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北斗女神"徐穎:別盲目追求名校

"如果有人想破解軍碼系統,我們可能建議一些更簡單的方式。那就是造時空穿越機穿越到北斗軍碼設計的時候讓他在旁邊偷聽。這個技術難度比破解北斗軍碼更容易一些。"

以調侃語氣如此回答的,就是我們的北斗女神-徐穎。2016年在中科院"SELF格致論道"講壇關於我們北斗導航的這次公開演講,讓徐穎一下成了網紅。

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1983年徐穎出生在四川的一個小縣城, 16歲考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2003年考入北京理工大學碩博連讀,並在2006年在導師指引下開始接觸"北斗二代", 畢業後進入中科院繼續研究北斗系統,2015年成為中科院建院以來最年輕的博導,2019年再度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任命為"科普中國"的形象大使。

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在談及自己的學習經歷的時候和對在校學生(尤其是中學生)的學習建議時,徐穎並不認為她是學霸,"我的成績並不拔尖,一般在班裡也就10名左右"。從小父母比較忙,就是偶爾關心的也是她的成績。對於今天成就的取得,給學子們的學習建議要做好如下3點。

一、清楚自己,做好自己

徐穎從上中學的時候起就清楚自己思維方式上的特點。她發現自己更擅長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然後再想辦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會很享受解決問題後的那種實實在在的成就感"。

許多同學其實都不清楚自己的優勢、劣勢、特長和真正的短板在哪裡,只是認真努力地學習,而在選文理科、高考選專業的時候,往往都很猶豫或迷茫,可能後面就選擇了"好就業"的專業但自己並不喜歡,所以學習的時候也要多瞭解自己。

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面對自己的爆紅徐穎表示"紅不紅對自己影響並不大,還是繼續做以前的科研工作。你又不是人民幣,不會所有人都喜歡你,被人說你是什麼你就是什麼嗎?"

保持著對自己的理性判斷,清楚自己的特長、短板、興趣愛好,根據自己的特長去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做好自己就好,不需要太在意身邊人的看法,不要因為一兩次的成績不好就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沉下心來做好自己,成績自然會有收穫。

二、感興趣的不一定適合自己

徐穎從小就喜歡讀小說,尤其喜歡讀推理小說。但是,她一直是理科成績比文科更優異。"'感興趣'的不一定就是'適合'自己的。因為適合做什麼更加依賴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她選擇科研作為自己從事的事業,把看書當成自己認識世界的方式。"

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不少人都認為或建議,在選擇專業上,一定要考慮自己的興趣,這確實沒錯,畢竟沒有興趣,學起來自然毫無趣味。但這還有一個前提是否適合自己,比如喜歡畫畫就得先考慮家庭經濟狀況、自己邏輯推理能力一般,就不大適合邏輯性強的理科類專業。

三、不要盲目崇拜名校

"名校成功的概率可能會比非名校更高",但徐穎並不盲目崇拜名校,她說自己也不是"一路名校"走過來的。名校成功的概率跟某一個具體的個人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你成功了,這個概率就變成了100%,沒有成功就是0。

考入名校固然很光榮,但更應該要評估自己的成績實力和未來的方向,名校並不能代替人生的全部,在普通學校同樣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從普通大學到中科院最年輕博導,

以一顆平淡的心,認真、客觀地剖析、評判自己,耐得住寂寞,即使平時成績一般、即使是普通大學畢業,也一樣可以取得傲人的成績。正如徐穎所說:你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選擇你自己認定的道路,並且堅持走下去。


分享學霸高分秘訣,用學霸的方法四兩撥千斤,輕鬆考高分,喜歡我記得關注哦!

更多精彩好文,請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