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我一哥們姓牛,暫叫他(牛甲),是一家公司的中層。

由於公司高層們之間的權力角逐,原本由朋友(牛甲)主持工作的部門,突然空降一把手。朋友牛甲被往下放了一層成為這個部門的技術總監。

降級已經夠鬱悶的了,可從來禍不單行。

新上任一把手,對曾經的代理一把手牛甲各種擠兌打壓。

而曾經力挺洪甲的某高管,因為企業內部種種的政治羈綁,一時也騰不出手來搭救洪甲。

不久,牛甲被獵頭公司相中,另一家競爭對手企業高薪來挖牛甲。

這個時候,曾經競爭對手拋來橄欖枝對牛甲來說,可謂柳暗花明又一村,來得剛剛好。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牛甲頓生辭職之意。

可是,有一事牛甲覺得過意不去。牛甲從業數年來,一直受到某高管的關照,這位高管對他有知遇之恩,自己若離開,無疑會讓這位高管在這棘手艱難的博弈中痛失一條“臂膀”。

所以,牛甲在離開之前,一直心懷愧疚,但同時又很怕這位高管對他打感情牌,這樣他的離開會變得很為難。

多方考量之後,朋友決定去找這位高管談一談。

在牛甲說完這段時間在工作上的不愉快經歷後,這位高管說:“工作和生活一樣,有時我們不得不一起面對一些令人氣憤卻又無奈的事情。但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快速解決掉,那我們就只好一起適應它、慢慢想辦法對付它。”

牛甲聽完不免覺得淒涼,於是拿定主意準備把話挑明,告訴自己正在準備考慮離職的事。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這位高管一愣,但馬上憑著的他多年老辣的經驗,問了朋友(牛甲)幾個問題:

他問牛甲,“是否覺得他是個不稱職的老闆。”

牛甲,很真誠地回答說,“當然不是,你是我的伯樂,你是我遇到過最棒的領導。我一路走過來,受到您太多的關照了,一直銘記於心。”

高管又問:“你覺得還有會有什麼人比我瞭解你、支持你、看重你?”

牛甲,痛快地回覆:“沒有了,從來沒有,以後恐怕也不會有。”

高管又像在跟朋友說,又像自言自語地說:我也認為自己不是一個糟糕的領導。你說我是你的伯樂,的確,我一直都很看好你、支持你、也想保護你。但你看,即使像我這樣賞識你,還是讓你遇到了這種的槽糕局面。但我們,換個角度想,如果你遇到其他上司能力並不如我,或者並不像我一樣賞識、支持你的領導呢?換一個環境,你難道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困局?一個人職業生涯到公司經營管理的中高層,除了技術、管理水平的考驗之外,必然要面對很多企業內部政治鬥爭的考驗。行業內就這麼幾家巨頭,我大概能猜得到挖你的是哪一家。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一席話,讓牛甲佩服的五體投地。

看看,這就是領導的犀利之處,他完全不打牛甲所擔盡的“感情牌”,直接說服牛甲留下來幫他,而是採用了迂迴引導的方式,引導牛甲考慮問題的思維方向。

高管接著說:我們企業的平臺不錯,你又承認我還算是稱職的老闆,眼下雖然我們要面對的局面很糟糕,但這局面已經明朗了,沒有其他的不確定因素,不會比這更槽的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一起把這個局勢掰回來,讓一切就會迴歸正軌。 你若因此跳到一個新的環境,短期上看,好像是很不錯,馬上就擺脫了當前的困境,但那裡的環境你一點都不熟悉,有無數的不確定因素在等著你,而你這個是中高層的管理者,你不得不面對各種暗流,那時的局勢未必會比現在好。最大危險不在於你所能看見的,而在於你所看不見、你所未知的。

牛甲的“落跑”意識終於開始動搖。

是啊,去哪沒有派系鬥爭呢?在不是幫別人解決問題、化解危機呢?資本家請獵頭高薪挖掘自己,必然也是有一攤不平事,需要請人介入處理。與新的老闆合作時間不長,感情未深,萬一有一天也遇到這種政治平衡的問題,自己又將何去何從?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故事的結局就很簡單了:牛甲,後來就死心塌地輔佐這位領導,幾番較量下來,這位高管僥倖勝出,牛甲升高加薪那都是後話了。

寫到這裡,最佩服的就是這位高管的談判話術了。從領導導來說,自然不願意手下的得力助手在關鍵的時刻甩手離開,自己一人孤軍奮戰,但你是領導啊,總不是屈尊哀求人家留下吧。最佳的辦法,就從下屬自身的利益出發,“引導、誘拐”下屬的決策走向。

當你想要一群人齊心協辦幫你造一條船時,不要鼓勵他們去伐木、去分配工作、去發號施令。你應該做的是,教會他們去渴望大海旖旎的風景和廣袤的未來。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不要"我覺得“,多問問別人”你覺得?“

在與別人交流談判中,你會不會習慣於把自己的觀點先拋出來,然後再擺事實講道理,希望對方能肯定並接受自己的觀點。

其實,這是嚴重的次序錯誤,因為基本上有主見的人,都不太會心甘情願地被別人三言兩語說服。

特別是當你要面對的人,不是別人,也是你的領導。

這種彙報方式更會讓領導反感,因為越是高層的領導,越是相信自己的判斷力,他們習慣於自己通過這些關鍵信息得出結論,而不是習慣於被下屬說服。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如何"有心機”又”不露痕跡“的達到目的——引導他人的思維

什麼叫“不露痕跡”。

比方說,你想讓老闆同意一個事件的解決方案。首先,你得設法引導老闆提出問題,然後把你想說的話、想達到的目的變成這個問題的答案講給老闆聽。通過這麼一問一答,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才是引導思維的“勸說”過程。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什麼叫“有心機”。

比方說,在老闆決策之前,一般在權衡各方面的因素。

這時,做為下屬,你若想引導老闆的想法,那麼,凡是對我們有利卻被老闆遺漏就提醒;凡是對我們有利卻被老闆或忽視的強調一下。

老闆充分考慮到我們有利的因素,自然就會得出對我們有利的結論。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曾國藩在圍剿太平天國時,由於一些客觀的原因前期作戰一直不利,屢屢吃敗仗。但無奈啊,軍情還是得上報。

幕僚在幫他擬的給咸豐皇帝的奏摺中寫道“…屢戰屢敗…”。

曾國藩看後,兩話不說,揮筆直接改成了“…屢敗屢戰…”。

朝廷看了奏摺後,不僅未責罰湘軍作戰不力;反而誇讚曾國藩帶出來的湘軍勇氣可嘉,降旨嘉獎。

“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前後順序之差,雖然反應的事實是一樣的,卻人為地把強調的“因素”調了個,自然就會得出“有心人”希望得到的結果。

遇到這樣“老謀深算”的高管,心腹大將想辭職不太容易:費盡心機

注意事項

最後五穩叔還得提醒大家一點:任何的引導,點到為止即可

當你預感到對方即將做出決定時,就趕緊閉嘴。因為任何人在做出決定的前一刻都是非常敏感的,決策者也會生怕這個決定是自己被人利用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