十年的職業生涯中,遭遇過多次冬天,甚至在 1997 年 9 月管理北京金山的時候差點發不出工資,所以無論壓力有多大,我堅持企業安全第一,保持充足的現金量。有了足夠的現金,的確可以輕鬆過冬。但我認為問題的核心不是現金,而是企業的基本生存技能:成本控制。

如何有效控制成本呢?這的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經驗。

一、建立全員成本意識

成本意識要從公司創建開始建立。

互聯網泡沫時期,資金成本比較低,創業公司比較容易融到了錢就開始“豪華型”創業。這些創業者沒有過苦日子的經驗,以為未來一帆風順,就開始大把燒錢,租用奢侈的辦公室、舉辦鋪張的會議、亂砸市場費用等等。一旦遇到困難,或者市場環境發生劇烈變化,企業很容易倒閉。平時沒有成本意識,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再建立非常困難,由奢入儉難!

成本意識只有從老闆開始,才有可能貫徹全員。

如果老闆不以身作則,不反覆強調,不建立成本控制的體系,整個企業成本管理一定非常混亂,也不容易成功。比如,華人世界的首富李嘉誠,一塊普通的電子錶一戴就是二十多年,我相信李嘉誠旗下的企業成本控制一定會非常出色。(事實上能穿越週期的偉大公司,比如宜家等,他們的創始人都保持了知行合一,你無法想象一個本身生活極盡奢侈的老闆能帶領團隊嚴控成本,長期保持高效運轉)

成本控制體系成功的關鍵在於建立全員成本意識。

沒有全員的共識,各項成本是無法管理的, 會到處漏水。只有建立了這樣的意識,各種方案才能實施。

遇到現金短缺的時刻,所有管理者的方案都是增收節支。我也非常贊同增收和節支兩手都要抓,但增收談何容易,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短期見效可能性不是太大。而只要自己努力,強化管理控制,成本很容易就降下來了。這裡,比較難的是建立全員的成本意識,你可以告訴所有人:“省錢就是賺錢,每省一塊錢至少相當於賺三塊錢”。原因很簡單,一般企業賺來的錢需要支付銷售成本、生產成本等,還需要交銷售稅等,能剩下三分之一就算非常不錯了。

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二、在成本上嚴格把控

控制成本的能力是任何企業都需要的基本技能。企業任何時候都需要控制成本,每個企業家都應該知道“勤儉治家”的重要性。在冬天的時候,股權融資、銀行貸款都非常困難,企業的資金壓力陡然增加,很多人束手無策,控制成本的壓力立刻凸顯出來。

實施控制成本的要領是: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錢一分錢都不能花。

省錢不是不花錢,不花錢可能造成更大的浪費,所以,該花的錢一定要花,這是不能打折的事情。比如,辦公室我們可以租用便宜的辦公室,但不意味著我們的辦公室非常擁擠混亂,如果辦公室非常不舒服,員工的工作可能沒有效率,這是更大的浪費。

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不能花,要從每件小事做起,很多創業者覺得一起創業的員工很辛苦,在報銷電話費、出租車費和請客吃飯費等非常大方,甚至基本不管。這些錢,創業的時候的確不多,但這種風氣一旦養成,很難改善,人一多,再遇到個別不自覺的人,這幾項成本就是天文數字了。其實,回報員工的方式很多,比如給與更好的報酬或者更多的股票等,不應該在管理上放鬆。

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三、把費用分成: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

企業的費用大致分兩類,一類是固定費用,每月都必須支付的,比如人員費用、房租、水電費用、帶寬、辦公設備及服務器折舊等;另外一類是變動費用,比如差旅費、電話費、招待費、市場費用等。

固定費用非常可怕!這些費用一旦開始花,每個月都必須花,很難終止。還有,一旦習慣後,一般不會想到取消。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固定成本,比如租用新的辦公室、租用 IDC 機房、隨意增加員工等。如何控制呢?在每年、每季度預算會上的重點就是固定費用的分析。

變動費用每項看上去並不多,一個月總數好像也不大,但累積起來總數並不小。比如對於一兩百人的公司來說,每個月多三萬電話費,看起來並不多,一年就是三十六萬!!!

還有很難管理的打車費、招待費等。這項成本是每月財務分析會的重點。如何管理交通費、電話費、招待費三項最難管理的費用呢?各家有各家的高招,以後我詳細介紹我用過的一些辦法。

這樣分類的好處在於,企業必須花的錢相對可控。一旦遇到危機,先停掉所有的變動費用,然後分析固定成本,逐項定計劃消減,整個成本就一步一步控制下來了。在 2003 年,非典前金山費用大約在 450 萬/月,我們發佈控制費用的緊急要求後,成本迅速控制在 250 萬/月以內。

四、嚴管應收款和庫存兩個基本點

小企業頭等大事是關心現金存量可以發幾個月的工資;大企業,帳上的現金比較多,首要關心的是現金流,如果當月賺錢但是現金流是負的,一定要認真核查,如果有問題,要及早解決。差距一般在應收、庫存、固定資產採購上。固定資產採購一定比較慎重,這裡我們就不討論採購管理的問題。所以,管理現金流就是管理應收款和庫存問題。

有位企業家說得非常形象:“應付款是一定要付的,應收款是一定收不回來的”。一定要嚴格管理應收款:修改銷售政策,儘量現款銷售;成立專門小組負責催收應收款,控制應收款的增長。

同時注意好庫存管理,所有業務主管定期到庫房現場辦公,解決庫存相關問題,加大庫存處理的力度和速度,保持庫存的週轉效率。

五、省錢有技巧,要靠群策群力

智冠老總王俊博年過半百,是臺灣遊戲業泰斗級的人物。我向他請教成本控制的問題,他說很簡單,比如請客,要讓客人滿意還要控制成本,怎麼辦?“在最貴的地方點最便宜的菜,在便宜的地方點最貴的菜”。一句話把控制成本同時要做好事情的精髓說出來了。

互聯網創業企業都要買服務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要買名牌服務器,穩定,服務品質好,可是這樣的服務器一臺就是兩萬多。但創業企業沒錢怎麼辦呢?一個創業者告訴我,他們買的全部是破產網遊企業的服務器,幾乎全新的服務器,只要兩三千塊錢。另外一個創業者告訴我,他的服務器全部是電腦城裡組裝的 PC 機,用軟件辦法解決穩定性問題。省錢的招數很多,只要大家願意琢磨交流,有很多辦法。Google 用的服務器就是組裝的 PC。

我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做廣告。1999 年我們啟動了金山詞霸“紅色正版風暴”的大型市場活動,但我們總共只有四十萬的預算,怎麼辦呢?為了給市場足夠的震動,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比如投《電腦報》廣告,正常情況下應該一期報紙投幾個整版,我們在一期中只投了連續四個 1/4 頁廣告,再在其他每一頁都投了一個欄花廣告,這樣,給讀者的感覺是幾乎每頁都有我們的廣告,鋪天蓋地,實際上只花了一個整版再加幾個欄花的錢。

雷軍:疫情拐點之際,企業如何渡過難關?(上)

最後,我總結一下如何過冬的主要觀點:對於現金充沛的企業,在冬天要大膽。別人恐懼的時候,各種運作成本都很低,比如市場費用、員工的僱傭成本等,這時大膽擴張,可以用較低成本建立較高的競爭門檻。

現金嚴重不足的企業,嚴格控制成本。認真檢查固定成本,每項固定成本都要問一下是否可以節約,如每月支出的辦公室、帶寬等;變動成本儘量取消。還有,儘量只做六個月以內能產生收益的項目。

活下去才是硬道理,這就是創業的生存法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